修建完工的深圳城
深圳新闻网讯(记者 钟鸿冰 通讯员 陈英良)“牢记重托、不辱使命、扎根边疆、建功立业”,7年的时间,源源不断的援疆建设者,日日不辞辛劳的工作状态,使得南疆这美丽的城市——喀什不断的向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为总目标迈进。
天山脚下的塔什库尔干县
喀什,天山脚下的古丝路明珠,四大文明交汇地;深圳,改革开放前沿,南海之滨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9月17号下午15点45分,2017年深圳援疆成果的采访团抵达喀什,进行为期7天的深圳援疆成果的采访活动。此次活动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记协共同主办,深圳报业集团、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旗下各大媒体和频道以及南方日报等大型媒体参加了本次的报道。
深喀第一高级中学的学生们正在进行开学典礼
7年前,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和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拉开了集全党之智、举全国之力的援疆大幕,吹响了新一轮援疆的进军号角。2010年起,中央确定深圳作为19个援疆省市中唯一的计划单列市,对口支援喀什市和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7年来,深圳创新援疆模式,在产业援疆、教育援疆、人才援疆、精准扶贫等方面扎实推进。累计派出各类援疆干部人才630人,其中经中组部选派343人,其他援疆人才287人。投入财政资金59.91亿元,组织实施和带动各类项目222个。深圳援建的“一园一城一校一区一中心”,也就是喀什深圳产业园、喀什深圳城、喀什大学、喀什综合保税区、深喀科技创新中心,被当地干部群众亲切称为深圳援疆“五朵金花”,已成为喀什城市新名片。深圳首创的社会工作援疆新模式,已成功推广到其他地区。
投入财政资金59.91亿元 助推受援地实现跨越式发展
七年来,深圳共投入援疆资金59.91亿元,援疆资金总量一直稳居19个援疆省市第7位,实施项目222个。深圳援疆,一是聚焦“一个目标”,就是把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为援疆工作总目标。二是坚持“两个导向”,就是坚持受援地需求为导向、坚持以发挥深圳特区优势为导向。三是注重“三个倾斜”,即资金项目在工作领域上向就业、民生等领域倾斜。四是体现“五个结合”,即支援规划与受援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结合,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硬件与软件相结合,产业发展和促进就业相结合,项目建设与运行维护相结合。通过以上举措,为喀什带来了新思路新理念。受援地经济社会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发展步伐明显加快,社会民生持续改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
2010-2016年,喀什市GDP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16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66.82亿元,增长 11.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22.47 亿元,增长 12.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59.3 亿元,增长 15%;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84亿元,增长13.6%;农民人均纯收入11055元,增长13.44%。喀什市就业、教育、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基层基础建设等各方面工作得到全面发展,喀什市已成为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
喀什地区的美丽风景
塔县现成为中国国际高原风情旅游目的地。2010-2016年,塔县GDP连续每年保持25%以上增长。2016年该县实现生产总值13.11亿元,增长17%;固定资产投资33.2亿元,增长7.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8亿元,增长1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亿元,增长17.6%;外贸进出口总额4.3亿美元,增长168.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5420元、6154元,分别增长9.5%、13.8%,现在的塔县,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民族团结、边防巩固、各族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做活产业援疆 激活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
产业援疆是增强受援地“造血”功能的治本之策。深圳援疆前方指挥部坚持不懈打造“一园一城一区一中心”等产业集聚平台,发挥受援地比较优势,大力培育扶持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以产业带动就业。截止目前,通过深圳产业援疆落地项目222个,项目总投资226亿元,创造稳定就业岗位近1.5万个,快速提升了受援地自我发展能力。
“一园一城一区”的喀什经济开发区
“一园一城一区”累计完成投资22.8亿元,开始发挥重要产业集聚和引领作用。深圳城2.7万平方米商业中心和3栋共10万平方米甲级写字楼建成为喀什东部新城第一个具备商业办公条件的区域,已吸引多家跨境电商和国内知名创投企业落户发展;投资5.35亿元的深喀大道建成通车,沿深喀大道“黄金发展轴”初步成型;深圳产业园22.2万平方米标准厂房、产业综合服务中心、食堂、配套人才公寓和7.3公里园区道路已投入使用;产业园区和东部新城的基础设施体系基本成型,大大增强了所属片区的投资开发信心,迅速吸引了一批企业投资入驻。
深喀艾香航天科技纺织基地
产业扶持方面,通过推动美丽奥、广泓能源等一批深圳劳动密集型和高新技术企业到喀什投资设厂,安排产业扶持资金重点帮扶,切实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切实保证企业留得住、发展好,有效促进了产业的良性发展。
科技的创新必然少不了产业升级的舞台,喀什综合保税区建设以来,共计引入国企投资资金4亿元的支持。深喀科技创新中心通过成功举办四届“创业之星大赛”后,累计入驻企业182家,其中科技孵化企业(机构)57家,深喀科技创新中心被科技部评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通过引进华大基因、中集集团、深圳能源等企业开展小米种植、牧场改良、光伏能源等高科技项目,实现了科技兴农创新之举。
做实民生援疆 有效改善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多搞一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项目,多办一些惠民生的实事,多解决一些各族群众牵肠挂肚的问题。
7年来,深圳围绕教育、医疗和住房等民生事项精准发力,使援疆成果直接惠及百姓,援疆资金用于民生的比例超过80%。深圳大力支持建设安居富民、牧民定居房44752套,新建高等级道路23公里、各类管网24.1公里、改扩建村级服务中心30个,有效的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
“组团”帮助喀什地区妇幼保健院建设的医生们
开展支医“春暖行动”,以“组团”方式帮助喀什地区妇幼保健院建设;援建喀什市人民医院东城分院并推动深圳各重点医院对口支援该院重点科室;援建塔县人民医院,使塔吉克族同胞医疗条件实现历史跨越。大幅度的提高了深圳对口援助“一市一县”的医疗卫生水平。
用“深圳速度”提升当地教育质量。通过10亿 元的专项资金援助,大力推动喀什大学的建设,将其打造成为新疆应用型人才特别是民族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开展支教“春蕾行动”,实施深圳援疆“千人双语师资”计划;高效推进塔吉克高级中学异地重建,为塔吉克民族培养更多人才;深喀教育园区和深喀实验学校建成使用,新增学位8000个,深喀教育园区成为喀什地区集中办学示范园区;互派教师学习交流、开展网络在线教育多种方式提升受援地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生活条件得的改善的贫困人员
创新开展精准扶贫工作,通过在喀什市积极推进一乡一策、电商扶贫、旅游扶贫等措施,助力喀什按照自治区要求完成脱贫摘帽。而2017年新增计划外援疆资金4500万,引入项目资金1.6亿元,通过对项目的引进和推动。福田区安排1,5亿元用于塔什库尔干县精准扶贫,帮助塔县3284户、13086名在册贫困人员脱贫。通过对援疆资金投入、项目选择、扶贫措施上突出精准,确保喀什市和塔县与全国人民一道全面进入小康。
而百姓的就业也以“一园一城一区”为平台,引进一批电子、服装、食品加工和商贸物流劳动密集型企业,吸纳近1.5万人就地就近就业。而扶贫工作也得到顺利的推进。
做细文化旅游援疆 促进民族团结加深深喀友谊
“喀什旅游,世界独有!”,南疆地区自然风光优美,历史文化悠久,多种文明交汇,旅游产品丰富,旅游产业的发展,最有资源禀赋也最有竞争力,对于拉动国民经济发展、改善民生就业,促进民族之间的融合和社会长治久安,意义重大。
被评为“中国边哨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塔县红其拉甫口岸
随着旅游产业合作的加强,文化交流更加密切以及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增加,喀什在深圳帮助下“喀什噶尔老城”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塔县“帕米尔高原景区”被评为“中国国际高原风情旅游目的地”,塔县红其拉甫口岸被评为“中国边哨文化旅游目的地”。 喀什市图书馆、体育馆以高标准的建设要求完工,为喀什人民提供文化学习和阅读休闲娱乐的新场所,打造了代表喀什市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的地标性建筑。
做深人才援疆 提升受援地干部人才综合素质
深圳从受援地长远发展出发,不断创新方式,全面加强人才培养,帮助受援地培养了一支不走的人才队伍。2010年以来,来自深圳各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630名援疆干部人才,怀着对喀什人民的深情厚谊,肩负着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的重托,不远万里从南海之滨深圳奔赴西部明珠喀什,满怀激情地续写新时代的“边塞新曲”。
在新疆进行教育援疆的黄老师
通过支持编制《喀什经济开发区人才发展规划(2015-2020)》,制定细则专项奖励经济开发区北部产业园区的企业和引进发展急需人才。且在喀什经济开发区引入深圳市干部在线学习平台,与深圳干部同步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最大力度推进人才改革试验区建设。
喀什援疆青年科技英才培养项目的组织实施,受援地干部、医生、教师6000多人次赴深跟班学习。邀请深圳市督学专家赴喀什帮助建立教育督导评估体系,并开展名师送教和办学水平评估等工作。且对45岁以下不能胜任双语教学的教师推行一年制全脱产汉语培训,多形势的丰富了和保障了人才培养方式。
培训和就业力度的加强, 使得98%以上未就业民族学生通过协调到异地培训实现了就业。深圳社会企业在喀什为民族妇女进行免费就业培训,累计培训21619人,实现就业11970名,其中98%为维族学员。
做优社会援疆 千方百计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充分发挥深圳社会工作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社会援疆新模式,提出社会建设援建与经济建设援建并重的工作思路,建立多位一体援疆新格局。
2011年在喀什市正式成立深圳市对口支援新疆(喀什)社会工作站,开创了民间社会组织及社工援疆的先河。这也是深圳做优社会援疆的工作过程中,率先引进的专业社工服务。整合社会资金近670万元,摸准社会痛点,用以事定费、连锁推广的模式,开发和实施了14个社工服务项目,领跑全疆。
拉有“深喀塔县共携手,众志成城创‘二甲’”横幅的塔县人民医院
支持深圳民间力量和公益机构参与援疆,积极搭建公益援疆平台。深圳新闻网、深圳万科集团、深圳大学城图书馆、深圳市平江商会等捐赠2000多万元的衣物、书籍、现金。今年5月11日塔县发生地震后,深圳企业卓越集团、万科集团第一时间进入灾后现场,捐助物资、修缮校舍,保障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恢复上课。深圳社会各界更是纷纷伸出援手,目前累计捐款捐物1150万元。
与此同时,深圳积极发动企业参与援疆,引进以中航国际深圳公司为代表的央企投资3亿元打造喀什中航产业园。引进以深业集团为代表的国有企业打造深业丽笙酒店,成为南疆地区第一家国际品牌商务酒店;引进万科集团为代表的民营企业投资2300万元援建塔县塔合曼乡寄宿制小学。越来越多的深圳企业正成为新形势下的援疆生力军。
新一轮援疆工作以来,深圳建成了一批体现“深圳质量”的标杆项目和精品工程,赢得了当地干部群众普遍认可。始终坚持需求导向,遵循援疆工作客观规律。集中优势资源,突出重点项目引领作用。建立协调机制,保障援疆工作有力推进。同时借鉴特区经验,助力喀什实施创新发展。
深圳援疆前指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接下来,深圳援疆前指将认真贯彻习总书记关于新疆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第六次全国对口新疆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以脱贫攻坚促改善民生为重点,以补短板为突破口,坚持深圳所能与喀什所需相结合,坚持深圳的产业、资金、技术优势与喀什的区位、资源、文化、旅游等优势相结合,坚持着眼长远和立足当前相结合,把对口援疆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好,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续的措施,为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喀什作出更大贡献。
时节如流,岁月不居。转瞬已是七年,在这七年里,深圳充分发挥着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不仅在资金、项目上给予援助,更将改革开放成功经验、先进理念和创新思维体现在援疆工作中,帮助当地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发展。而远在祖国边陲的深圳援疆干部为落实国家援疆战略,和喀什、塔县人民一道,开拓奋进、砥砺前行,对口支援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有力促进了当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