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大手笔!我市今年已经发放总计1.3亿余元技能补贴,惠及27万余名技能人才。日前,记者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我市高度重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出台各项鼓励扶持政策,预计到年底,我市技能人才总量有望突破330万,高技能人才总量有望突破95万,高技能人才占比有望突破29%。
技能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是技术创新的探索者、实践者和推动者。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深圳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的迫切需要。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技术创新的主战场,因此也是技能人才密集型的行业。从国家层面而言,经过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发展,“中国制造”成为我国走向全球化的一张“名片”。这些成就的取得,与制造业技能人才队伍的不断壮大是分不开的。目前,我国制造业人才培养规模位居世界前列,在校大学生数量位居世界第一,而且制造业人才结构也得到逐步优化,可以说,人才发展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但,若与美日德等世界“制造强国”相比,我们依然有不小的差距。也就是说,中国制造“大”而不“强”,其核心便是创新能力不强,实质是人才不强。从数量上来看,根据教育部门和人社部门的预测,到2020年,我国制造业人才总的缺口将达到1900多万人,而到2025年,总缺口将近3000万人。从结构上来看,无技能、低技能人员众多,比如处于制造业一线的大多数都是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农民工,高技能人才十分短缺。
反观深圳,这座正处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城市,能够在这样的一个全国背景下如吸力十足的“磁铁”般牢牢吸纳这么多的技能人才实属不易。这离不开深圳人才工作顶层设计的前瞻部署,才有了人才政策效应的加速释放。
求贤若渴、爱才如命,是深圳骨子里的本性,也是成功秘诀所在。体现在具体实践中便是:始终坚持“高端引领”方针,充分发挥大师、大家、领军人才在技能攻关、技术革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引领示范作用,带动技能人才资源整体开发;紧密结合产业特色优势和区域发展需求,突出“高精尖缺”导向,依托龙头企业加强各类高技能人才载体建设。此外,深圳近年来,还致力于优化激励保障政策,明确对技能人才认定的标准和通道,让拔尖高技能人才享受与其他类别高端人才一样的入户、住房、奖励、津贴、保健等物质精神的激励保障,让技能人才来得了、留得住、得实惠、得尊重。因为想人才之所想、急人才之所急,为人才当好“后勤部长”,深圳对人才的“磁吸力”才如此强劲。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深圳还需进一步完善技能人才有关政策,拿出最大的诚意,全力做好人才改革、开放、发展、服务等各项工作,以更优质的人才生态促进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相信随着“深圳工匠学院”筹建工作积极推进,以及深圳特色“双元制”职业教育路径、“首席技师”制度的深入探索,将有更多技艺精湛的能工巧匠在鹏城竞相奔腾,为深圳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无穷的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