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深圳评论>社会热点>

未来已来,高交会为成果转化提速

未来已来,高交会为成果转化提速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高科技交易会彰显着中国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制度从无到有、从青涩到成熟的转变历程,见证着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中国智造的伟大转型。

现场图片

高科技交易会已经来到了第19年。回看来路,深圳从一个制造业为主的都市,变成世界瞩目的一个创新高地,高交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它是一个重要标志,彰显着中国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制度从无到有、从青涩到成熟的转变历程,见证着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中国智造的伟大转型。

深圳的多家科技企业,从腾讯到中兴,从华大基因到大疆无人机,都是在深圳高交会上起步,走上了全球性企业之路。高交会作为一个孵化平台,它给了很多科技企业亮相的机会,同时,它也带来了一个全新的成果转化模式,让中国的研发者实现了“从0到1”的飞跃。

“成果转化”,这个词对大部分国人来说,还是一个新鲜的词汇。此前,很多人,包括我自己也如此认为:成果就是成果,有了成果自然就有价值,自然就能投入到产品生产中去。可是,我在读了科技史的相关著作后,才知道原来的理解存在很大的误区。科技上的小成果,是很难转变为生产力的。比如一种新试剂的研发、一种新程序的应用、一种新系统的创建、一种新模型的假设……这些发现,无不凝聚了研发者多年的心血,但它们到底有什么用,怎么用,恐怕他们也说不清。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并不了解相关产业。单单把一个小创新点拿出来,如果没有成熟的成果转化机制,是难以投入使用的,甚至连这个创新都得不到认可。这就是为什么,在上世纪末,中国高校的那么多顶尖科研人才,都毅然选择去美国搞研究,其原因是,在那边有足够的成果转化的可能性。而当时的国内环境,即使出了成果,也未必会被承认。曾经有过一则报道,一位科学家,拿着早期的一堆成果,然而地方政府却完全看不懂他的发现。后来他去了美国,他得到了某基金会的支持,带上了一个科研团队。这样的事件并不是个例。

成果转化机制,应该如何实现?

土耳其经济学家阿西莫格鲁在《国家为什么会失败》中提出,为什么美国能出比尔·盖茨?做一个假设,如果盖茨出生在非洲某个国家,他肯定成不了科学家,最终只能成为一个农民。因为在那里,创新得不到鼓励,没有良好的科研环境,他恐怕连最初一步都迈不出去。出生在非洲某国的“比尔·盖茨”,实现利益最大化的路径就是,做一个出色的农民。

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有的国家成为科技大国,拥有数以万计的版权,拿诺贝尔奖拿到手软,而为什么有些国家却多次铩羽而归,颗粒无收。这不仅仅是人才的问题,更是制度和土壤的问题。从本世纪初开始,这个问题就进入了中国的决策者的视野之内。

中国的情况逐渐得到了改变。中国的成果转化机制在逐步完善,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政府越来越重视科研创新在技术革命中的引领作用。以深圳为例,在打造创新高地之初,深圳尝试了一系列举措,来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变。留住人才、招揽人才,并开始打造创新机制,鼓励创新研发,以包容性姿态鼓励技术的变现,保障科技人才在研发中获得最大利益,给予人才真正的创新动力。最近几年,深圳市委市政府经常大手笔引进国际顶尖人才,多位诺奖得主、院士等顶级科学家被吸引到了深圳。人才的加盟大大提升了深圳创新的速度。在深圳的带动下,国内多个城市也开始加大对科研的投入。我们经常听说过某位科研人才一下子获得千万课题经费的新闻,而这在十年前是难以想象的。而国内以BAT为首的科技企业,一掷千金打造国内顶级“实验室”“研究院”,同时四处招揽人才,对科研的重视和投入可谓前所未有。

高交会就在其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这个坐标定于深圳、面向全国全世界的平台,首先起到一个成果展示的作用。不管是什么样的成果,首先进行集中的展示,先让学界与业界进行对接,让两者相互认知和磨合。在学界的努力得到呈现的同时,业界就可以思索该系统如何转化、如何利用。高交会有相关的机制,保障产学研的深度协作,以发挥最佳合力。从2012年开始,中国科技氛围迅速走高,在大众创业背后,是涌动的科技创新浪潮。

总有外国记者感慨中国为何在短时间内,实现了从“山寨大国”到“创新大国”的变化。英国《金融时报》一篇报道说,“中国成为APP大国、互联网大国,这在不久前是难以想象的。中国在互联网领域已经成为了高地。”其实,奥妙就在于此:成果转化机制完善了,很多科研成果实现了“从0到1”的转化。原来那些藏在深处、难觅知音的成果与发明,一下子找到了展示的平台,很快进入了公众的视野。多年来累积的技术终于找到了出口。以高交会为首的一系列成果转化设施,打通了“政产学研资用”等领域,让很多技术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展示。这个爆发力可谓是相当惊人的。就连以往一直执着唱衰中国的西方媒体,在这个层面上不得不口服心服。《时代周刊》在最新一期的封面文章,标题就是《China won》(中国赢了)。

在粗放式的制造工业时代,人力、规模、成本往往是决定企业成败的重要因素,科技的投入,往往因为成本之大,而被忽视。而到了更加精细化的高新科技时代,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本质上取决于企业的技术创新、吸纳科技成果能力和经营能力。这些案例,以腾讯、华为、华大基因、大疆为首的深圳科技企业在这几年的发展,尤为明显。在这些科技企业的带动下,“技术为王”成为未来企业经营之道的核心逻辑。深圳经济之所以能在2012年后保持高速发展,得益于科技研发带来的技术红利。高交会与科技企业相互辉映,令深圳成为了网络上可见的智力高地。

“未来已来”,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带给人类的共有体验。以移动互联、AI、物联网、VR技术、3D打印、无人机、基因科技所引领的先进产品,震撼着人们的既有认知。在这种氛围之下,今年的高交会引发了全城、甚至是全国的重视。以往,这些“展会中的科技”,或许离我们很远,更像是科幻小说中的内容;但在成果转化渠道日益成熟的今天,我们已经预测到,它们都会在新时代的入口处等着我们。(作者 马立明

[责任编辑: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