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讯 2018年伊始,深圳进入两会时间。记者了解到,在今年的两会现场,委员代表们关注的问题仍然集中在“民生”。1月16日,记者从深圳市财政委员会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了解到,2017年来源于深圳辖区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8624亿元,首次突破8600亿。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595亿元,其中在教育、医疗卫生等九大类民生领域支出达3198亿元,增长32.5%,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约七成。
回顾2017年,深圳在民生实事上交出了亮眼的答卷。作为2017年政府民生实事之一,深圳安居工程成绩喜人,共开工及筹建人才房和保障房10.24万套,完成了年度任务的103%;此外,为不断完善深圳市民出行问题,在过去一年时间里,深圳新开通16条国际航线,在建轨道里程275公里。全市133条公交线路优化调整,轨道三期6、8、10号线建设进展顺利,而在新年伊始,轨道四期也已经动工。这些变化,每一项都惠及成千上万的市民出行。
2017年深圳财政收入首破8600亿 民生投入占财政支出约七成
1月16日,记者从深圳市财政委员会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了解到,2017年来源于深圳辖区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8624亿元,首次突破8600亿。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595亿元,增长9.1%,其中在教育、医疗卫生等九大类民生领域支出达3198亿元,增长32.5%,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约七成。
降成本力度大 财税质量持续向好
2017年,深圳市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各项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完善深圳特色的降成本措施,以政府减收换取企业提效,共为全市企业降成本1369亿元(其中全面营改增减税396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101%。
据财政委党组书记、主任汤暑葵介绍,2017年,深圳市平均每平方公里产出财税收入4.3亿元,继续在全国大中城市中位居前列。与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辖区正常税收(剔除海关税收和证券交易印花税)实现5465.5亿元,增长12.6%,充分体现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地方级收入中,税收收入占比达80%,高于全国地方级和全省平均水平。产业税收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税收占72%,占比较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2017年辖区正常税收中,中央级税收同比增长18.9%,增速高于地方12.2个百分点。财政收入质量继续向好,深圳服务全国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预算管理改革取得突破进展 财政资源持续优化
据了解,按照深圳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深圳市财政委员会积极践行“编早编细编实”预算,预算时间较往年提前两个月,所有资金细化到具体项目,大幅压缩代编预算规模。2017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印发通报,深圳作为财政管理工作完成情况较好的地区获国务院通报表扬。与此同时,深圳在财政部组织开展的地方年度预决算公开情况专项检查中页排名全国第三位,连续两年位居前三甲。
此外,深圳财政还积极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着力支持稳增长、促转型。据悉,2017年深圳市市本级基建支出实现390亿元,带动固定资产投资突破5000亿元,增长23.7%,增速创24年来新高。财政出资50亿元组建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加快补齐科技企业早期融资难短板。2017年12月发行深圳市轨道交通专项债券20亿元,打造了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特区标准,为落实中央稳增长防风险的决策部署提供了“深圳样本”和“深圳方案”。
着力保障改善民生 提高人民群众幸福获得感
2017年,全市教育、医疗卫生等九大类民生领域支出达3198亿元,增长32.5%,增速高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平均增速23.5个百分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约七成。市政府119件民生实事支出超过300亿元。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动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大力度集聚人才,持续推进环境治理,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据悉,2018年,深圳市将进一步有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支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医疗卫生等各领域民生投入,包括市本级计划安排教育支出258.5亿元,包括市本级计划安排医疗卫生支出126亿元,以及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拟从450元/人年提高至480元/人年等多项民生支出。
同时,进一步提升城市安全水平。深圳市市本级公共安全支出计划安排86.9亿元,增长6.9%。保障92个安全生产专项经费项目;支持公检法机关基层基础建设;支持公共交通发展,安排全市公交补贴资金71.1亿元,增长47%,继续降低市民出行成本。安排政府投资83.4亿元,用于轨道交通4号线三期、南坪快速路三期、春风隧道等重大交通工程建设;继续美化城市环境,安排城市环境品质提升行动以奖代补资金40亿元、绿化品质提升项目资金3.4亿元、绿地养护提标经费3.8亿元等,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深入解读:
2017民生实事|去年新开工及筹建人才房和保障房10.24万套
作为2017年政府民生实事之一,深圳安居工程成绩喜人。记者昨日从市住建局获悉,2017年,新开工建设及筹集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10.24万套,供应46163套,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去年供应46163套,完成年度任务的103%
2017年,深圳着力构建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快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的筹集建设,努力实现全体市民住有所居,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全年计划新开工建设及筹集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8万套,实际开工及筹集10.24万套。
2017年,深圳计划供应人才安居和保障性住房4.5万套,实际供应46163套,其中,公共租赁住房33933套、安居型商品房2599套、拆迁安置房4255套、其他5376套,超额完成供应任务的103%。共发放高层次专业人才住房补贴约1.72亿元,惠及高层次专业人才2737名。
同时,创新供应分配模式,在金穗花园、融悦山居等项目上实现720°网络全景看房,在龙悦居、梅山苑二期等项目上实行网上续签,优化提升保障房家庭的体验感,提高了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体现特殊群体关怀,对残疾、优抚等群体优先配租配售,并就残疾人特殊性优化选房场地布置和配租流程。
租购并举,满足多层次住房需求
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制度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大力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制度改革,以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为主要方向,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紧紧围绕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这一核心内容,牵头制定了关于全面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的“1+N”系列政策文件,加快建立高端有市场、中端有支持、低端有保障的住房供给和保障体系。
目前,深圳已形成以《深圳市保障性住房条例》《关于实施人才安居工程的决定》《深圳市住房保障制度改革创新纲要》等为核心的住房政策体系,并出台了《深圳市人才安居办法》《深圳市安居型商品房轮候与配售办法》《深圳市公共租赁住房轮候与配租暂行办法》等若干配套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建立全市统一的住房租赁交易服务平台
为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加快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经全市统一的住房租赁交易服务平台于2017年12月18日上线试运行。
该平台通过集成现代信息技术,为市民提供公开、透明、便捷的“一站式”租赁信息服务,实现“全市房源全覆盖、公共服务全纳入、租赁环节全打通”。该平台具有“真房源、真身份、真委托”的特点,对于规范住房租赁行为,维护租赁双方特别是承租人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平台将涵盖“三大板块、十大功能”。其中,交易板块具备各类房源筹集功能、供求信息验真功能、供求信息发布功能、租赁交易撮合功能、在线签约备案功能;服务板块有优惠政策兑现功能、公共服务汇集功能、智慧物业服务功能;监管板块具有数据监测分析功能、租赁全程监管功能。
租赁平台将采用分阶段建设,目前一期上线的功能主要包括个人身份验真、房源验真(个人房源、机构房源)、找房看房(地图找房、通勤找房、自定义找房)、公租房展示、在线交易(微信支付,其他支付接口)、在线签约(电子签约)、便民服务、政务服务汇集。截至2017年底,该平台已筹集各类房源约3万套。
新增发放公积金贷款181.7亿
2017年,深圳超额完成公积金归集和发放年度任务。全年新增开户单位3.7万户、新增开户个人144.6万人、新增归集资金566.9亿元,分别完成目标任务的249.7%、180.7%、141.7%;全年新增发放公积金贷款181.7亿,完成目标任务的121.2%。
同时,在全国率先将住房公积金缴存单位登记纳入商事登记“多证合一”范畴。提高租房和其他住房消费提取公积金额度,加大公积金对职工租房的支持力度。
此外,棚户区改造取得重大突破。被业界称为“棚改第一难”的罗湖区“二线插花地”棚改项目顺利开工,全面进入建设施工阶段,刷新了深圳“体量最大的棚改”“速度最快的签约”“人员最多的搬离”等多项棚改纪录。宝安区38、39区棚改项目签约率已达到100%,31栋建筑物已全面拆除。福田区华富村棚改项目签约率为99.5%。光明新区红坳村整村搬迁安置房建设工程项目已全面完成签约任务。
今年开工及筹集人才和保障房8万套、供应4.6万套
市住建局的相关负责人称,2018年,将进一步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体系,科学编制2018-2035年住房发展中长期规划,对我市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作出总体设计,通过增加住宅用地供应,提高存量土地使用效率等方式,加大住房供应力度,并对建设筹集、建设标准、供应机制等作出一系列的制度安排,进一步解决中低收入家庭、各类人才和夹心层的住房困难。
加大保障性住房和人才住房建设筹集力度。制定《2018-2020年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计划开工及筹集任务分解方案》,2018年开工及筹集8万套、供应4.6万套,确保完成“十三五”40万套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的筹建任务。
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建成公开透明、便民利民的全市统一住房租赁服务和监管信息化平台。加大临深片区人才住房建设力度。积极探索临深片区城际合作新机制,增加土地和住房的有效供给,缓解本市市域内住房供应压力。以轨道交通对接为条件,积极探索在东莞、惠州等临深片区和深汕合作区等地区,采用新市镇的规划建设模式,构建都市圈城际住房合作机制。(深圳商报)
2017民生实事|新开通16条国际航线 在建轨道里程275公里
回看2017年,每个深圳市民都能亲眼看到深圳交通民生实事结下的累累硕果,坐享深圳交通变化带来的福利。一年时间里,深圳新开通16条国际航线,全市133条公交线路优化调整,轨道三期6、8、10号线建设进展顺利,而在新年伊始,轨道四期也已经动工。这些变化,每一项都惠及成千上万的市民出行。
新开国际航线16条
2017年,深圳国际航线进入加速发展年。各航空公司在深圳机场相继开通了深圳至金边、河内、墨尔本、布里斯班、莫斯科、美娜多、兰卡威、琅勃拉邦、万象、清莱、米兰、甲米、芭堤雅、富国岛、凯恩斯、古晋等16个国际通航城市的客运航线。截至目前,深圳机场国际客运通航城市36个,其中洲际客运通航城市达到10个,且全部实现了深圳直飞。
目前在深圳开通国际航线的航空公司包括南航、深航、海航、东海航、厦航等16家航空企业。其中,主要的基地航空公司南航、海航、国航(深航)积极配合深圳机场航空枢纽建设,加大国际航线拓展。海南航空仅用一年多时间,就在深圳完成了10条国际航线开通,其中包括奥克兰、布里斯班、凯恩斯3条洲际航线;深航在今年也迎来了宽体机运营新时代,为未来开通更多国际航线奠定基础。数据显示,目前,主基地航空公司在深圳机场已开通的国际客运航线超过30条。
业内专家认为,深圳当前良好的经济发展态势和众多知名企业汇聚带来的对外商务需求,都为深圳发展国际航线奠定了市场基础。需求侧市场的有力支撑和深圳打造国际化城市的发展定位是深圳机场建设国际航空枢纽的核心优势。深圳发展国际航线最大的优势在于市场,深圳建设国际航空枢纽也是顺应市场和城市发展的需要。
而除了市场的支撑和航空公司的努力,深圳国际航线能够迅速扩容也离不开深圳机场对国际航线发展给予的平台和环境支持,包括机场软硬件设施和综合保障能力的全面提升,这些都为航空公司拓展国际航线提供了保障。此外,深圳机场国际航空枢纽定位的提升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深圳加快国际化城市建设等也为深圳国际航线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政策支持和战略机遇。
在建轨道里程275公里
过去一年,深圳轨道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龙华现代有轨电车2017年10月28日载客试运营。它的出现大幅度补齐了龙华北部的交通短板,通过与地铁4号线在清湖站无缝衔接,实现了龙华南北轨道交通的串联;有轨电车连接鹭湖科技文化片区和观澜高新科技园,将有效促进沿线产业发展;同时,有轨电车示范线乘坐舒适,极大地改善了过去龙华城市化水平低、交通基础设施欠账多、交通服务设施远低于市中心、轨道交通服务缺乏的局面,提高了区域生活居住品质。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月1日,龙华有轨电车已经安全载客运营66天,累计运送乘客112万,日均客流1.6万人次。目前,龙华有轨电车已经成为深圳“大路网”城市公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此同时,2017年深圳轨道三期二阶段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包括2号线三期、3号线三期(南延)、5号线二期、6号线、6号线二期、8号线一期、9号线二期、9号线南海大道支线,以及10号线等,在建线路总里程达到126公里。2017年年末轨道三期各线路工地捷报频传:2017年12月2日,9号线西延线施工难度最大的南油西站实现主体结构封顶;2017年12月10日,5号线南延线提前实现了全线盾构区间贯通目标;2017年12月16日,亚洲最大单体地铁车站双拥街站(原平湖中心站)主体结构首块顶板顺利浇筑,标志着深圳地铁10号线双拥街站主体结构施工进入冲刺阶段;2017年12月19日,6号线二期工程也诞生了首个封顶车站——梅林关站;2017年12月27日,地铁8号线第一个正线矿山法隧道实现贯通。按计划,轨道三期在建线路都将在2020年底以前陆续开通。
而新年伊始,深圳轨道四期5条线路集中开建,线路总长度148.9公里,总投资约1345亿元,计划2022年底全部建成通车。这意味着,2018年全市轨道交通同步在建项目将达到14个,同步在建里程将达到275公里,形成三期四期工程同期实施、滚动发展的新格局。至2022年,深圳将形成15条运营线路、总长约570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体系。
优化公交线路133条
市民乘坐常规公交出行也变得越来越舒适、便捷。记者从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获悉,2017年,全市累计新增调整公交线路133条,并开行34条社区微巴,新建道路和客流聚集区域的公交覆盖得以提升,原特区外保障性住房片区的公交微循环得到重点改善。截至2017年年末,原特区外500米范围公交站点覆盖率已达到93.8%。为提升公交出行的舒适性,2017年,交通部门还在全市范围内升级改造了公交简易站台、旧站台153座。
与此同时,至2017年年底,全市累计推广纯电动公交车16359辆,除保留少部分非纯电动车作为应急运力外,实现了全市公交纯电动化。深圳市也成为了全球纯电动公交车规模最大,应用最广的城市。纯电动公交的推广应用有效减少了公交司机的操作复杂性和劳动强度,车辆硬件的更新升级为乘客提供了更加舒适优质的乘车体验,令城市公共交通服务品质得到大幅提升。
在纯电动车推广过程中,公交特许经营企业、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比亚迪公司等技术支持单位,围绕充电设施及场站不足、企业资金压力大、技术标准缺乏等诸多难题,进行了持续攻关。
此外,记者从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获悉,2017年,市交委还完成了科苑路北延等51条“断头路”的打通工作;积极推动了市人民医院留医部、市第二人民医院等医院内外交通组织改善和交通秩序整治;推进深圳湾口岸、福田口岸周边交通改善工作,令口岸周边交通出行环境和交通运行秩序得到明显优化。(深圳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