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首都社科界专家接受本报采访表示
总书记为深圳奋进新时代走在最前列指明路径
深圳新闻网讯 习近平总书记7日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在全国引起热烈反响。中国社会科学院、光明日报社、求是杂志社等专家学者8日在接受深圳特区报驻京记者采访时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广东以新的更大作为开创工作新局面提供了重要思想,指明了实践路径,也为深圳奋进新时代、谱写新篇章提供了重要遵循。
专家们表示,总书记以“四个走在全国前列”激励广东,这是总书记对广东的希冀和重托,也是对新时代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重要指引。总书记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方向已经明确,号角已经吹响。率先走在全国前列的深圳,在发展、创新、人才上得天独厚,大有作为,任重道远。
希望深圳为“四个走在全国前列”作表率
“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到广东代表团参加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总书记对广东的希冀和重托,也是对新时代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重要指引。”求是杂志社原总编辑张晓林说,“四个走在全国前列”与“三个定位、两个率先”和“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一脉相承,是总书记对广东工作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体现了总书记对广东发展全局的系统思考,为广东在新时代再创新优势、铸就新辉煌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张晓林说,深圳作为经济规模已跃居全国城市第三的经济特区,有基础和条件继续发挥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的作用。希望深圳在今后的实践中,以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不负总书记的殷切厚望,在新时代走在最前列、新征程上勇当尖兵,在“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继续作表率,把深圳建设成为向世界展示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窗口”和“示范区”。
“广东要做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最根本的是坚定不移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著名经济学家张卓元说,今年正值改革开放40周年,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深圳经济特区奋进新时代、谱写新篇章提供了重要遵循。深圳要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就应该加快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加快培育贸易新业态,抓住“一带一路”、前海蛇口自由贸易片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和“一带一路”建设支点,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高的目标要求、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全面开放,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上实现新突破,加快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深圳实践证明,三个“第一”互相依存缺一不可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中国如果不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就不能真正强大起来。强起来要靠创新,创新要靠人才。”光明日报原总编辑何东平说,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中,三个“第一”具有丰富的内涵,体现了清晰的辩证关系。深圳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三个“第一”,互相依存,缺一不可。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创新的事业必须由创新的人才来干,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要素。
“总书记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我们要深刻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其中人才的重大意义不言而喻。在新时代,要占领制高点,取得主动权,首先要占领人才的制高点,取得人才的主动权,广泛吸引全球优秀人才,才能引领世界未来发展。”张晓林说,深圳取得重大成就的成功秘诀之一,就是以良好的营商环境形成人才聚集的高地,吸引了大量人才,吸引了华为、腾讯、大疆等高科技企业落户。
深圳要以更大作为走在新时代最前列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我国要在科技创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必须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何东平说,方向已经明确,号角已经吹响。率先走在全国前列的深圳,在发展、创新、人才上得天独厚,大有作为,任重道远。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黄楚新说,在新时代,深圳要牢记总书记嘱托,以更大作为走在新时代最前列,勇于创新、勇于变革,利用互联网特点和优势,努力实现互联网与传统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加快传统经济转型升级,从而在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等方面率先作出示范和表率。
(深圳特区报北京3月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