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四组来自海内外的青年设计师发表主题演讲 跨文化组合碰撞出“设计的可能”
深圳新闻网讯 4月21日下午,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前早早排起了长队,《设计的可?能!Everything!Everything?》主题展论坛吸引了众多深圳市民到场。四组来自海内外的青年设计师发表了主题演讲。其中,来自中国/马来西亚的苏素、杨松耀和来自丹麦/乌干达的托马斯·弗利根林、费思·安妮·艾珂发表的《奇幻亚洲》《一起设计可持续的解决方案》主题演讲引起了记者关注,这两组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国家的设计师组合,不仅分享了各自在设计中的趣事和理念,言语间也渗透了自己对于设计与城市,设计与文化,设计与环境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和态度。
1983ASIA苏素、杨松耀:文化是设计的养分
1983ASIA由苏素(中国天津)和杨松耀(马来西亚)于2012年在深圳共同创立。杨松耀说:“成长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很深的,刚创业时,我们俩一直在思考应当做怎样的设计,我们自己对设计的定义是什么,怀着这份好奇心,我们开始了对亚洲文化领域的研究,亚洲美学也成了我们探索的主要方向。”一男一女,一南一北,两个拥有完全不同成长背景的年轻人从自己开始探究,碰撞出来的设计,到底会是什么样子。
“文化是设计的养分”,这是苏素和杨松耀的共识,“我们非常注重设计前的研究版块,许多设计师习惯看图来获取灵感,而我们鼓励阅读。设计并不只是形式上的表现,内容才是我们最需要做的事情”。怀着对亚洲文化的热爱和崇敬,他们的作品中经常能看到对中国古代瑞兽形象的重新解读,比如龙。“我们会从美学的角度切入研究,而不是生物学的角度,我们不去追究龙的原型是什么,而是探究这个形象背后的象征意义。”
在苏素和杨松耀的作品中,也集合了丰富的彩色元素。杨松耀打趣地说:“我们平时都喜欢穿得花花绿绿,今天为了场合需要才穿了深色的衣服来。”不难看出,他们对庞杂色彩的拿捏自由而有主见。“因为色彩和声音是五感里最敏感的部分,可以跨越文化族群传递给更多人群”。苏素说:“我们不希望自己的文化躺在博物馆,都说文化要有传承,传承的可能是什么,这就是设计师要考虑的问题”。
托马斯·弗利根林、费思·安妮·艾珂:一起设计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托马斯·弗利根林是一名工业设计师,来自丹麦。拥有建筑、财务与会计的专业背景的费思·安妮·艾珂来自乌干达,看似遥远的他们却拥有一个相同的身份——“设计无国界在乌干达”设计师,他们关注中等收入和低等收入的国家,致力于用设计改善人们的生活和生活方式。
“乌干达的产品大部分都是山寨的,我们也不喜欢购买本土产品” 费思·安妮·艾珂坦言本国现状,“所以我们希望打破这种陈旧的社会观念,我们的设计都会使用乌干达本土原材料、雇佣本土的工人,以确保我们能为乌干达国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岗位。我们致力于服务设计、产品设计,涵盖医疗器械、农业领域、教育领域到制造业领域。以人为本是我们的根本思想。”
“设计无国界在乌干达”扎根已有四年,这个组织积极与来自不同行业的人合作共事,让设计真正深入到乌干达,让乌干达可以为自己找到解决方案。托马斯·弗利根林说:“用设计让乌干达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我们的目标。”(记者 张锐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