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原标题:
深圳这一片的天空特别蓝——访顺丰总裁王卫
深圳新闻网讯 “我住在香港,总部在深圳,客户在全国。”日前,在顺丰位于深圳湾畔的总部办公室里,低调的顺丰控股总裁王卫面对着记者,聊起了深圳,聊起了科技,聊起了人才。他自信而淡定,说深圳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说深圳的天空特别蓝。说顺丰与其他企业的理念不一样,做事不是做给别人看,“对于未来,我们要有足够想象力”。
选择深圳是因为它更有活力
速度最快、服务最好、名气最响,提起顺丰,无论是业内还是民间都会有这样的感觉。但是,知道顺丰总部在深圳的人不多。当记者询问他为什么把总部放在深圳时。王卫说出了其中的原因。“最初的考虑是便捷,但最终吸引我的是深圳优越营商环境和优美的生态环境。我在顺德时间不长,就是1995年,1996年就迁到了广州,然后2002年搬到了深圳。当时考虑的就是深圳临近香港,关口在这边,早晨过来,晚上回去方便。深圳是个移民城市,有活力。来这里的人有拼劲和朝气,没有包袱,来深圳就是闯,就是干事业。当时,就觉得深圳的这一片天空特别蓝,所以就留在深圳了。”
王卫和他的顺丰速运来深圳就是看上了深圳的环境。2006年,因为我们打报告给市政府申请航空用地。在机场红线范围内不是可以租可以买的土地,所以在给市政府的报告里说,我们是机场最大的快递公司,占了深圳机场20%的快件量,当时市政府派了一位处长过来看,看完了打一个报告回复说,“属实”。后来一位市领导带调研组到公司,调研后的场景我永远难忘,带队领导说,没发现企业的成长,服务没跟上,很抱歉。
粤港澳大湾区机会多潜力大
我认为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将是一个非常好的规划,怎么把大湾区中的每个城市的功能都发挥出来很关键,我认为要在大湾区的层面上,结合各城市特点合理分工。深圳在科技、金融方面优势明显,能够吸引许多企业和人才,东莞制造业升级、广州作为省会城市聚集了很多高校和人才,香港是个国际化城市,再加上其他周边城市可以解决很多制造业的问题。所以,我认为大湾区各个城市很有特点,互相之间可以配合得很好,整个大湾区城市竞争力并不会互相抵消,会相辅相成。我生活在香港、总部在深圳、客户在全国、很多伙伴也在大湾区里面,这种环境在世界上是很少的,只要大湾区里面的城市把自己的功能深挖,发挥它的价值,就可以吸引全世界很多企业、资本、人才进来,从而把大湾区发展为中国的一个龙头片区,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排头兵火车头。过去我就在大湾区里面发展,顺丰在大湾区中心深圳,享受到了大湾区前期发展带给公司的机会。
“一带一路”建设,我们也是积极参与,但我们不搞遍地开花,而是随自己的客户出海,这是我们的方向,近期在响应国家政策方面的投入会增多。顺丰在全球化发展方面,目前只是在布局,主要开展一些并购和资本型的合作。我们目前最主要的增长还是在国内,占了公司业务的90%。
科技与人才是企业发展引擎
顺丰有44架货机,有数万辆货车,有10多万快递员,顺丰是中国物流的龙头企业,站在顺丰控股位于南山科技园的大楼内,几十平方米的超大屏幕不停地滚动着,每秒都在传输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最新派单数据。轻轻一点,每个城市的大街小巷,快递员在哪里工作,都可以实时查询到。顺丰甚至制作了自己的快递地图,其详细、准确程度丝毫不亚于当前任何一家地图类专业公司的数据。显然,顺丰又是一家高科技公司。
说起这种变化,王卫告诉记者,“顺丰过去是一个传统的物流企业,与科技离得很远,虽然企业里有IT部,但市场上都是IT公司。做IT的人找工作一般会选择IT公司,优秀的人才会选谷歌、百度等科技公司,大部分人也进了专门的IT公司,只有较少的人会选企业的IT部门。所以我们适应形势,在企业IT部门的基础上专门成立了顺丰科技公司。目前,这个公司已经在顺丰速运之上,成为了顺丰速运的母体,成了顺丰集团的大脑。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我现在只管顺丰速运,我归顺丰科技的IT人管。为什么要这样变化,就是为了发挥科技人才的作用,营造科技推动发展的企业文化,建立良好的科技创新生态。目前,我们已经初步尝到了科技发展的甜头,开发和运用人工智能、人工语音和微信下单,呼叫中心不需要了,以前是手填单,现在是电子运单,不需要扫描和录入客户信息,优化了收寄快件的程序结构,极大地提高了效率,减少了成本。前不久,我们还与深圳8家供应链一起成立了大数据公司,共同推进区块链技术在物流行业的运用,实现智慧物流。在保护客户隐私方面,我们依靠科技手段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人才是企业之本。顺丰春节包机送员工回家,为员工定制最好的耐克工作服,在快递员中选拔飞行员等等,都成为社会美谈。对于这些,王卫感觉很自然。“我17岁就被赶出校门,没有文化,没有多大的理想,不在乎把企业做得如何大、做到多少名。在顺丰,不是我老板的利益最大化,是员工和合作伙伴的利益最大化,我做事不是给别人看的,而是与有缘分的人在一起修行。员工与我之间是相互尊重的平等关系。”(记者 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