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深圳新闻>深圳要闻>

8个深圳真实案例为你揭示 潜伏在微信朋友圈里的8个陷阱

条评论立即评论

8个深圳真实案例为你揭示 潜伏在微信朋友圈里的8个陷阱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这个真实案例,揭示的是来自微信朋友圈的“陷阱”之一。记者选取8个真实发生在深圳的案例,提醒您防范那些潜伏在微信朋友圈里的陷阱。

朋友圈很多售卖食品、减肥药、货物的,质量不一,真假难辨。

传销陷阱

朋友圈里购买“善种子”?原来是传销陷阱!

在宝安区法院今年判决的一宗传销案中,当事人就是通过微信朋友圈“下套”诱人参加传销的。

最初,何先生经过他的同学叶先生的推荐,缴纳了300元购买“善种子”的费用,加入了一个名叫“善心汇”传销组织。接着,何先生又通过建立微信群及微信朋友圈等方式的宣传,发展了多名“下线”。这些下线也都需要购买人民币300元“善种子”入会。就这样,何先生通过推荐下线投资隔代收益、倒卖善金币以及投资回报等方式获得收益。

当被抓获归案时,何先生的下线层级数已经达到10级,下线总人数多达1283人。他在善心汇拥有善种子803个,善心币3822个,剩余35个,善金币57500个,剩余7846个,赠与金额人民币18300元。

警方侦查显示,所谓“善心汇”会员,都是通过微信群及朋友圈等多种方式发展下线拉人头,从隔代下线投资款项中获取隔代收益,同时他们通过向下线贩卖“善心币”赚取不同层级差价,善心汇以此通过利益吸引让传销组织发展。

何先生犯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如今已经被宝安区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1万元,其已冻结的银行账号内的资产也被予以没收并上缴国库。

相关办案人员介绍,微商传销本质上不再以商品买卖为目的,而是纯粹通过发展下线牟取暴利。微商传销往往推荐化妆品、美容美体器械、玉石之类的商品,利用会员优惠折扣、分享到朋友圈返现等手段诱人加入,隐蔽性强。

涉嫌传销的微商有一个共同点,即在朋友圈炫富吹牛,夸大宣传,有的甚至打着政府扶持、重点项目、中央部委特批等旗号,制造虚假繁荣。很多微商传销者在朋友圈发布的交易截图,实际是用电脑软件自动生成的,这些交易并不存在,却显示有发货时间、发货单号。

集资陷阱

“包赚钱、高回报”的诱惑

让资金有去无回

在朋友圈、微信群大肆宣传“包赚钱、高回报”的“金融互助平台”,是天上掉下里的馅饼,还是充满诱惑的陷阱?

在这宗案件里,李先生、梁先生、王先生与当时在泰国的陈先生4人商定共同出资创办一个“金融互助平台”,他们随后在微信群、朋友圈大肆进行虚假宣传,蛊惑他人参与。

该金融互助平台规定,参与者花100元购买一个激活码后,可认购1000元、3000元、5000元中的一种金额,在认购者等待15日后的3至7日内,按照排队先后次序同下一轮参与者进行配对,由下一轮配对的参与者向其打款,款项按平台规则计算,包括认购的本金、利息、直推奖、代数奖。李、梁、王、陈4人作为平台创办人,则可以收取激活码费用、平台前三天认购金额以及直推奖、代数奖。

据统计,在短短一个多月内,4人就骗取12名被害人共计人民币42万多元。近日,李先生等4人已经因犯集资诈骗罪分别被深圳市中级法院终审判处有期徒刑三到五年,但受害人的大部分资金已难追回。

办案人员认为,如今金融投资理财已经成为普通群众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金融消费者要培养正确的投资理念,纠正不良投机心理,谨守成本收益法则、风险规避法则和分散投资法则,不要被高收益迷住了双眼。如果看到“资本动作、消费返利、爱心互助、原始股、虚拟币、动态收益、静态收益、推荐奖、报单奖、对碰奖”这些集资诈骗、传销惯用词,就要有所警觉。

关怀陷阱

看似“关怀备至” 实则心怀不轨

黄先生和吴先生以前曾经是同事。一天,黄先生发微信朋友圈说自己的手机坏了,没想到很快他就收到了吴先生发来的消息,为他的手机“致哀”,并关心地询问黄先生是否需要买新手机。

“他说自己在做手机生意,可以到香港帮我买到比市面价格便宜的iPhone 7手机。”出于对前同事的信任,黄先生答应了,还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自己的两个朋友。黄先生的两个朋友也连忙让吴先生帮忙带手机。

没想到,吴先生以收取订金等理由,从黄先生等三人处拿走了8900元钱后,就把他们的微信拉黑,销声匿迹了。后黄先生报警,吴先生被警方抓获,因犯诈骗罪已被判刑。

很多时候,通过朋友圈可以看到一个人的基本情况,可以了解一个人的喜好,可以窥探出一个人的生活规律和痕迹,这种现象也给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提供着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机会。市民在发微信朋友圈时注意不要透露太多私人信息,发现转账后被拉黑等情况,可及时保留转账截图,通过微信小程序中“腾讯110”向腾讯举报,同时向警方报案。

低价陷阱

能买低价门票的“神人”收钱后就把你拉黑

有些明星的演唱会一票难求,但朋友圈总有些“神人”称能拿到低价票,引诱追星的“粉丝”们上当。

曾先生就是“空手套白狼”的一员。他在微信上注册了“文某”的账号,并在朋友圈中刷屏发布可以低价售卖演唱会门票的信息,引诱他人购票。

还真有不少人上当。如被害人陶先生通过微信和曾先生取得联系,向其购买两张自己喜欢明星的演唱会门票。曾先生称门票特别难拿到,想买低价票更需要提前付钱,于是陶先生通过微信转账4000元给曾先生。随后,陶先生发现被曾先生拉黑。

还有被害人洪先生看到朋友圈信息后,也向曾先生购买演唱会门票,这回他转账6.89万元同样有去无回。

近日,曾先生因诈骗罪被判刑,并偿还了诈骗上述被害人的财物。

网上购物、订票购票等应选择正规官方网站,对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的商品要有所警惕,注意提防和甄别,小心低价诱惑的陷阱。不要轻信QQ、微信朋友圈中所谓的“低价”推销信息,在支付环节切勿直接向个人账户转账、汇款,尽量选择带“担保交易”功能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完成网购支付。一旦发现上当被骗,记住保留相关聊天和转账截图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行踪陷阱

发朋友圈泄露行踪 被“仇家”盯上报复

朋友圈晒自己生活的时候,可能会无意中泄露自己的行踪,惹来无妄之灾。

杨先生和陈先生因经济纠纷和口角之争而心怀怨恨。2016年10月15日23时许,杨先生和朋友在蛇口一家KTV唱歌,突然看到陈先生在微信朋友圈中晒的照片,发现陈先生就在南山区海岸城附近。

于是,杨先生生出报复之念,他通过微信花言巧语将陈先生约出来,又带着一帮哥们来到海岸城约定地点伺机报复。陈先生一来就发现杨先生带了十来个人,顿觉情况不妙,但已经来不及逃跑了。杨先生带人殴打了陈先生,抢走他的电动车,将他掳走后逼迫他写下1万元的欠条。

杨先生和其同伙后被警方抓获,因犯寻衅滋事罪均被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

随着微信等社交工具的普及,发朋友圈成为很多人的最爱,不管身在何处,不管遇见什么事情,很多人都会第一时间发送到朋友圈,朋友圈成为展现自己生活轨迹的地盘。但一些不法之徒正是从微信朋友圈掌握到了一些人的基本情况和活动规律等信息,继而制定犯罪计划,实施犯罪。在朋友圈尽可能少上传自己家人的照片、行程、社会关系等,以免被不法分子利用。(记者 吴欣/文 刘宁宁/图)

[责任编辑:何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