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深圳新闻>深圳要闻>

深圳国贸大厦:三天一层楼!“深圳速度”从这里响彻全国

条评论立即评论

深圳国贸大厦:三天一层楼!“深圳速度”从这里响彻全国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它见证过无数改革开放的神话——“三天一层楼”的口号从这里响彻全国,成为特区精神的象征;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著名的“南方谈话”发生在这里,掀起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二次浪潮。这里还曾经是全国第一高楼、全国最高的餐厅……至今仍令人津津乐道。

“铁姑娘”们的别样芳华

30多年前,一群后来被称之为“铁姑娘”的中建三局钢筋班女工,在国贸大厦建设中也留下了她们别样的芳华岁月。日前,记者在深圳见到了“铁姑娘班”中的其中一位——杜先芳。

1983年3月,18岁的杜先芳离开湖北荆门老家南下深圳。在来深圳之前,听说自己即将参与建设的国贸大厦是“全国人民的心血”,她内心充满了憧憬和激动。来不及太多感慨,这位朴实的姑娘领了工作服、安全帽和一双厚实的解放鞋,就和大伙一起投入到了国贸大厦火热的建设中。当年,姑娘们一晚上抬10多根单重近百公斤的钢筋已是家常便饭。

提起那段峥嵘岁月,杜先芳告诉记者,虽然对女性有特殊照顾,可以请假,但国贸建设争分夺秒,姑娘们集体荣誉感很强,都憋着一股劲儿,没人请过假。“那时候我们住在由毛竹杆搭成的工棚里,大家都笑称这是简易的‘竹园宾馆’,这样苦中作乐的例子还不少。”

杜先芳还记得,有一个月她拿到了300多元工资,对于在内地每月20多元的薪资水平来说,算是一笔“富有”收入。

回望当年建设国贸大厦的日子,一晃30多年。杜先芳说,如今每次路过国贸,她会情不自禁地抬头凝望。国贸大厦象征的特区精神,也正是这样在一代代传承延续。(记者 冯庆 见习记者 张思奇)

国贸是深圳的时代记忆

有一句话说:“不到国贸,不算来过深圳。”国贸是深圳的国贸,是全国人民的国贸,也是充满国际味儿的国贸。因为改革开放在这里划下的一笔笔浓墨重彩,国贸大厦成为许多人心中永远抹不开的情感记忆。

1982年,国贸大厦由全国37家单位集资建设,包括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办事处,各大兵种办事处及部分央企。时至今日,不少机构的驻深办事处还设在这栋楼里,各种方言碰撞的背后,充分印证了“深圳是全国人民的深圳”。

国贸大厦自建成后,也一直是国外游客造访深圳的重要景点之一,30多年来,600多位国外政要首脑的亲临,也使这栋楼充满了传奇色彩。

现如今,国贸大厦楼高排名不断被超越,但是谁也不能否认,它的存在,本身就像一个巨人,是一段历史的印记,是一座城市的地标,是一个时代的符号。新时代,国贸大厦依旧保持着改革创新的本色和动力,始终散发着独特的“敢闯”魅力,为“深圳速度”和“深圳质量”作出自己的诠释。(记者 冯庆)

[责任编辑:何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