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深圳评论>来稿选登>

当深夜里没有滴滴,台风天没有微信,我们怎么办?

当深夜里没有滴滴,台风天没有微信,我们怎么办?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危机管理的真谛不在于出现危机后如何管控,而在于如何防止出现危机,以及如何将必然出现的危机损失降到最低。

对于山西人来说,人生最大的问题可能是没了老陈醋,我们怎么办?而对重庆人而言,这个疑问则可能变为没了火锅,我们怎么办?幸运的是,这两个问题不会成为现实。但是,对于深夜归家的人,没有了滴滴;对于“山竹”台风天在家困坐的人,没有了微信;当这两个问题有可能或者已经成为现实的时候,难道人们也只能问一句,我们怎么办吗?

9月8日至14日,深夜出行或回家的人在习惯性打开滴滴APP时,都会看到一段令人无助的提示语“我们将暂停9月8日至14日深夜出行服务,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其中原因,毋庸赘言,而对于此次滴滴深夜服务停运的影响,则说法各异。那些对滴滴深夜服务产生严重依赖的人们,在心里默默骂着的同时,却对一篇篇深切缅怀滴滴深夜时分助人为乐的文章疯狂点赞,甚至期盼滴滴尽早回归。而不少冷静思考且明察秋毫的大V提出“这是不是一种貌似聪明的公关行为,让大家呼吁你重回生活中来”,其实也是在问“这是不是滴滴有意或者无意在形成一种舆论倾向”。但无论哪种说法,归根到底将要面对的问题都是:没有了滴滴,我们怎么办?

而说到9月16日肆虐国内南方地区的台风“山竹”,相信腾讯的大数据后台一定会有显示,广东地区民众当天发微信、刷朋友圈的数量都在剧增。当时,无论是灾情预报,实时拍摄,个人感言,再或是人生感悟的金句,环境保护的期盼,脍炙人口的段子,甚至危言耸听的预言,都一一展现在微信平台,出现在我们的朋友圈。可能忙于灾后清理和重建的人们还没有意识到,微信,利用它的黏度,已经成功把人们的日常生活锁定在手机屏幕之上,绑定在指尖滑动之中。据在深圳的朋友透露,曾看到下午三点停水停电的谣言,可是当时很多人想到的并非存水充电,而是开始焦虑家里的WIFI没了怎么办,换言之,微信用不了怎么办?

深圳北站乘客正在刷脸进站

不难看出,最初仅作为一款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微信在今天发挥的功能已经远远超出了通讯的作用,而是涵盖了通讯、社交、金融、办公、商业服务、市政服务乃至自媒体、数据库等,可能连最初管理团队都始料未及。数据显示,微信已经覆盖国内95%以上的智能手机,用户覆盖200多个国家,真正成为了所谓“连接一切”的万能平台。但是,又有谁想到,微信在为中国百姓和全球数以十亿计的用户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在不断的积累各类使用风险。因为一旦这个亿万用户已经惯常使用、与日常生活已经密不可分的万能平台突然爆发内生或外在危机时,其对国民经济、人民生活甚至国家安全造成的影响必将远远超过滴滴顺风车的影响,那么这其中就隐含着从服务到制造、从舆情到数据、从民生到政务、从发展到安全等等全方位的潜在风险。

尽管腾讯一直在强调微信的风险管控能力,而笔者作为使用者也一直感受到微信的诚意、决心和能力,也正在享受着微信给工作生活带来的各种便利。但是,正如造成顺风车危机的原因是滴滴的管控问题,说白了就是对风险的事前危机评估和事后处置预案严重准备不足。那么,作为微信的忠实用户,我们也诚恳的呼吁微信能在这方面加大投入。如何防微杜渐,如何有效管控,如何稳妥善后,这些都是针对目前已经全面垄断的微信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同时,国家、政府也应从国计民生、国家安全的角度,加大对各类垄断性企业的监督、引导和帮助,并且鼓励市场出现合理的竞争者、参与者作为备份选择。

危机管理的真谛不在于出现危机后如何管控,而在于如何防止出现危机,以及如何将必然出现的危机损失降到最低。从个人、企业到国家,在顺利发展时期,就应该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和危机应变的心理准备,建立一整套危机管理机制,对危机进行检测、评估。越是风平浪静的时刻越应该重视危机预防,因为平静和繁荣的背后往往都隐藏着大大小小的“黑天鹅”与“灰犀牛”。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危机出现时,在问题产生时,在没有滴滴、没有微信的时候,能够有底气的说一声,我知道怎么办!(作者:李雨桐)


[责任编辑:侯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