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7月25日电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先行先试前沿的深圳,正被赋予新的更大使命。
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
2018年12月26日,习近平曾对深圳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深圳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这是中共首次正式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概念。中央党校教授戴焰军认为,此次审议通过的《意见》,与习近平重要批示一脉相承,意味着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已成为中央顶层制度设计框架下的具体部署。
观察改革开放40年来中共推出的一系列改革探索举措,一个共同规律是官方始终坚持“由点到面、逐步探索推广”的做法,在大胆尝试的同时,绝不冒进。戴焰军认为,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体现了习近平对过去40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要经验的深刻把握。以历史的眼光看,先行示范区建设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节点。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耀桐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其核心要义应包括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过程中做全方位、全过程先行示范,与限定在单一领域或被赋予特定职能的试验区或实验区相比,先行示范区的空间和格局都更大。
习近平为何“点名”深圳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戴焰军向中新社记者分析,背后至少有以下考量因素:
首先,从深圳层面看,自建立经济特区以来,深圳一直承担为改革开放先行探索的使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相对走在全国前列,开展先行示范的条件较为成熟,具备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参考、做出示范的软硬件基础。另一方面,深圳对外交往频繁,地理上毗邻港澳,不仅有利于吸收借鉴更多国内外有益经验,其先行示范的影响力和辐射范围也更大、更广泛。
其次,从全国层面看,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共也即将迎来建党百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进一步发挥对全国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对于探索在中国国情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有重要意义。这种探索既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也不同于过去传统社会发展的既定模式,将进一步彰显中国理念、中国智慧和中国制度的生命力。
再次,从全球层面看,主流的国际观察研究往往只看到发达国家城市建设成功模式,中国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城市范例,如这一过程取得成功,将进一步打破过去“西方中心主义”的传统认知,为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提供新的借鉴和参考。
围绕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24日举行的深改委会议强调,“要牢记党中央创办经济特区的战略意图,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践行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要机遇,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城市范例”。
中央党校教授张希贤认为,上述要求不仅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提出了要求,也划出行动路线图。比如,无论是践行高质量发展要求还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都不单纯着眼于经济发展目标,更包含对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
“中国社会仍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除继续推动经济持续发展,今后将更多涉及社会治理水平等软件层面的提升需求。如果深圳先行示范取得成功,将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这一点非常重要。”戴焰军说。
未来中国会不会建设更多的先行示范区?张希贤认为,从类型看,先行示范区不仅应有城市示范区,也应有着眼农村发展的示范区。从地域看,深圳有自身特点,中西部地区也有各自具体情况,将来可能也会有以一地先行示范带动整体发展的需求。随着深圳积累相当经验,不排除将来官方会在其他地区设置新的先行示范区,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题中应有之义。 (记者 张蔚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