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扫描
城市更新:推动空间可持续发展
面对制约发展最大的瓶颈——土地和空间,罗湖抢抓市里“强区放权”机遇,把城市更新作为主要抓手,从2015年起在全市率先实施城市更新改革试点,以城市更新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
罗湖城市更新试点改革以来,共完成区级规划审批项目31个,规划建筑面积达844.32万平方米,其中产业面积606.10万平方米,占比达71.78%;已竣工项目24个,释放产业空间128.84万平方米;在建项目36个,规划建筑面积483.84万平方米,其中产业面积398.94万平方米,占比达82.45%。利用这些新增空间,罗湖导入新兴产业,引入优质企业,为辖区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力支撑。同时,结合城市更新补齐市政道路、管网设施、中小学校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城市功能和公共配套,老城区环境品质得到持续提升和精细管理,旧貌换新颜。
罗湖还综合运用查违治违、土地整备、棚改等手段,全面活化存量土地资源。今年,罗湖继续强化“大片区、大项目”带动,重点聚焦湖贝、蔡屋围和笋岗-清水河三大城市更新统筹片区精准发力,拓展更多发展空间,打响城市更新的决定性战役。
罗湖棚改:彻底消除重大公共安全隐患
罗湖“二线插花地”是延续长达20多年的历史遗留问题,也是威胁城市公共安全的一大毒瘤。2015年,市委市政府把组织实施棚改的任务交给罗湖。面对有“中国棚改第一难”之称的全市首个棚改项目,罗湖依法依规推进,对实施模式、推进策略、搬迁安置补偿标准进行系统创新。
自2016年12月20日启动以来,经过两年多扎实工作,罗湖棚改已实现“四个全部”:“插花地”居住的9.3万居民全部搬离、历史违法建筑全部拆除、重大公共安全隐患全部消除、规划建设全部如期启动。目前,棚改17个地块全面开工。省住建厅组织珠三角地区各市还在罗湖召开了棚改现场会,总结和推广罗湖棚改经验。
基层治理: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作为深圳最早建成区和最成熟城区,罗湖先行探索经济发展与社会治理不同步、“长短腿”的问题。坚持以基层党建为引领,相继实施了社区体制改革、街道大部制改革、物业服务企业参与基层治理改革,着力构建“区-街道-社区-小区”四级治理体系,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作为成熟城区,罗湖着力在基层治理方面改革探索,不断理顺基层管理链条。2013年探索小区“楼栋长”直选,选出居民自治带头人;2014年借鉴罗伯特议事规则,制定“罗湖议事十条”,建立居民自治规则,提升自治能力;2015年推行社区体制改革,取消社区工作站承担事项171项,转移23项,建立社区行政事务准入制度,为社区工作“减负瘦身”;2016年推出街道大部制改革,建立“五部两室两中心”,构建符合基层实际、运转高效协调的街道工作新模式。2018年,通过把党支部建在小区和压实物业服务企业法定主体责任,将物业小区纳入基层治理体系。
罗湖医改:为居民一生健康护航
近年来,罗湖探索建立让居民“少生病、少住院、少负担、看好病”的医疗卫生服务新模式,不仅获得总理点赞,也备受各界瞩目。
2015年8月,罗湖医院集团挂牌成立,通过打造医联体的4个“共同体”、组建唯一法人的医院集团、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等措施,鼓励社会机构举办社康中心,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凸显办医公益性,完善畅通的双向转诊机制,促进医院集团主动下沉资源做强社康中心。
4年多来,罗湖医改硕果累累。通过打造“全社会、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为每位居民一生的健康保驾护航。通过创新养老模式,实现了医养融合。随着医改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罗湖居民享受到了在家门口看病的福利,更多全科医生以家庭医生的身份走进居民生活,促进了医疗卫生资源上下贯通。
■市民寄语
我出生于1935年,与新中国70年有说不完的故事,与罗湖也有深厚的情感。1992年我来到深圳的第一站就是罗湖,创作作词的《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中国梦》等歌曲,写的就是祖国70年的腾飞。现在我工作在罗湖,希望通过罗湖区文联“蒋开儒工作室”这个平台继续创作,继续记录祖国的发展、罗湖和深圳的变化。
——深圳市文明市民、罗湖区文联成员、著名词作家蒋开儒
罗湖空气清新、环境优美、人文和谐,生活配套成熟便利,我很庆幸能工作生活在这里。这些年,我在罗湖取得了不断上升的职业通道,建立了美好的家庭,并且曾有幸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为全国的外来务工群体呼吁发声。我爱罗湖,我爱我的祖国!祝福罗湖越来越好!祝福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广东省人大代表、深圳国威电子公司车间副主任易凤娇
2011年我们09剧场在罗湖区太白路2009号成立。8年来,09剧场用深圳人的视角来演绎身边故事,《军哥剧说》系列节目已经公益演了800多场,观看人群达到35万人次,与罗湖、深圳同成长。罗湖是老城区,但在我心目中一直年轻。很期待看到罗湖接下来的规划蓝图一步步变成现实。
——深圳戏剧家协会副主席、09剧场创始人邸叙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