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共建共享 美丽南头宜居宜业
——从社区蝶变看南头街道“小社区 大舞台”带来的治理之变
南头古城庙会。
深圳特区报2019年9月18日讯 南头街道地处南山区中心,是南山区委区政府所在地。辖区总面积13.2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25万人,下辖12个社区、3个农城化股份公司和8个城中村。辖区机关事业单位多、文化古迹多、文化场馆多、旧工业区多、城中村多、人口多,把这些不同类型、不同行业的资源整合利用,考验街道党工委书记和社区党委书记的“智慧”。
近年来,南山区精心打造的精品特色社区和“小社区 大舞台”系列活动,让社区党委有了抓手和平台。“小社区 大舞台”活动的开展,让社区党委书记转变了思路、增强了本领;精品特色社区的创建,又让社区党委书记掌握了凝聚的方法、提升了服务的质量,南头街道12个社区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区成为社区党委为居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的“大舞台”。
今年南山区开展的“小社区 大舞台——以人民为中心 走向善治十佳案例”评选活动。南头街道12个社区党委书记带领社区“两委”和工作人员走街入户,深入辖区大街小巷,到居民群众家中走访、登门拜访辖区企事业单位和走访下属党支部,走访了300余户居民群众,召开了10余场民情恳谈会,与辖区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开展了80余场共建活动,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在社区党委书记走访过程中,结合精品特色社区创建工作列出了详实的问题清单和需求清单,形成了“访—深—实—好”的工作路径,建立了工作机制,梳理了可提供的共享资源,并结合辖区特点进行“解剖麻雀”,及时发现问题、研究对策。
让民心在社区集聚
让资源在社区整合
南头街道辖区文物古迹多、旧工业区多、人口多、文化场馆多、城中村多。把这些不同类型、不同行业的资源整合,考验街道党工委的“智慧”。
近年来,南头街道着力构建党建“共同体”。通过“活动联办、资源联享”,让更多的驻区单位、辖区企业主动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来。在行政资源丰富的大汪山、马家龙等社区与驻区职能部门建立了共建长效机制,如大汪山社区与深圳市交警机训大队开展“铁骑进校园”项目;红花园社区号召居民常态化开展“小微改善行动”,营造“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的党群共治氛围;马家龙社区党委通过与辖区企业资源共享的方式,创造性挖掘企业场地近千平方米,分类共同打造“党群之声”演播厅、红色影映厅、企业党建展示厅等党建服务空间,“两新”组织、居民、驻辖区单位党组织互联互动频繁,党建活动的吸引力、影响力与传播力有效提升,社区基层治理由“同心圆”向“共同体”转变。
南头街道党工委还实施“一社区一品牌”“一支部一项目”工程,通过党建引领,解民生难题。南头城社区“街长巷长制”、大汪山社区“公园里党建”等品牌,破解了环境治理难题,搭建了“多元互动、多方参与、共建共享”平台;红花园社区党委以荔林春晓党支部牵头,联结社区自治组织推动“一支部一项目”的开展,形成“党建+社会组织”工作方式,成功化解了红花园社康中心进驻的矛盾纠纷等。
小社区有大舞台
人人均是建设者
在创建精品特色社区过程中,南头街道党工委实施民生服务“靶向”计划,精准对接群众的切实需求,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厘米”。
田厦社区周边商业发达。社区党委探索党建引领下的同乡同业社区治理模式,组建交通劝导队、环境护卫队、关爱探访队、治安巡逻队4支志愿者队伍,并建立了“智慧物管”服务机制,与20余家物业公司签订《共建意向书》,稳步推动6个无物业小区进驻物业公司,带动居民志愿者共同治理社区。针对南贸市场治理难的问题,发挥同乡同业的功能作用。
前海社区党委在南头街道党工委的支持下,把活动空间留给居民,对1037.25平方米的场所进行全面升级改造,留200平方米作为办公场所,仅占服务中心总面积的19%,其余空间用于政务服务大厅、各类活动室、社区微电影院、社区民情茶馆一体化的办公活动场所。
同乐社区党委将脏乱差的荒地变废为宝,打造“和谐乐园”,联合同乐学校开展科普教育,面向长者免费送菜上门。走进同乐村,村里地面干净整洁,看不到枯枝败叶;巷边小道,以前常见的牛皮癣,不见踪迹;路边垃圾桶摆放整齐,沿街商铺不再占道经营,老旧墙体进行了绘画装饰,整个城中村彰显出更多人文特质,同乐村已由过去的“城中村”变成了“村中城”。
大汪山社区党委以“一核引领、两园支撑、三圈融合”为模式,即是以“社区党委”为核心,以荔香公园、长青园两个公园为支撑,以单位共建、党群共治、服务共享三个圈子为融合,强化社区基层治理。举办了“公园里·印象”摄影大赛等系列活动,并成立“公园里·老年社会组织联盟”,成功解决了老年社团噪音等历史扰民难题。
安乐社区党委输送青工运动会、安乐好声音、青工联谊等服务项目,打造社区青工服务品牌;南联社区党委深挖“二线关”文化,将多处环境脏乱差的插花地建设成为“微花园”;孵化“快乐柠檬队”等一批社会组织,打造3个不同层次的服务平台,打造有品质的“南头古城后花园”;星海名城社区党委深入推广“三级党建”工作模式,构建“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组织架构,成立了社区老年协会党支部、“星海名师讲师学堂”;将“星光之家”升级改造成“邻里中心长者之家”,启动了长者助餐服务,并针对青少年开展了“童眼看星海”等系列活动,以小爱见大爱,构建孝亲睦邻友好社区;大新社区党委推动社区多元善治,在金海花园、华府花园和新铺花园3个老旧小区,打造“智慧城中村”;前海社区紧紧抓住红色物业和孝廉文化两条主线,深化“1+1+N”模式,打造更有温度、更有情怀、更有品质的精品特色社区。
党群共融多元共治
打通居民自治“肠梗阻”
伸缩雨棚拆了、空中管线理顺了、路面干净整洁了、老旧墙体美化了……深港历史文化之根的南头古城成功实现“旧貌换新颜”。
南头古城人口近3万余人,已是来深建设者的集居地、远近闻名的城中村。针对人员聚集带来的城市管理难题,南头古城社区工作站运用创新思维,积极协调居民自治。
南头城社区党委以打造党群融合和谐宜居新古城为目标,以“街长巷长制”为抓手,拓宽民意表达渠道,提升古城居民自治力;以“打造‘两心’党建、共筑文明古城”为目标,撬动社会组织资源孵化培育10多支文娱、文化类队伍,努力构建发展共同体、形成治理共同体、营造文化共同体。
马家龙社区面积约0.89平方公里,辖区总人口约3.4万人,辖区共有住宅小区17 个,老旧工业区12个,三小场所629家,企业576家,市政及公共基础设施薄弱,是一个多元复合型社区。该社区低保家庭弱势群体集中,居民获得感不强,社区党委平时开展活动请都请不来;因配套设施欠缺、物业管理缺位,一段时间马家龙成了“谈虎色变”的“马村”。近年来,社区党委打造“1+3+N”党建模式,通过整合机关行政资源,“融合式”推进管理平台建设;联接社会组织资源,“互助式”推进自治平台,打造“社区环境提升”硬件品牌和“居民素养提升”软件品牌,探索“EPS 两新党建”品牌,提高居民对社区的关心度,两新组织及党员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引导服务对象根据个人专长,成为活动的组织者,变被动参与为主动服务,实现了由“对手多到帮手多,从被动多到主动多,从看法多到办法多”的治理之变。
莲城社区是集高新技术孵化基地、商业办公楼、高档住宅小区和城中村为一体的混合型社区。在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莲城社区党委积极探索,打造聚焦社区特征,创新“6”大服务机制,设立若干“家门口”的党支部接待室,形成了“家门口”的便捷型党组织全覆盖。采取每月一主题每周一学习的方式开办“党员学堂”,组织社区党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研讨;创立“企业服务联盟”,为企业提供政策扶持及实战式公益服务;整合居民客家风俗文化,打造心“莲”心客家民俗文化厅,创建民俗特色文化品牌;针对义学街“脏乱差”问题,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采用政府主导、各方参与、集中整治的方式,标本兼治环境问题。
南头街道党工委书记潘学郭说,在破解社区治理的难点问题的过程中,街道党工委紧紧抓住辖区居民群众最关心的事,打通居民自治的“肠梗阻”,巧解社区服务难题,拿出更多顺应时代要求、契合发展实际的硬招实招,为全力打造深圳最具历史文化底蕴宜居街区不断努力。
经过近三年努力,南头街道积微成著、推动基层治理由“粗放”向“精细”转变,聚沙成塔、推动基层服务由“平面”向“立体”转变,围绕历史文化、家园文化、家风文化“三大主题”,构建“美美与共、各有其美”文化共融特色街区。
(撰文:赵小梅 方嘉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