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是深圳建市以来最大的单体建筑。图为展馆外景。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位于大空港片区,区位优势显著。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严把质量关,仅3年就完工,创造了会展中心建设的“深圳速度”。图为北登录大厅。
本版摄影: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何龙制图:余晓泽
昨日,深圳建市以来最大的单体建筑——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落成仪式。
自2016年9月开工建设以来,经过3年的紧张施工,这条钢铁巨龙创下八项世界之最。其背后,是“一流的设计、一流的建设、一流的运营”的目标追求,是经受住最强台风“山竹”考验的苛刻要求,也是一个月安装了整个京基100用钢量的“深圳速度”。
超级工程精细到每块装饰板施工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有多大?项目一期总建筑面积达到160.5万平方米,相当于6个“鸟巢”,地下室面积达58万平方米,可以容纳9000辆小汽车……
枯燥的数据不如直观的体验。昨日的落成仪式后,在中央廊道的采访让记者印象深刻,整条中央廊道超过1.7公里,宛若巨龙出海般南北延伸,从头到尾走完接近半小时。负责屋面施工的工程师陈本东告诉记者,他平均每天要走上2万步巡检各个工地,包括中间骑电动车的距离,估计每天要走上20公里。
项目的设计方法国VP建筑事务所运营总监温蕴孜介绍,建筑总体布局采用了最高效便捷的“鱼骨式”,沿中央廊道两侧串联了南区16个2万平方米的标准展厅、北区的2个多功能展厅和1个5万平方米的超大展厅。
中央廊道“长”,展厅则是“大”。记者走入展厅看不到一根立柱,凌空飞架的钢梁构撑起巨大的内部空间,整个展厅气势宏伟。据了解,标准展厅面积长宽分别为200米和100米,面积2万平方米。超大展厅面积5万平方米,相当于7个标准足球场,可以容纳5架A380客机。
如此庞大的建筑,如何保证质量?据了解,设计方、施工方和指挥部都想尽办法。比如,展厅大门尺寸巨大,特别是超大展厅的大门宽24米高12米,一般厂家无法生产,经过多方寻找,才找到厂家特殊定制。再比如,展厅巨大的建筑空间已经超出正常消防设计要求,团队找到特殊消防设计策略,运用水幕和屋面开启对超出规模的展厅进行有效的防火分隔。
中央廊道和展厅之上,则是拥有超高颜值、可覆盖106个标准足球场的金属屋顶。如何让平淡无奇的屋顶变得漂亮?设计方介绍,团队曾经尝试过云海、丝带、花瓣等多种元素,经过多次讨论最终确定以海浪为原型,屋面呈现彩色丝带花纹,寓意“海上丝绸之路”。屋顶的施工同样精益求精,在施工过程中,工人通过航拍图对比效果图,错了一块装饰板都要更换。
2万余建设者打造“深圳速度”
按照正常的施工进度,国际会展中心施工需要五六年,然而该项目严把质量关,仅3年就完工,创造了会展中心建设的“深圳速度”。
国际会展中心的建设规模,是深圳建市以来绝无仅有的,也是全球房屋建筑领域内钢结构用钢量最多的项目。国际会展中心钢结构项目部总工程师陆建新介绍,为了快速建造国际会展中心,设计选择了钢结构材料,用钢量为27万吨,相当于3个深圳最高楼平安金融中心的钢材用量。他曾经负责建造的京基100,用钢量是6万余吨,会展中心最多一个月安装了6万吨,相当于一个月就安装了整个京基100的用钢量。为此,中建钢构全国6大钢结构加工厂都为这个工程赶工。
国际会展中心还是全球第一个集大型建筑、轨道交通、水利工程、市政工程同时开发的建筑工程。记者了解到,目前除了项目本身外,周边有12条新建道路、2条改扩建道路、7座跨河桥梁组成片区路网,目前已基本形成,连接沿江高速的国展互通立交工程已全面完工,即将通车,地铁11号线塘尾站连接国际会展中心的智慧公交预计2019年10月份可通车。此外,国际会展中心周边约6.5公里的综合管廊和长达7.6公里的截流河综合整治工程也大部分完成。
参与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建设的2万余名建设者,为了“深圳速度”付出了汗水。记者了解到,国际会展中心及周边工地最高峰时有近3万人同时施工作业。这里集齐了中国建筑、中国铁建、中国交建等6家重量级的“中字头”基建公司。在建设过程中,项目创造了全球房屋建筑领域的一项纪录:一次性投入机械设备最多的施工项目,单次投入各类起重机械达321台,其中塔吊48台。
绿色和智慧的未来值得期待
值得一提的是,国际会展中心还运用52项全球领先绿建技术,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以及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这让它成为全球首个三绿色认证(国家绿色建筑二星级、LEED-NC金级、英国BREEAM三星级)的会展中心,也保证了在后续的运营过程中,朝着最节能、最节水、最低碳的方向走。比如,在能耗指标方面,国际会展中心的能耗,仅为美国同类建筑能耗的46%,远低于深圳市大型公建平均年能耗。
运营方面,运营部门与世界领先的场馆管理公司美国SMG公司开展运营管理合作,借鉴SMG在全球两百多家场馆运用的整套管理理念、管理制度、运营体系和服务流程提供高效服务。目前,确定入驻并预定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的大型展览会超过20家,如深圳国际汽车改装服务业展览会、深圳国际家具展等已在深圳举办多年的大型展览,移师新馆办展后多数扩容一半左右的规模。
智慧和科技是另外一个关键词,运营部门目前聘请了华为和埃森哲两家公司为项目进行顶层设计。以“数字化、智慧化、智能化”为目标,将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打造为深圳大空港片区的智慧城市标杆。比如,运营部门已经将智慧停车、餐饮、物流、安防、网络、设备等智慧服务整合到统一移动应用,提升场馆的安全水平和运营效率。(记者叶志卫)
以专业规划为建设质量提供支撑
——专访深圳国际会展城领衔总规划师朱荣远
国际会展中心是全球第一个集地铁、周边市政道路桥梁及管廊、水利工程同时开发并投入使用的房屋建筑工程,涉及项目众多,建设时间紧迫,对片区项目规划建设的统筹协调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去年5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朱荣远正式受聘为深圳国际会展城领衔总规划师。
所谓“领衔总规划师”,缘于国际会展城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实施“双总设计师负责制”——指挥部办公室聘请“1名总规划师+1名总建筑师”作为国际会展城总设计师,为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建设和深圳国际会展城综合规划项目规划统筹、交通优化、产业升级、景观提升等及时提供专业意见。
朱荣远说,他们所做的工作,可以理解为“技术咨询”,即作为工程推进过程中区别于设计方和业主方的第三方机构,为政府决策提供重要参考。“这是我职业生涯中,最特殊、最复杂,跟踪密度最高的项目。”朱荣远说,他们曾参与过东门、松山湖、深圳湾公园、罗湖口岸改造等项目,都是属于技术总包方,但没有工期这么短,参与的机构如此复杂。“每次例会,做景观的、做水务的、做建筑的、做地铁的等等,他们都有不同的利益诉求,我们都要进行协调。”
总规划师团队执行负责人龚志渊介绍说,这是一个协调起来非常麻烦琐碎的过程,需要跟不同的人群解释规划、优化方案。
他们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国际会展中心及周边配套设施。“我们认为,会展中心能够带动周边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所以在项目范围之外,我们关注到了23平方公里的周边区域。”
比如,国际会展中心北面有一大片空地该怎么用?原先规划有会议中心和科学馆。规划师团队觉得如此相邻的土地用作公共设施不合理,无法体现国际会展中心对周边的带动作用,便提出会议中心和科学馆另外选址规划,该建议已经被政府部门采纳。
又如,一条截流河圈出了国际会展中心与海上田园之间的独特场域空间,形成“国际会展岛”,是国际会展中心一道非常重要的景观。但规划团队从水务部门接手方案时就发现了问题——图纸上将截流河规划为非常僵硬的硬质堤岸,这与国际会展中心的形象不协调。随后,在规划团队的建议下,河流景观工程开展了一个国际设计竞赛,中标单位经验十分丰富,“未来将是宝安的塞纳河、莱茵河,十分值得期待。”
除了河道景观,还有道路景观。“涉及到道路,现场可能有十几家单位在设计施工,而每一条路都分为不同的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可以想象一下将是五花八门、千变万化的效果。”规划团队介绍,这个肯定是不合理的,所以就提出叫停,把这些纷繁复杂的设计重新进行梳理,一一有针对性地给他们提出指导修改意见,使得每一条道路能够有一个相对统一的风格,体现国际会展中心的质量追求。(记者陈震霖)
以创新与时间赛跑彰显深圳速度
——专访深圳国际会展城领衔总建筑师林毅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这颗镶嵌于粤港澳大湾区的璀璨明珠,从设计之初就备受外界期待和关注。“工期短,工程大,内容多”是每位建设者的共同感受,考验着指挥部、设计方、供应商、施工方等方面的统筹能力,协作干劲。
如何在短时间高效完成任务,深圳再次诠释了创新突破。国际会展城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实施“双总设计师负责制”,香港华艺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被聘选为深圳国际会展城总建筑师团队,每天与时间赛跑,完成紧迫的任务。
“每个单体项目技术并不难,但因规模大,周期短,数十家设计单位、数十家施工方同时作业,难度系数就不是简单的倍增。”深圳国际会展城领衔总建筑师、香港华艺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总建筑师林毅在接受专访时感叹。
林毅2018年5月出任深圳国际会展城领衔总建筑师。他告诉记者,“双总设计师负责制”在规划建设过程中,统筹协调国际会展城范围内规划、建筑、景观、生态、交通及市政等各专业领域工作,双总设计师分工明确,责任到位,总规划师团队把握宏观设计,总建筑师团队掌握微观细节。
在“双总设计师负责制”下,团队全过程跟踪地区规划设计、工程建设动态,有效解决了项目大时间紧、需要协调的事项众多的难题,服务成效显著。“设置现场办公卡位,每天安排4位常驻设计代表,随叫随到,实施驻场服务。”林毅说,团队成员要么戴着一顶安全帽去看现场,要么留在办公室画图纸,每天都是马不停蹄,忙得热火朝天。
让林毅记忆深刻的是,在外墙装饰材料贴面作业时,接收了一批铝板、混泥土版等不同材料的样板,设计师从样式、色泽、花纹、功能等方面比对斟酌,并当场绘制样图,指挥部现场敲定。有时甚至直接上墙看效果,工人立即施工,按照指挥部办公室的要求,遇到任何问题,设计师及时反馈,协调解决工程技术、设计交叉等问题,实现建设项目全流程管控,切实把好工程建设质量关。
国际会展中心在建设中边设计,边决策,边施工,提质提速更提效,全面展现了深圳速度、深圳质量。对标“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这个最高标准,国际会展中心不仅有对工程的高效有序推进、对工程质量的精细把控,还有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
采访中,林毅特别提到:“在国际会展中心外围设计方案中,是否设置安保围墙,是最为纠结也是耗时最久的。而这也恰恰是最能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林毅告诉记者,设计前期,指挥部办公室听取了国外会展中心、消防部门、公安部门等多方意见,总设计师则从规范性、科学性、经济性等多层面专业入手,最终设计出两套可切换安保围墙系统,采用活动升降等技术,做到了“围而不见”。
也就是说,展会期间,国际会展中心将设置起防冲撞、封闭等安防装置,确保安全要求。休会期间,会展外围大部分区域又将敞开,让市民享受散步等休闲活动,真正实现会展中心的公共性、共享性。(记者李亚男)
在未来“全球最大会客厅”,遇见更好的深圳
千日奋战攻坚,今朝惊艳绽放!
9月28日,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落成仪式。这颗粤港澳大湾区湾顶上的“明珠”,绽放出璀璨光芒,吸引全世界目光。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为何如此引人注目?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的一席话给出了答案:“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是新时代深圳全面扩大开放的重要平台,是深圳增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核心引擎功能、更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的重要载体,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强有力支撑,也是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上的一份特别礼物。”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作为关系深圳未来发展的重大标志性工程,无论是从功能定位之高、规模体量之大,还是设计布局之精、建设速度之快来看,都堪称世界顶尖水平的“超级工程”。在短短3年的时间里,从一片滩涂到“巨龙”崛起,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成为一件“惊世之作”。它让人们再次见证了令人热血沸腾的“深圳速度”,以及“一流的设计、一流的建设、一流的运营”造就的“深圳质量”。在其背后,是深圳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是打造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精品工程的目标追求,是近3万名建设者经历风吹日晒雨淋的艰辛付出。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作为深圳面向世界的又一重要展示窗口,以及未来“全球最大会客厅”,将极大提升城市功能与形象,重构深圳、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会展业格局。超大体量的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的诞生,将有效弥补深圳会展场馆规模长期不足的“短板”,极大提升深圳举办大型国际性展会的能力,助推深圳跻身世界一流的会展中心城市之列。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不仅要成为深圳的一张名片,也要成为中国的一张名片。深圳要有这份自信与豪情,也要为之付出更多的汗水与智慧。
会展业具有1:9的产业带动效应,以及很强的产业汇聚、引领、落地效应。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成熟运营后,大量高质量、大规模的展会在此举办,必然带来技术流、信息流、项目流和人才流等重要产业要素,也给交通、旅游、餐饮、广告、金融等产业带来巨大商机,为城市和区域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未来“全球最大会客厅”的大门已然开启。期待在这里,五湖四海宾朋云集,一起遇见更好的深圳!(深圳特区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