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给世界一个刮目相看的奇迹
——深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耕改革“试验田”
深圳特区报2019年10月1日讯 鹏城金秋,深南大道花团锦簇,旗海飘扬。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领改革开放风之先,深圳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弹指四十年间,将一个默默无闻的边陲农业县建设成为一座充满魅力、活力、动力和创新力的创新型国际化城市,阔步迈向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联合国人居署新近发布的《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显示,今日之深圳已位居全球前四。
杀出一条血路
开创千余项“全国第一”
时间是历史的见证者,1979年,深圳蛇口“开山炮”如一声春雷响彻神州。
南海之滨春潮涌,从引入第一家外资企业到发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呐喊,深圳人勇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率先改革基建体制,开创中国内地工程招投标先河,造就“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率先推行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敲响新中国土地拍卖第一槌;率先突破固定用工的传统体制,打破“铁饭碗”;率先实现分配制度改革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率先进行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发行新中国第一张股票,率先进行物价体制改革试验,率先取消一切票证……深圳创造了1000多项全国“第一”,充分发挥了“试验田”作用、重要窗口作用和示范作用。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一代又一代特区建设者,“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打开国门搞建设,在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经济运行机制、市场规则等方面大胆创新,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发展的奇迹。
国际点赞纷至沓来:“全世界超过4000个经济特区,头号成功典范莫过于深圳”“深圳的快速发展是人类历史上了不起的成就”。
走出一条新路
全面深化改革果敢“亮剑”
改革是一场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会一帆风顺。回忘特区发展史,深圳也曾被嘲讽“特区不特、风光不再”,也曾被人担忧“将被抛弃”。面对土地、能源、环境、人口的压力,深圳没有忘记自己的传家宝,以改革破局、壮士断腕、浴血突围,从“深圳速度”迈向“深圳效益”“深圳质量”“深圳标准”“深圳设计”“深圳品牌”。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坚持市场导向,围绕“缺什么补什么,哪儿不行就改哪儿”,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财政预算管理、税收征管体制、土地管理等领域多点突破,率先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首创“4+2+2+2”住房供应和保障政策,科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资国企改革、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前海模式”累计推出469项制度创新成果,全国首创或领先166项,全国复制推广50项。
2018年,深圳全市生产总值突破2.4万亿元,同比增长7.6%,经济总量居亚洲城市前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7%。今年上半年,深圳新增商事主体23万户,全市累计商事主体总量达313.9万户,继续保持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开启新征程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凡为过往,皆为序章。
在新中国成立70年、深圳建市40年的历史时刻,深圳经济特区迎来了新的光荣使命。
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支持深圳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新格局。
“从改革开放之初的‘试验田’到新时代的先行示范区,中共中央、国务院赋予深圳新的历史使命,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求是》杂志社原总编辑张晓林认为,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一伟大实践的重大时代性开启,是继兴办经济特区后深圳迎来的又一重大历史性机遇。
使命在肩、时不我待。9月17日,中共深圳市委六届十二次全会召开,听取市委书记王伟中代表市委常委会所作的报告,讨论了《深圳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行动方案(2019-2025年)》。
改革之城发出新的进军令,“坚定扛起‘先行示范’的使命担当,紧紧扭住‘五大战略定位’‘三个阶段发展目标’‘五个率先’,谋改革、促发展、抓重点、补短板,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当好标杆,在与最高最好最优最强的跟跑、并跑之中超越强者、实现领跑,在与世界一流的交流互鉴中创造一流、成为一流、引领潮流。”
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
9月19日,继人才“秒批”举措后,深圳在全国率先推出企业“秒批”系统,将深圳企业设立审批时限由原有的一天压缩至几十秒。
9月23日,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布了修正后的《深圳经济特区股份合作公司条例》,推出产权制度改革等多项创新举措,为深圳社区股份合作公司改革发展提供立法支撑。
9月24日,深圳市召开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动员会,吹响国资国企改革的号角。
“改革,需行远自迩;改革,要久久为功。”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特区人以改革为桨,勇做驶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辉彼岸的第一艘“冲锋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