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深汕合作区:高质量发展助建先行示范区
目前深汕合作区已供地产业项目76个,其中69个来自深圳,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值654.8亿元
深圳商报2019年10月10日讯 时尚品牌产业园开园、英达斯瑞公园开工、西部水厂一期工程通水启用……在全国上下欢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城市建设大事喜事不断,彰显了深汕人以干代庆、实干兴城的信心和决心。作为深圳第“10+1”区,深汕特别合作区正举全区之力,践行高质量发展要求,助力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以高水平规划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
殷殷期望,擘画未来,开启新篇。深汕特别合作区正以世界眼光、世界标准,按照智慧城市、海绵城市理念,打造具有国内标杆意义、全球一流水平的特别新城。
继2018年下半年开展中心区概念城市设计国际咨询活动后,2019年8月,深汕特别合作区再次携手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开展滨海地区城市设计国际咨询,以世界眼光、国际视野谋划深汕特别合作区滨海地区发展路径与空间蓝图。除了对标世界一流、精雕细琢新城中心区、滨海地区外,深汕特别合作区在总体规划中向雄安新区“取经”,邀请参与雄安新区规划工作的部分成员携手擘画新城未来。
前不久,由深汕特别合作区主要领导谋划和决策的《深汕特别合作区总体规划(2017-2035年)纲要》摘得深圳市第十八届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一等奖。同时,深汕特别合作区基本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鹅埠、鲘门高铁站片区规划,中心区、东部、南部、西部、北部,五大组团空间规划,教育园区、中心政务区、鲘门机器人小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此外,还完成了包括深汕特别合作区综合交通规划、保障性住房发展规划,教育城选址研究及概念规划,政务区选址研究及概念规划、小漠湾文旅小镇概念规划、小漠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众多规划工作。
作为深圳第“10+1”区,深汕特别合作区认真贯彻落实深圳市委市政府关于打造国家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市的战略部署,成立了智慧城市研究院,引进高端专业人才,开展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8-2035)方案、智慧深汕大数据工程建设、智慧深汕空间治理管理平台建设等工作,为擘画现代化国际性滨海智慧新城提供了重要的人才和平台支撑。
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党工委书记产耀东表示,当前,迈入深圳全面负责建设管理元年的深汕特别合作区,一定坚持“高端定位、规划引领”,在规划中统筹,在统筹中规划,按照一流标准提升深汕城市品质;一定坚持“基础先行、整体推进”,加快市政配套建设,夯实城市基础,为深汕插上腾飞的翅膀。
以高新技术产业抢滩经济发展制高点
在喜庆国庆之际,由广东深汕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打造的示范性产业集聚平台——时尚品牌产业园正式开园,将重点引进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先进产业,提升全区区域综合竞争力和集聚辐射能力。入驻企业之一的深圳市显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专业研发、生产、销售伺服、运动控制器、工业机器人等实施工业4.0的关键产品。企业董事长宋斌说,入驻时尚品牌产业园后,2019年企业产值将达到约1.8亿元。
在鲘门片区,同为深汕投控集团公司投资建设的海洋智慧港项目工地工程车来回穿梭,800多名工人正在紧张有序施工,为实现今年10月完工交付办公楼及展示中心作最后冲刺。
“海洋智慧港将以海洋科技产业与人工智能产业为核心,重点发展水下机器人、无人船、无人水声探测器、深海传感器、海洋大数据等关键装备和技术,吸引各大海洋高等院校、科研所落户深汕,打造深汕海洋智库、深汕海洋科研中心与成果孵化基地。”广东深汕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钟建安说。
当前,深汕特别合作区正在全力打造全国最大的机器人小镇——深汕湾机器人小镇,该项目已被纳入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示范区和三大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之列。走进深汕湾机器人小镇首发项目——深汕湾科技城项目工地上,映入眼帘的是塔吊高悬、钢排架林立,充盈耳畔的是工程车、搅拌机等设备转动声和工人呐喊声奏成的建设交响曲。该项目一期科技园项目和智苑项目正在按计划有序推进,其中作为产业研发办公的科技园项目将于今年11月实现主体结构封顶。
目前,深汕特别合作区已供地产业项目76个,其中69个来自深圳,计划总投资超370亿元,已竣工投产14个,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值654.8亿元、预计年税收56.4亿元。根据深汕特别合作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利用海洋智慧港、深汕湾科技城、深汕科技生态园等平台的后发优势,争取市里支持在深汕特别合作区布局机器人、人工智能、海洋科技等领域的重大科技专项,积极申请市重点研发平台,形成与市里功能互补、优势叠加的深汕研发平台,推进实施一批重大技术攻关项目,突破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大力推进产业项目集聚发展,积极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鹅埠英达斯瑞公园南部加快规划建设工业互联网和电商基地,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初步建设成为全市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承载区。
以宜居宜业宜游环境加快集聚人气
“原来一个月工资3000多元,现在一个月能拿到6000多元。”19岁的赤石镇建新村村民卢进添是深汕特别合作区品牌产业园显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包装工。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建设发展让他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且工资翻了一倍多。作为当地人,卢进添还注意到周边不断建起来的工厂、冒出来的商店、增加的外来人口。
在当地人获得实惠、外来人口不断增加的背后,是深汕特别合作区坚持产城融合所取得的成效。到2022年,深汕特别合作区计划建设保障性住房项目11个,拟建住房约7万套。此外,深汕特别合作区积极引进教育、医疗等重要资源,已引入南山外语学校(集团)深汕学校,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深汕门诊部已投入使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深汕医院将建设成为三级综合医院。深汕高级中学、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职业技术学院等教育资源正在逐步引入或建设。
深汕特别合作区依山面海,自然环境条件优越,山水生态资源丰富,风光旖旎。这里拥有50.9公里的优质海岸线,1152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3公里优质、连续的沙滩,以及江牡岛、芒屿岛、鸡心石等岛屿。其中,小漠片区海岸线长达20公里,浅海滩涂广阔,沙粒细小均匀,将打造成滨海生态旅游区。今年,深汕特别合作区进一步明确要求:小漠片区要聚焦滨海生态旅游区建设,念好“山海经”,打响“文化牌”,加快打造小漠湾文旅特色小镇。5月,深汕特别合作区正式启动小漠湾文旅小镇建设步伐,开创新时代滨海生活新方式。(记者 戴广军 刘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