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7期
近日,深圳一则《孩子打闹变家长“混战”!还牵扯进三代人》的新闻引起了网友广泛关注。小孩之间玩耍,难免会磕磕碰碰,但是家长的不恰当地介入,让一场小摩擦变成家长“混战”的闹剧,最后好几个人挂了彩。
可能很多人把它当成一个笑话来听,但它实实在在地发生在我们身边,而且因为孩子矛盾,家长上演“全武行”的情况屡见不鲜。爱子心切是家长的本能反应,但是因为孩子之间打闹,家长直接大打出手,这一错误示范,会不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效应,甚至影响孩子的价值观呢?
本期“刘婷心观察”我们邀请到了慧心心理的周强老师,请他谈谈孩子之间打闹,家长怎么处理更恰当。
“看到孩子陷入冲突,家长肯定会有焦虑情绪。”周强老师认为,家长觉得自己孩子受了欺负,肯定会生气,这点可以理解。但是如果家长对这些情绪完全没有耐受性,一言不合就为孩子出头“讨回公道”,可能就变成一种对孩子过度保护。家长的过度保护,其实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
周强老师认为,家长对孩子过度保护可能与以下四个深层次心理原因有关:
1、家长自身在成长过程中受到过不恰当对待。孩子在外面陷入冲突,激活了家长早年被不恰当对待时的屈辱感,从而一厢情愿地认为孩子也是屈辱的;又或是放大了孩子在冲突中的屈辱感。例如,也许孩子只是跟人发生了冲突,并不是真的被人欺负,孩子的委屈也许只有1分,在家长那里被放大成了10分,家长无法忍耐这个10分的委屈。
2、家长想用强悍行动以掩盖自己的弱小的事实。有可能家长自身弱小,于是认为自己的孩子也是弱小的,没有能力保护自己,所以孩子在冲突中肯定是“吃亏”的。而在冲突中吃亏,又会进一步刺激家长对于自己弱小的羞耻感,所以家长介入冲突并表现得强悍以掩盖自己的弱小。
3、家长控制欲过强。孩子在外面跟别人发生冲突,如果自己不插手,感觉事件就会失控。对于控制欲很强的人来说,任何一点点失控都是很难忍受的。所以家长选择自己直接介入冲突。
4、家长主观上回避孩子成长的事实。如果孩子有了自己可以处理冲突的能力的话,意味着孩子不需要再依赖家长,这会让家长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为了回避这种被抛弃感,家长选择不相信孩子有能力处理好冲突。
周强老师强调,对孩子的过度保护有可能造成以下不良后果:
1、家长不恰当地介入孩子之间的冲突,不但不能平息冲突,甚至可能导致冲突升级。
2、造成孩子独立性受损,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更容易成为所谓的“没主见”的人。
3、造成孩子社会适应性受损。那些被家长过度保护的孩子,由于缺乏自己处理人际冲突的经验,长大后更难适应社会环境。这就好像把那些没有经过充分训练的士兵直接送上战场,无疑会大大地增加他们所面临的危险。
对于如何防止过度保护孩子,周强老师提供了以下几个建议:
1、慢慢地放手。世上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聚,唯有父母对子女的爱指向分离。随着孩子一天天地长大,家长应该相信自己的孩子有能力处理好他自己的事情,一点点地放手。
2、如果孩子有需要,随时提供帮助。要让孩子觉得,父母永远是自己坚强的后盾。比如,在孩子跟同学发生冲突以后,家长可以先承接孩子的情绪,平息情绪以后可以问他(她)希望如何处理,甚至在不亲自介入的前提下帮他出谋划策。原则就是,让孩子知道家长坚定地站在孩子的一边,但是也坚决地让孩子自己去面对和处理他自己的冲突。
孩子发生冲突,你会怎么处理呢?快来参与我们的调查吧!!
讲师周强
周强
慧心心理客座讲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国际认证EAP专员
香港优秀人才协会特约心理顾问
擅长领域:个人成长、抑郁、焦虑、亲子关系、婚姻家庭。
出品人:唐亚明
监制:周海斌
制作:肖刚
文字:刘婷
主持:刘婷
编辑:施冰冰
校审:吴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