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

同课异构共促成长 南山区开展广深两地中学历史教学交流活动

同课异构共促成长 南山区开展广深两地中学历史教学交流活动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本次活动的教学主题为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主讲人为广州市从化区教育局教研室马军老师与深圳市南头中学的李正楠老师。

为深入研究中学历史学科素养与教学实施策略

提升中学历史教师教学技能

12月5日下午

广深两地教师齐聚深圳市南头中学开展同课异构活动

本次活动的教学主题为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主讲人为广州市从化区教育局教研室马军老师与深圳市南头中学的李正楠老师。同构异构的思想碰撞,让听课的师生们耳目一新,大呼过瘾。活动还邀请了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导师陈志刚教授和广州第二师范学院张兴成教授来对本次广深历史学科交流活动进行点评。深圳市南山区历史教研员吴凯老师主持本次活动。

同课异构展现不一样的精彩

同课异构第一堂由马军老师执教。马老师通过央视主持人水均益的一段话导入新课,围绕“抗日救国梦”展开了课堂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四个合作探究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抗日救国缘何梦起?抗日救国梦如何实现?抗日救国梦想成真了吗,有何意义?全民族共同追逐抗日救国梦背后的力量?马老师首先借助时间轴将中日历史进行了对比分析,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接着利用精选的史料引导学生了解日军侵华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然后通过展示台湾版和大陆版的教科书、国共领导人的言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时间表等一系列历史史料和图片,引导学生归纳得出抗战胜利的原因和意义。最后通过抗日英烈的故事带领学生感知抗日救国梦的力量。

马老师的整堂课,设计独特,思路清晰,基础知识落实到位。阅读史料时注重学法指导,粗读、细读,以学生为主体,循循善诱,层层深入,注重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引导学生逐渐进入高潮,体现了马老师扎实的专业素养。

同课异构第二堂由深圳市南头中学李正楠老师执教。李老师从一次特殊的阅兵——2015年“九三”大阅兵导入本课,围绕“现代国民意识的塑造”展开主题教学。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李老师通过史料阅读引导学生归纳日军侵华的原因,利用思维导图归纳抗战史实,创设情景体验感受日军的罪行。本课的重点在于抗日战争的特点,李老师通过展示大量历史史料和图片,充分挖掘南头中学抗战历史,引导学生认识到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族的抗战,是整个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胜利。最后李老师通过播放音频《致美惠子的信》引领学生思考:作为一个中国人,请你谈谈在今天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应该有怎样的国民意识和担当才能成为新的“国家名片”?

最后的探究思考使本课情感得以升华。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良好。这充分体现了李老师扎实的基本功——具有较强的材料整合能力,应变能力和课堂调控能力,教学过程中用语严谨,引导总结很到位。这是一节开拓视野的优质历史课堂,在座学生和老师无不震撼。

专家点评促成长

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导师陈志刚教授高度肯定了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赞扬他们对历史素材和图片进行了有效的整合,做了充分的准备,展现了优秀历史教师的魅力。他建议教学设计首先要立足课程标准,根据课标选择主题,思考教学目标和立意,寻找教学过程中需要的素材。强调高中历史课堂应该要有更深度的探究和思考,要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家国情怀这个核心素养属于隐性教育,要在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最后让学生感动、认同并内化。如果是主题式历史课堂教学,要紧紧围绕主题,打破原有知识框架,不能按照传统课堂进行知识点教学。

来自广州第二师范学院的张兴成教授表达了三点感受:

一、历史课堂要引领带动学生思考和探究,展现出学生的光芒;

二、历史课堂教学要做减法,历史史料需要精简,避免材料过多导致学生思考的时间不足;

三、课堂的最后五分钟可以安排学生提问的环节,以便真正了解学生的学情,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

最后,南山区历史教研员吴凯老师对本次“同课异构”教学活动进行小结,他指出两位授课教师教学设计独具匠心,课堂上饱含深情,从重构教材文本,挖掘乡土资源,剖析典型人物三个维度,渗透家国情怀和爱国主义教育。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本次教学交流活动为全体教师送来

教学新思路、新方法、新理论

加强了广深两地历史学科组之间的交流

促进了两地历史教师的共同成长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