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月10日,深圳全市88所普通高中的13.8万名普通高中学生在“空中课堂”平稳顺利开学。2月17日,深圳全市674所义务教育学校同步开启“空中课堂”在线教学。老师纷纷化身“主播”,学生应对各种“软件”,“看上去很美”,学起来有难度,原本推进较为缓慢的线上教学模式在疫情之下被迅速推到了学校和家长面前,不适应是肯定的。在这种情况下,网络上关于在线教学的声音很多,站在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如何去思考在线教学的真正意义,深圳第二外国语学校林良展老师写下了一篇《在线教学说到底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发出教育者的声音,表达他对在线教学的想法。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深圳新闻网立场。)
在线教学说到底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
(深圳第二外国语学校 林良展)
时下,全国的在线教学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不同声音也此起彼伏。个人认为,在线教学说到底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
一、学校从管理到治理思维方式转变
英国最负盛名的地方治理研究专家格里·斯托克指出:“治理的本质在于,它所偏重的统治机制并不依靠政府的权威和制裁。‘治理的概念是,它所要创造的结构和秩序不能从外部强加;它之发挥作用,是要依靠多种进行统治的以及互相发生影响的行为者的互动’。”治理是一种优化良性、多元化多角度、服务型的管理,最终目标是实现公共利益的最优化,而管理偏重的机制更多是依靠政府的权威和主观意志。
居家的在线教学比在校的课堂教学更考量学校治理智慧,现行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多数依靠的是一种权威有序的线条式管理,而在线教学依靠的是学生的自律性与家长的辅助性的无线管理,学生是否真正在学,是否愿意学,家长是否真正起到辅助作用,学校大多时候是无法及时掌握情况的。有家长反映,学生打完卡登录到学校的直播课堂后,换着界面在打游戏。因此,在线教学要建立块状管理方式,改变权威的管控观念,秉承服务意识,关注过程性管理,充分利用平台,调动教师、学生和家长等因素的积极性,形成一个学习与评价共同体。第一,直播教学平台要做到能够识别学生正在进行的操作,发现不恰当的操作时教师可以及时进行提醒;第二,把家长的表现与学生的表现综合起来进行评价;第三,推进多元评价和多向评价,学生评价学生、学生评价教师、教师评价学生等,由单个评价变为学习小组的综合评价,学生互相督促;第四,教师强化教学过程的评价,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点对点的提问互动来检查学生的在线状态。第五,评价内容从任务化转为素养化,例如可从意志力(坚持早睡早起或坚持每天打卡完成目标任务均可)、自制力(按时完成作业或上课时不做无关的事情均可)、思考力(课堂上即时提问或者课后积极提问均可)、运动力(按照体育课的视频指导练习,或课后选择在家跳绳和其他能够提高体能的运动均可)等去评价,让学生有所选择去完成自己可以达标的任务,从而达到乐学。
二、教师从善教到导学思维方式转变
当前免费网络资源为在线教学提供了强大的助力,特级教师优质课堂、名师空中课堂、名机构精品网课、电视直播课等等,这些优质资源无所谓不优,教师们应接不暇,都舍不得抛弃,甚至直接让学生去上这些课。然而,不是基于学情的课堂对任何一个无法达到课堂目标的学生而言,那绝对不是一节好课。陶行知先生说,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个人认为,大部分名师课堂对绝大部分学生而言,可以作为短期的配菜或者是佐料,而不能作为长时期的主食,主食还是需要带班的任课教师自己在充分研究学情的基础上,整合优势资源,设计出属于本班学生学情的课堂,学生才能“买账”,此时,如果教师能用精彩生动的语言、简明扼要的内容、激趣启思的参与、深刻丰富的阅读,那一定可以把学生“留”住。
创新教学方式不是追求形式,而是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在线教学更要把善教转化为导学,引导学生真正做到会学与乐学。例如如何实现学生互动?有些教师会埋怨设备的不足和学生的不积极配合,但是“动”不等于简单的提问,凡是能够启发学生脑动、眼动、心动、笔动、口动等都属于“互动”。
“导学”重在“导”,例如自主性学习,它不等于放羊式学习,而是必须在有效问题的指导下才能实现自主,而且能够在有效时间内完成,学生才愿意自主,缺乏挑战性和层次感的问题是不能引发学生自主的,太难太简单的问题都是无效的问题。又如项目式学习,要引导学生如何合作进行查找资料,如何写研究报告等,要示范引导,而不是只给一个假大空的主题。再如“留白”学习,不等于讲一半留一半,不等于讲现象不讲本质,而是引导学生摆脱惯性思维的束缚,敢于大胆想象与质疑,敢于批判与重构。
三、学生从学会到会学思维方式转变
美国著名投资学家瑞·达利欧在《原则》一书中指出,通过快速试错以适应现实是无价的,“至少有三种学习能促进进化:以记忆为基础的学习(有意识地储存不断出现的信息,以便以后可以记起来);潜意识的学习(从未进入意识的、我们从经验中习得的知识,但也会影响我们的决策);与人类思考无关的“学习”,例如记录物种适应进程的基因的进化。我曾以为以记忆为基础的有意识的学习是最有力的,但我后来明白,试验和适应能带来更快的进步。在确定什么对你重要、你要追求什么时,你的视角是多么重要。”
在当前疫情防控的背景下,这段话是多么的令人深思。试验性、体验性与探究性的学习是最能推进人类“进化”,学生在学校的课堂学习往往是教师带领着学生去学,学生学会教师传授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掌握各种应考的技巧,为升学做准备。但在线教学一旦没有了教师的陪伴与监督,就如没有了指路明灯一样,不少学生除了被动完成教师的线上作业外,其他时间就有点“无所事事”,而这在家长眼中就成了偷懒,家长就变得焦虑,亲子关系就逐渐变得紧张。
如何“会学”?第一,与家长一起学,一方面向家长复述当天所学内容,既让家长知道自己在学什么,又让家长知道自己学得怎么样;另一方面,与家长一起读一本书,与家长合唱一首歌,共看一档有益的电视节目,就一个热点问题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倾听家长讲述个人奋斗史或家族史等。第二,与同学一起学,主动与同学交流学习体会,互相补充笔记,互相分享优质资源,互相检查学习效果等。第三,与老师一起学,帮助有直播困难的老师搜集资料进行备课,帮助老师收集同学的反馈,向老师提问题并试着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等。第四,与社会一起学,处处可成学习点,把社会热点融入课程学习当中,例如作文题材可以围绕疫情防控的感人事迹展开;历史学科可以围绕历史上如何处理疫情危机,如何转危为机等史料进行拓展性学习;生物学科可以围绕着感染病学史形成项目式学习等。
四、家长从幕后到前台思维方式转变
导致在线教学家长焦虑的因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主观因素有两个,一是认为小孩离开了学校与老师的学习效果难以保证;二是认为自己的监督难以凑效。哲学家里夏德·达维德·普雷希特在《哲学家与儿童对话》一书中分享了自己的哲学观点,“因为人有理智。我们的大脑很容易失去平衡。如果我们有了不好的思想,大脑就会发生化学反应,就会使我们感到不幸。这当然也符合有好思想的时候,那时的化学反应就会使我们感到幸福。但完全处于中间状态是很少有的,所以我们人类天生就不可能永远幸福,即使我们愿望得以满足,也难免受到坏情绪的干扰。”从另一个角度去分析,家长要努力让自己的大脑产生好的思想,一切事情往好的方面去思考,设计好的路线图,小孩和自己都是幸福的。
在线教学将家长一下子从幕后推向了前台,正如网上所说的,房间变课堂,客厅变操场,父母变老班。对家长而言,这不但需要转变角色定位,而且需要转变思维方式。一是走向前台不是当主角,主角始终是自己的小孩,有的家长跟着小孩进了班群与学习小组,甚至不只一个家长,连爷爷奶奶都进群了,导致学生无法在一个轻松自由的网络环境进行学习,这是一种错位行为,家长们要主动退出,还给孩子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学习天地。二是走向前台不是当监工,有的家长害怕学生使用电脑和手机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全程拍摄学生线上学习的过程,使学生根本无法静下来听课,做笔记,更不敢自由讨论与提问。家长可与学生提前制定一个电子产品使用规则,规则要有伸缩度与奖励性。三是走向前台本质是孩子的幸福守望者,家长除了积极与班主任联系取经外,还要主动学习有关家庭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生涯规划教育的知识,用知识丰富自己的气质,让孩子看到自己在学习,自己在变化,允许孩子们“发呆”与静思冥想,因为这是在守望着孩子们的幸福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