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深圳新闻网首页 > 深圳新闻 > 图片深圳 > 

海外上课有时差?来围观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师生"云开课"

2020-02-25 20:22来源:深圳新闻网

尔江教授在网络授课中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0年2月25日讯(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记者 金洪竹 通讯员 李晓彤、陈超群 )2月17日,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以线上教学的形式全面开课。在线教学第一周,学校共开课107门次,课程涉及电子、计算机、材料、艺术设计、金融、医院管理等10多个学科。

由于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的教师分布于美国、意大利、印度、香港、澳门、台湾、北京、深圳等地,学生也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师生的国际化为线上开课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如何克服不同时区的时差问题?怎样快速熟练使用网络教学工具?对此,记者采访了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的海外师生,看看海外师生是怎样克服限制,如期“云开课”的。

尔江教授:探索新的教学方式

身在土耳其的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TBSI)访问教授尔江(Ercan E. Kuruoglu)在伊兹密尔理工学院临时借了办公室开展他的教学工作。2020春季学期,他开设兩門課程——“贝叶斯学习与数据分析(Bayesian learning and data analysis)”和“随机过程 (Random Processes)”,因时差关系,不得不将原本早上的课调整到晚上。

尔江教授坦言,这次线上教学为他带来了特别的挑战,第一次上网课就遇到了技术上的问题,譬如学生看不清楚白板上的字、帐号无法登陆等,但他不断尝试,随机应变。“我尝试了两种方式,在实体白板上写字并通过视频播放,但有些学生说他们看不清楚,所以我改用了软件里面的电子白板,然而效果还是不太理想,所以下次我打算改用幻灯片,虽然会是另一个挑战。”尔江教授说。

维杰老师在网络授课中

助理教授维杰:不断测试,克服线上限制

助理教授维杰·潘迪目前身在印度的班加罗尔,为了使线上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维杰教授与助教提前半个多月学习线上平台的使用方法。经过与学生测试,最终决定用“雨课堂+腾讯会议”的方式上课,并根据线上教学特点反复调整修改幻灯片内容。

维杰教授说,医学相关的课程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所以他向学生提出了多种方法以加强互动,甚至另设时段进行一对一交流或小组讨论。

虽然师生之间相隔千里,但同学们都能感受得到维杰教授为课程而做的充分准备。选修维杰教授课程的刘铭杨同学说:“维杰老师的课内容非常翔实,讲解也很细致,虽然老师看不到我们的表情,但他会耐心询问我们,确定我们每个人都能跟得上。”

贝辰峰同学在瑞士上网课

瑞士籍学子贝辰峰:感受到清华互相帮助的精神

除了身在世界各地的教师们,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的学生也分布于全球不同的地区。瑞士籍的贝辰峰现在身处瑞士首府附近郊区的家中。瑞士和中国有七个小时的时差,学校晚间的课程,在他那儿刚好是中午。

对于学校采用线上授课的方式,贝辰峰认为大家在适应新形势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也适应得很快。“当线上上课遇到故障,学生会提醒老师一起解决,学生之间也会主动互相帮助。”贝辰峰说:“所有人都知道在线教学并不容易,我们不能期望像往常一样。但是每个人都可以互相帮助和适应,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史蒂文同学在深圳的家中上网课

美籍学子史蒂文:线上上课灵活性非常好

除了回到自己国家的外籍学生,也有一些国际学生假期留在了深圳,美籍学生史蒂文就是其中之一。史蒂文觉得在线课程的灵活性非常好,可以让学生更愿意提出问题并与教授互动,教授在在线课堂上也经常征求课堂反馈,是对传统课堂体验的一种可喜的改进,鼓励了更多的师生互动。

史蒂文告诉记者,疫情期间,他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室内,外出时会采取预防措施,例如戴口罩、洗手并避免与他人近距离接触。“几乎每个街角都有健康措施告示、安全检查点和体温检查。我感到非常佩服,觉得整个城市团结一心,正在有效率地应对疫情,并且尽量保持正常的生活秩序。这令人非常鼓舞!”史蒂文说。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编辑:高畅韵]

新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