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深圳新闻网首页 > 深圳新闻 > 图片深圳 > 

看不清你的脸 但知道你为了谁——深圳市第二批支援荆州医疗队9名女性风采

2020-03-08 09:47来源:深圳特区报

我看不清你的脸,但我知道你为了谁。疫情发生后,医护人员们勇当先锋,其中不少都是女性,是抗疫战场上最美的风景线。

深圳市第二批支援荆州医疗队中共有9名女性,经历了十多天的工作后,她们的纤纤细手被手套闷到起皱脱皮,温柔的笑脸也被口罩勒出深深的痕迹,但没有人退缩,她们坚守前线,为抗疫贡献了一份巾帼力量。

何方

医疗队重症医学主管护师何方:

接到赴荆州支援通知的那天,已是晚上10点半了,何方一分钟也不敢耽误,赶紧收拾行囊,就像九年前连夜奔赴玉树抗震救灾一样。工作时,为了抓紧救护,她忙得连口水都来不及喝。只有在中午或凌晨的休息时间抽空给家人报平安。

在女儿眼中,她既是最平凡最伟大的母亲,也是守护国家的英勇战士。“我希望成为能让您安心的存在,您守护国家,我守护您。”女儿关心、体贴母亲,并为其骄傲的浓浓情意透过家书传达过来,何方将家人的支持化作工作的动力。

何方在医疗队担负院感防护监督员工作。为了保护好队友,她每天都蹲守在重症监护病房和隔离病区入口,严格监督队员按10个规定流程穿上防护服,戴上口罩、护目镜、护面屏、鞋套和3层手套,才能放行进入病区。有了何方对防护工作的检查把关,深圳市第二批支援荆州医疗队所负责的病区,无一事故差错,救治病人的病情也得到有效控制。

罗烨

医疗队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罗烨:

“我们推迟婚期吧,我的岗位更需要我,病人更需要我。”一句简单的话语背后,是罗烨为大爱暂时放下小爱的抉择。

罗烨原本与爱人商量好在这个春天举行婚礼,她选择了推迟婚期,奔赴一线。

虽然是个女生,但面对脏活累活罗烨从不退缩。到荆州的第一天,她把大件大件的物资直接扛上扛下,在寒冷的天气里,也因高强度的体力活而出了一身汗。罗烨没有喊一个“累”字,她相信自己和千千万万同行的共同努力,能够帮助这场抗疫阻击战早日取得胜利。

王雅婷

医疗队重症医学科护师王雅婷:

瘦瘦小小的王雅婷是重症医学科的一名护师,今年27岁,此次主动报名加入深圳市第二批支援荆州医疗队。

连日的工作,紧张又忙碌,同事担心王雅婷身体吃不消,劝她去休息,她总是摆摆手,连声说:“没事儿,大家放心。”工作时的王雅婷非常细致,丝毫不敢怠慢。面对患者,她总是用耐心温柔的话语与他们沟通,认真服务每个人。小小的她总能让患者感到温暖,大家都对她赞不绝口。

3月3日晚,王雅婷在ICU病房上夜班。7床的大爷89岁了,不只是重症患者,还有冠心病史。细心的王雅婷看到大爷嘴唇干裂起皮,想喂他喝水,可重症病房只有热水,为了让热水降温,她找来两个杯子来回倒,等热水变温水了,她再一口口喂给大爷喝。忙完手头上的各项工作,已经是凌晨1点30分,看着大爷粘乎乎的脸,王雅婷又弄来热水给大爷洗脸、擦手、用热毛巾敷眼……

虽然大爷说的方言,王雅婷听不懂,但是看着大爷的眼睛,王雅婷觉得很真诚,“他应该一直在努力想表达感谢。”王雅婷说。

陈文静

医疗队呼吸内科护师陈文静:

陈文静年仅23岁,是此次医疗队里年纪最小的。出征前,她就通过新闻了解了疫情重点地区的情况,也看到了一个个奋战在前线的同行,年轻的她那时就在心中燃起了主动请缨上一线的念头。当支援荆州的通知下来后,她毫不犹豫就在“战书”上按下了自己的手印。

到达荆州后,陈文静也是首发上岗进重症隔离区的三名女护士之一,连轴工作好几个小时,没有水喝,不能去上洗手间,闷在防护服内浑身出汗,这些困难她都一一克服了。

年纪虽小,但科室同事都夸奖陈文静是个很出色的小姑娘。“经常听到住院的爷爷奶奶夸她爱笑、细心、打针技术也不错,护理操作熟练,对患者有耐心,愿意倾听,无论是工作上对患者还是下班后对同事都亲和力爆棚。”

“很累,但值得,我觉得我还年轻,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我很开心能为抗击疫情出一份力。” 陈文静在荆州上完第一个班次后,便通过微信向朋友传达了自己的心情。

单雪

医疗队呼吸内科主治医师单雪:

31岁的单雪是医疗队里最年轻的医生,也是唯一的女医生,在与患者交谈沟通时,她发现一些患者在看到冷清的病房、严格的管理人员时,就心生恐惧和焦虑,并不一定因为病情有多重,而是过不了心理这一关便被焦虑和恐惧所打倒。

单雪在查房时发现一位50岁的大叔常常目光呆滞,毫无精神,进食量也不多,有时甚至拒绝吃饭。单雪主动与他谈心聊天,这位患者战战兢兢地对她说:“医生,不要救我了,我实在太难受了,我忍受不了。”他还经常用手试图去拔掉氧气输管,单雪看在眼里痛在心上。她利用上班间隙与大叔沟通交流,了解到大叔因发病以来常常感觉乏力,呼吸困难,透不过气来,再看到医护人员穿着严密厚实的防护服,认为病情非常严重,加上因自己感染导致家人被隔离而心生愧疚,不想再连累家人,产生了放弃的念头。单雪经常安抚他:“您要坚持住,我们一定会全力帮助您,已经有很多人治愈回家了,您一定会好起来的,请相信我们。”

经过精心照顾和耐心开导,患者重新振作,积极配合治疗,在他治愈出院时感激地说:“单医生不仅帮我们治病,还关心我们开不开心,她既是医生,又是难得的知心朋友,真的太感谢她了。”

许梅

医疗队重症医学主管护师许梅:

许梅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大女儿五岁半,小儿子两岁半。疫情当前,许梅忍住心中的不舍,告别年幼的孩子,毅然奔赴一线。

孩子们年龄小,无法理解妈妈为什么要离开,想念妈妈的时候,总是哭得不能自己。许梅又心痛又无奈,只能在忙完工作后第一时间与孩子通视频。因为佩戴了一天的口罩和护目镜,许梅的脸上满是勒痕,小儿子看到这张熟悉而陌生的脸后问道:“妈妈,你没事吧?你的脸怎么了?”许梅只是微笑着对孩子说:“妈妈没事,宝贝不哭,妈妈很快就回去了!”关掉视频后,许梅会习惯性抬抬头,望向天花板,她不想让刚刚忍住的眼泪掉下来。

3月1日,是许梅奔赴抗疫战场的第11天,那天对她而言是一个忙碌的班次,她和同事参与了两位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工作,其中一位阿姨抢救无效死亡,但还有一位大爷经过大家的努力,救了回来。两场抢救工作下来,她的头发、防护服里面的衣服已经全部湿透,防护层护目镜被雾气挡住,几乎看不见。见证了生命的脆弱和顽强,也见证了大家的汗水和泪水,她只希望这场疫情赶紧结束,所有人都平平安安。

许梅每天都会在朋友圈打卡她的现况或工作的事情,哪怕只是发出简短的几句话,或一两张图片,因为她知道后方的朋友同事都在关心关注着她,都在等她平安归来。

黄青青

医疗队呼吸内科护士黄青青:

黄青青曾在荆州度过了两年的学习时光,这次回到故地,她希望能为这里的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黄青青性格开朗,适应能力强,她平时不爱吃的胡萝卜、包菜等食物,但到了一线再也不挑食了。身材瘦弱的她在忙碌十多天后有些消瘦,但她总是打趣道:“别看我瘦,力量可大着呢!”协助病人翻身,耐心为病人喂饭,只要病人需要的,她都会尽自己的全力做好,病区的病人也为她竖起大拇指。

黄青青照顾的重症患者中有位阿姨身患癌症,几天来她一直情绪波动很大,不停地按呼叫铃,让黄青青给家属打电话,说想要回家。因为新冠肺炎患者必须隔离治疗,所以阿姨与家属只能通过手机视频联络,病重的阿姨没有力气,黄青青全程帮忙拿着手机,每隔几分钟还要帮她翻身。

医护期间,黄青青推着阿姨的病床去做过两次头部CT,床上放着氧气瓶和一些监护设备,特别重,一趟来回她总是累得筋疲力尽。“从病房到CT室,短短200米的距离,推着床上坡的时候感觉自己是一个超人,穿着防护服闷热喘不上气只能自己调整呼吸。”那天下着小雨,黄青青的护目镜有点看不清,但她还是坚持下来了,那一刻她觉得自己很棒。

黄金

医疗队重症医学护师黄金:

27岁的黄金笑容甜美,做事都有自己的主张,这次她主动报名支援荆州。

黄金管床的重症病房37床的一位患者听说医疗队是从深圳来的,特别高兴。原来,他打算去深圳过年,因疫情滞留还不幸被感染,每做一项简单的治疗,他都会表达对医护人员的真挚谢意。他还特意用微信写了一封感谢信:“你们工作态度积极向上……你们的付出值得所有人的尊敬,希望你们在这段时间一定做好个人防护,早日胜利平平安安回到家人身旁。”

晚上回到住处,黄金会把当天的工作进行自我总结,再列好第二天的工作事项,提醒自己做稳做好。十几天的时间,既短暂又漫长,但她每一天,都在成长。

王平

医疗队重症医学护士王平:

2月12日晚上,王平所在的科室护士长来电:“湖北疫情严重,我们医院需要一批护士支援前线……”话还没说完,王平就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急着说:“护长,我去、我去,让我上!”

王平性格爽朗,平时工作中也总是喜欢冲在前面,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在完成自己工作的同时,热心帮助同事。这次的“出征”,让小伙伴们既敬佩又担忧,担心她太想着病人,不能好好照顾自己。

2月末的荆州,连续几天都是5度左右的阴雨天气,在深圳温暖气候下呆惯了的王平很不适应,加上戴着口罩工作,有些疲惫和缺氧。2月26日晚,在转运完一位病人后,她吐在了自己的防护服中。每天护理病人的王平此刻来不及第一时间护理自己,她淡定地处理完手头的工作,再重新换了套新的装备又一头扎进了隔离病区继续战斗。大家都劝她回去休息,她说:“我的班排好了,我离开,别人就得补上来,还是坚持到底吧!”

医院组织党员为疫情捐款,王平身在前线也毫不犹豫捐出1000元,她说:“只想为荆州人民再多做些事情。”3月2日,全深圳都在直播“最美逆行者”,但里面却没有王平的图片和姓名,并不是名单把她遗漏了,而是这次的逆行她根本没有让家人知道。她说:“这次上前线是我自己决定的,我会保护好自己,回来再和他们说,我相信我的家人们也会为我骄傲的,但现在我不想他们每天为我揪心。”

深圳报业集团记者 秦瑶 通讯员 江峰/文

深圳报业集团特派荆州记者 李晶川/图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编辑:郑晓鹏]

新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