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任务清单”新闻发布会
2020年3月11日上午10:00,市政府新闻办在市政府新闻发布厅(市民中心B1039)召开“深圳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任务清单”新闻发布会。
实录内容:
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当前深圳正在全力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前不久深圳市印发了《深圳市2020年优化营商环境改革重点任务清单》,作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重要指示精神的一项具体举措,今天,我们专门召开“深圳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任务清单”新闻发布会,欢迎各位记者的到来,也感谢大家的辛勤付出。今天邀请到的嘉宾有:
市发改委主任聂新平同志;
市司法局局长蒋溪林同志;
深圳海关副关长涂琳同志;
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黄生文同志;
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党组成员、二级巡视员肖志家同志;
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副局长徐开军同志。
现在,请市发改委主任聂新平同志介绍全市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改革重点任务清单情况。
聂新平: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现在是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的关键时期,我们在此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深圳市2020年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新一轮政策,就是要瞄准企业所想所急所难,将打造公开透明、可预期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作为克服疫情影响、支持企业健康稳定发展,提振企业发展信心的有力举措。
率先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深圳等特大城市的光荣使命。在改革发展过程中,深圳始终坚持市场化方向,努力创建一流营商环境,构建了“企业没有事政府不插手,企业有好事政府不伸手,企业有难事政府不放手”的新型亲清政商关系,是国内市场干预最少,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城市之一。深圳市把优化营商环境列为“一号改革工程”,近三年来每年都推出一批重大改革举措,持续解决企业和市民关心的重点问题。在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实现了三个“明显提升”:一是全面优化流程环节,办事效率和便利度明显提升;二是全面服务惠企惠民,市场主体感受度明显提升;三是全面增强法治水平,公平透明可预期性明显提升。在国务院部署、国家发改委组织开展的2019年全国营商环境评价中,深圳排名全国前列。
进入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人民群众的生活和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深圳市第一时间研判疫情对企业的影响,迅速制定出台深圳“惠企政策16条”等一批精准措施,促进企业有效、有序复工复产。目前,“16条”中涉及资金支持的事项已经落地执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工率达到97.06%。
帮助企业共渡难关共克时艰,是疫情大考来临时我们的责任,为企业营造更好更优的营商环境,推动企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更是我们长期奋斗的目标和使命。我们对标国际一流,顺应市场主体期待,“精准式、点穴式”制定《深圳市2020年优化营商环境改革重点任务清单》。
《重点任务清单》始终坚持以增强人民群众和企业的获得感为根本,对标“国际一流,国内最优”,对标世界银行评价体系和国内评价体系,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发展方向,全面实施“一网通办、智慧秒批、精准服务”政务服务模式,充分利用科技赋能营商环境建设,以“先行示范”的标准持续将营商环境改革向纵深推进。
《重点任务清单》围绕“一网通办、智慧秒批、精准服务”的全新服务理念,从企业和群众的角度出发,全面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度和精准度,推进资源要素市场化高效配置,增强公开透明市场化环境和法治保障水平,坚持四个先行:
坚持“改革先行”。以更大的力度进行自我革命,认真分析影响群众办事的体制机制障碍,协同高效推进营商环境改革。全面“优环节、减材料、缩时限、降成本”,对各类审批事项进行流程再造;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坚持“法治先行”。以法治思维统领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工作,制定出台深圳市贯彻落实国家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工作方案,用足用好特区立法权,启动开展科技创新条例社会信用条例企业破产重组条例,个人破产条例立法研究工作。
坚持“智慧先行”。结合“智慧城市”、“数字政府”建设,加强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的运用,提升政务服务智慧化、智能化水平,推动基础数据资源归集打通,全面实施“网上办”、“指尖办”、“一站办”、“一窗办”、“一次办”。
坚持“信用先行”。以加强信用监管为着力点,转变监管理念创新监管方式,健全监管规则,建立健全贯穿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衔接事前、事中、事后、全监管环节的新型监管机制。
《重点任务清单》涉及商事登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市政设施接入服务、不动产登记、企业融资、跨境贸易、法治保障,公共资源交易、劳动力市场监管、政务服务、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市场监管、包容普惠创新等14个重点领域,共提出了210项具体改革举措,围绕“一网通办、智慧秒批、精准服务”,突出“十大智慧精准服务措施”。
一是推行“智慧开办”新模式,探索企业开办全环节全链条无人工干预审核,推动实现能秒尽秒。
二是打造“智慧投资”新平台,构建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信息平台,全面推行企业投资项目备案秒批服务。
三是增强“智慧报装”新体验,建立政务数据和电子证照共享机制,实现水电气接入服务,刷脸“智慧无感报装”。
四是开展“智慧登记”新业务,继续推进不动产登记信息化建设,实现抵押注销登记和房产信息查询秒批。
五是完善“智慧金融”服务平台,创新小微企业金融产品和服务,用技术手段解决金融“普”和“惠”两大问题。
六是升级“智慧税务”服务系统,把移动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应用技术、人工智能与税收工作深度融合,建设智慧电子税务局,加大区块链电子发票覆盖范围。
七是构建“智慧口岸”服务体系,开发关企直通减免税申报模式,试点陆路口岸一站式通关模式,全面提升通关效率。
八是提升“智慧法院”服务功能,加快法院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打造一体化智能诉讼服务平台。
九是打造“智慧秒批”服务品牌,实现不少于500项政务服务指尖办,再推出100项业务量大、与企业市民切身相关事项的秒批。
十是实施“智慧监管”服务模式,实行“信用+监管”,依托商事信用信息与事中事后智慧监管系统,开展差异化分类监管模式。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认真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省委和省政府工作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加快落实《深圳市2020年优化营商环境改革重点任务清单》,把重点任务清单当作军令状和承诺书,确保政策落实到企业,为所有在深企业创造更好更优的营商环境,助力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主持人:谢谢新平主任的详细介绍。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各位记者可以围绕今天的发布主题提出您的问题,提问前请说明所在新闻媒体的名称,谢谢!现在开始提问。
提问:谢谢主持人。我是法制日报记者,我向司法局提问。一直以来深圳市司法局在营造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方面一直做得比较好,亮点比较多,2020年深圳市司法局在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方面有哪些新的举措和亮点?
蒋溪林:谢谢您的提问。营商环境对于一个城市来讲是核心竞争力,营商环境的法治化是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一个重要命题。深圳市从早期的追求营商环境的便利化逐渐向法治化转变,就是通过构建更加严密的规则体系、程序体系,更加便捷的纠纷解决机制来构筑一流的营商环境,降低投资者的制度性交易成本。
2020年,市委依法治市办、深圳市司法局将以更大格局、更大担当、更大作为,助力我市建设高水平法治化营商环境。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发力:
一是立法方面,我们要按照法治城市示范的标准和要求来打造一个更加有利于营商环境优化的法治体系。我们跟发改委一道正在起草深圳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要把我们深圳市在营商环境多年探索基础上积累的经验制度化、法律化。我们在立法过程中也更多地汲取企业家和商会的意见,今年开始我们所有的规范性文件、政府规章以及特区法规的草案,都要听取企业家和商会的意见。我们准备把我们的立法联系点扩展到一百个,更多的听取企业家的意见,因为对营商环境的感知企业家是最敏感的,也是最精准的。也有助于我们的立法讲透“法理”、“事理”、“情理”。
二是在执法方面,我们司法局也是深圳市法治政府建设牵头责任单位,要努力建设一流的法治政府,建设责任政府、廉洁政府、诚信政府、阳光政府,要用法律规范政府和市场的边界。要坚决杜绝不执法、乱执法、随意执法等扰企现象。要把国务院要求的双“随机一公开”制度推出深圳升级版,真正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执法。无事不扰,有事帮忙。
三是法律服务方面我们要按照伟中书记努力为企业解决愁事、烦事、难事的指示要求,巴心巴肝地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今年深圳司法局要推出“企业服务升级年”活动,出台“六服计划”。我们要帮助企业提高风控水平、合规法务水平,助力企业行稳致远。深圳司法局按照如桂市长要求,组织律师为我市民营企业家精心编写了一本书:《民营企业合规与法律风险防控读本》。有需要的企业下个月就能拿到。我们的民营企业法治体检自测系统会在今年升级,将为企业提供全天候免费的法治体检服务。
四是在涉外法律服务方面,伟中书记指示我们今年要在涉外法律服务上推出一些大动作。这几年我们已经引进了一些国外的著名律师事务所在深圳设立办事处,为本土企业提供没有时差的法律服务。深圳的本土企业只有真正走向北美市场、欧盟市场,才能做大做强。我们要帮助走出去企业规避法律陷阱,今年要推动成立“企业合规研究机构”,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帮助。我们要优化“一带一路”法治地图,相当于一个法律导航,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法律信息服务。深圳还有一个国际化程度非常高的国际仲裁院,国际仲裁的仲裁员中境外的仲裁员占40%以上,我们要发挥“仲裁主场”优势,通过走出去投资,拉回来仲裁,让我们企业有更多的公平正义的获得感。
提问:深圳卫视记者提问,我想请问一下市场监管局的黄局长,任务清单推出以后,我们的企业办事会有哪些便利?
黄生文: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企业开办是整个市场准入的第一个环节,投资兴业需要到政府办的第一个手续就是要去企业注册登记,企业开办是我们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部分。世界银行对全世界各个经济体营商环境考核的第一个指标就是企业开办。应该说在围绕商事制度、企业开办方面,我们的改革起步最早,全国的商事制度改革是发端于深圳。深圳也是最早通过特区立法来保障商事制度改革,巩固商事制度改革成果的城市,深圳在这方面的经验和探索为全国的这项改革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营商环境的优化,商事制度中企业开办是不可缺少的,为此市场监管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认真地去研究对标世界银行的考核指标,对标国际一流城市做法,充分学习借鉴国内领先城市经验和做法,推出新一轮的企业开办便利化措施。这一轮企业开办便利化措施改革的突出特点主要有:
第一,一个环节。在这次改革之前,企业要开办至少要经过五个环节,包括办理营业执照、刻印章、领税务发票、办理社保参保手续、公积金开户。这一次改革我们把这五个环节合并成一个环节,也就是说我们的申请人、企业通过一个系统、一个窗口、一张表格、一次申请就可以把过去五个环节的事情全部办完,便利度跟过去比是大幅度地提高。
第二,一天内办结。一天内就是最长不超过一天,甚至是几个小时。申请人从申请到最终领取到执照、发票、印章,以及社保登记、公积金登记全部申报完,一天内全部完成。按照国家的要求,是四天内,有条件的城市是三天,我们深圳率先能够做到一天之内,甚至是几个小时,这个力度是非常大的。
第三,不见面零跑动。整个企业开办的各个环节全部可以通过网上来进行。深圳在全流程网上办理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现在所有的企业开办事项95%以上业务量都可以足不出户,在家里就可以办。企业执照、印章、发票,只要申请的时候勾选相应选项,我们就会一次性地快递送到家门口,你在家里面不用出门,所有的事情全部做完,而且可以把执照、印章、发票拿到手。
第四,零费用。市委市政府对营商环境改革非常重视,新设企业的印章政府提供免费的服务,企业不用掏一分钱。过去领发票的时候需要购买一个税控设备,还要支付相关的服务费用,现在这个设备和第一年的服务费用也不用企业承担,由政府承担。这也是这次深圳企业开办改革非常大的亮点。这些措施,现在绝大部分已经到位了。如果企业选择到窗口去申请获取窗口领执照、发票、印章,我们有一个实体的一窗进一窗出,现在还在推进当中,除此之外的其他措施我们已经落实到位。我们也会不断努力,把我们的企业开办、商事制度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始终让深圳保持在营商环境的领先水平,谢谢。
提问:我是南方都市报的记者,我想请问一下金融监管局,一直以来融资难是我市中小微企业的难题和痛点,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之下,更是雪上加霜。针对我市中小微企业面临的资金紧张问题,深圳市政府采取哪些措施帮助中小微企业应对疫情复工复产呢?
肖志家:谢谢你的提问,确实中小微融资难、融资贵、融资繁是大家面临的共同难题,深圳在这方面应该说做了很多的工作,也有成效。这一次面对疫情的影响,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应该说它的困难是非常突出,市委市政府针对企业的痛点,迅速地在调研的基础上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出台了力度空前的政策措施。
在原来已有的政策上加大落实力度,大家知道2018年底市政府出台了《强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若干措施》(惠企11条政策),后来又出台了《关于以更大力度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号称“四个千亿”;发挥了很好的效果,在这一次应对疫情方面,发挥了很积极的作用。这一次应对疫情,2月份政府又出台了“惠企16条”,其中四条是专门来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通过调动金融监管机构、金融机构、政府和企业等各类主体的力量一起来应对这一场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财政专项支持政策方面:一是对各商业银行2020年2月1日至6月30日新增贷款的风险损失补偿比例上限由50%提高到80%,同时将受益面扩大至小微企业主及个体工商户。二是要求高新投、中小担等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的担保费减免30%。三是对于从2020年2月1日至2020年4月30日期间获得深圳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新增贷款(展期视同新增),按实际支付利息的50%给予总额最高100万元的贴息支持。
落实国家专项金融支持政策方面:银保监会等5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实施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的通知》,明确提出:从2020年1月25日至6月30日期间,如果中小微企业因疫情不能按时还本付息,均可提出延期申请。银行将根据情况给予一定期限的延期还本付息安排,最长可以延长至2020年6月30日,免收罚息。同时,此次受疫情影响导致的政策性延期不下调风险分类,不影响企业征信记录。市政府给各银行发布通知,并会同人行深圳中支、深圳银保监局督促各银行严格落实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相关文件精神,目前,我市各有关金融机构如深圳建行、工行、邮储、南山宝生村镇银行等,对中小微企业实行无还本续贷,切切实实给予企业一定缓冲期。
除此之外,为助力解决企业抗疫期间的资金需求,市政府在现有的深圳市创业创新金融服务平台(简称深圳金服平台)上增设“战疫”专区,开通政策查询、银行‘战疫’金融产品对接、企业融资需求反馈、企业续贷申请等7个功能版块;深圳金服“战疫“专区还联通了“i深圳”,方便企业多渠道登陆。自“战疫“专区2月17日上线以来,有16家银行在专区41项金融产品;专区累计访问量近20000次;486家企业向平台提出融资需求40.5亿元;企业对各金融产品提交申请994个;平台收到37笔企业续贷申请,申请金额约17亿元。目前专区累计授信2539万元,实际成功发放1700万元,企业相关诉求银行正在积极对接中,“战疫”专区助力企业融资的效果初显。
通过这些努力,金融在应对疫情、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帮助企业融资等方面营造了良好的环境。2019年底深圳全市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达到8.39万亿元,同比增长15.7%;全市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5.95万亿元,增长13.2%,这个增长速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小微企业贷款方面,截止2019年末全市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17万亿元,同比增长24.24%,各项贷款平均增速10.82个百分点。谢谢。
提问:中国日报记者提问,深圳海关在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优化在口岸的营商环境方面具体有哪些措施?
涂琳:感谢您的提问。近年来,海关通过推进全国海关通关一体化、关检业务全面融合等一系列的改革助力口岸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2019年世界银行评估显示,我国跨境贸易的全球排名从65名提升到56名,在海关总署的统一部署下,深圳海关今年将重点在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两个方面发力,进一步推进优化口岸的营商环境。
一方面通过制度创新来提高通关的效率,主要有三项重点举措:
一是在顶层设计上整体统筹,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先行示范区的建设,与深圳市政府密切合作开展跨境贸易便利化的大调研,部署和落实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的专项行动。
二是在监管模式上进行改革创新,在陆海空口岸全领域全面推广“提前申报”并叠加“两步申报”和“两段准入”等改革,进一步优化和提升通关的效能。
三是在通关模式上进行量身定制,创新实施进口货物“船边直提”和出口货物“抵港直装”,实现通关的时间。在疫情期间,深圳海关所属蛇口海关就通过“船边直提”的监管创新,只用了0.03小时就验放了一家企业进口的口罩生产设备。通过监管模式的改革创新,最大程度地简化通关手续和单证,实现通关“零延时”。另一方面,深圳海关还将通过科技创新来提升进出口企业的获得感,主要我们将实施三项改革:1、进一步丰富网上办事的功能,包括推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互联网+海关”,开发关企直通的减免税申报,全面推广关税保证保险线上投保等,通过这样的改革提升海关业务办理的无纸化和信息化水平。2、进一步强化智慧监管,通过海关与企业的ERP、WMS的系统对接,实现网上稽核查和网上认证,借助科技力量来提升海关的监管效能。3、进一步打造掌上海关,3月5日,深圳海关的移动服务应用已正式进驻深圳市统一政务服务APP“i深圳”,目前已经上线了102项的海关业务事项。可以实现海关业务的“指尖查”“掌上办”,下一步深圳海关将持续地推进改革创新,强化监管优化服务,推动和提升深圳跨境贸易便利化的水平,谢谢。
提问:我是新华社的记者,请问发改委,近年来,深圳市出台了许多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措施,改革力度很大,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深圳市针对企业关切,出台了“惠企16条”等系列措施,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但是一些企业在及时了解和享受政策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深圳市将如何进一步做好企业服务?
聂新平:谢谢您的提问,怎么让企业对政府的惠企便民政策应知尽知、应享尽享,确实一直是老大难问题。“惠企16条”出台以来,很多企业也反应对政策的具体操作规则了解不够,说明政府在这方面的宣传、推送还不够全面,不够精准。针对这个情况,我们及时总结调整。一是专门制定了《“深圳‘惠企16条’”政策101问》,以问答的形式把企业对16条政策提出的各种问题做出解答。二是梳理形成了《深圳“惠企16条”申请指南》,包括具体的操作细则、咨询的电话信息、申报网址等信息,这些已经在深圳各大网站包括“i深圳”上都可以查到。我们还积极构建一体化的企业诉求反馈体系,上线了“深i企”精准服务企业的平台,这个平台集企业反映诉求、政府快速响应和诉求反馈进度于一体,为全面帮助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信息化的支撑。
民营企业在深圳占比超过97%,一直是深圳经济的主力军,民营企业发展好了,深圳的经济才能健康发展。我们还要进一步及时总结经验,在企业服务体系上、流程上、手段上不断地来提升和改善,具体有三个:
一是进一步地完善企业服务体系。包括“一个平台四个机制”:“一个平台”就是建立市级的统一服务企业平台,为企业提供政策查询、政务办理、诉求处理等各种服务。现在也在研究建立一个专门的企业服务机构,集成政府的各种政策,以市场化的方式服务企业。“四个机制”,一是构建市、区、街道、行业协会和各类公共服务平台在内的一体化多层次服务协同机制。在像发改、工信、科创、金融这些涉企的职能部门,设立首席服务专员,并向社会公布,强化首问责任制。二是进一步完善市领导挂点重点企业的服务机制。三是完善企业投诉受理机制。四是建立企业共性问题的快速反映机制。
二是充分利用深圳的特色,就是科技手段,来提升企业办事的便利度和对政策的知晓度。还是围绕“一网通办、智慧秒批、精准服务”的全新服务理念,从企业和群众的角度出发,进一步缩减审批事项、再造业务流程、降低经营成本。
三是加强企业对于涉企政策制定的参与度,把政策制定得更加精准、更加到位。我们要建立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在政策研究制定和实施涉企政策的过程中,充分地听取企业家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在营商环境改革工作中专门成立了营商环境咨询监督委员会,集咨询和监督功能于一体,委员会里面有企业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他们可以对政府出台的政策,包括政府的办事流程去进行现场的调查研究、提出建议,对政府落实不到位的,可以提出监督整改的要求。咨询监督委员会是一个实实在在能够发挥作用的机构。
同时,我们注意到很多地方涉企政策咨询是以大企业为主,我们的咨询监督委员会突出中小微企业还有行业协会。大企业能享受到的政策和便利的营商环境,一般都不会有太大的问题,难的是中小微企业。所以我们更要听取中小微企业经营者意见建议完善营商环境。因此我们在这一次咨询监督委员会里面,更多吸纳中小微企业的经营者参与我们营商环境的政策制定,强化政府和中小微企业的常态化沟通联系,及时收集企业的关切,持续推出出台优化营商环境的举措。谢谢。
主持人:刚刚聂主任提到深圳“惠企16条”,在座各位记者和所在的媒体都进行了大力宣传,扩大知晓面,让企业更多享受政策红利,在这里也感谢大家。现在继续提问。
提问:谢谢,我是广电集团记者。有一个问题想问一下政数局,“i深圳”我们知道在政务数据服务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提升营商环境方面还有什么重要的作用可以起到?
徐开军:谢谢!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是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政务服务便利度、政务服务满意度以及数据共享是评估营商环境的重要指标。比如说,企业开办、注册、生产、经营、到最后的注销,企业全生命周期都需要政务服务。
办理政务服务有多种渠道。最传统的是前往线下的各级行政服务大厅;在线上进行办理的,电脑端有网上政务服务网(也叫网上政务大厅),移动端就是“i深圳”APP,此外自助终端也是一种形式。“i深圳”由于它的便利性,它的知晓度比较高。“i深圳”是深圳市统一政务服务APP,定位于深圳市统一政务服务掌上门户,我们建设“i深圳”的目的就是为了运用现代移动信息技术,加快数字政府建设,让市民和企业享受更便捷的掌上办事服务,促进营商环境优化。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各区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i深圳”自2019年1月11日上线以来,发展迅猛。目前“i深圳”已接入了39个市级单位,10个区以及18家国企的业务系统,接入服务有7562项,其中政务服务6104项,公共服务1458项,实现了95%以上的个人事项和70%以上的法人事项掌上办。截止到二月底,累计的下载量有1600万,注册用户850万,日活57万,日均访问量380万。无论是接入的服务事项数、下载量、用户数、访问量、日活都在全国政务服务APP中名列前茅。为助力企业复工复产,“i深圳”快速上线了企业服务专区、“深i企-企业诉求服务平台”、防疫惠企政策精准办等服务。防疫惠企政策精准办服务不仅解决企业对于“惠企十六条”解读难、申报难的痛点问题,还将陆陆续续纳入其他的惠企政策,让企业和市民能够直接在线办理,享受政策红利。
下一步,政务服务工作将贯彻落实国务院“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的文件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是落实“减”。按照国务院“放管服”改革的要求,对于行政审批事项,该下放的下放,该合并的合并,该取消的取消,从而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目前深圳市的行政审批事项在同等城市中是最少的,而今年还要继续落实277项的国家及省级事项的下放,同步减少133项行政审批事项。
二是做好“增”。在减少审批的同时增加服务,“i深圳”APP接入公共服务事项已达1458项,通过将分散的公共服务进行集中规范提供,让市民和企业享受更优质的服务。
三是突出“快”。要快就必须减流程、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同时也要利用高新信息技术、大数据助力政务服务,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老百姓少跑腿。比如说针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出了网红项目——“秒批”与“秒报”,“秒报”也叫无感申办。“秒报”和“秒批”背后是电子证照和大数据的支撑,截至2020年3月9日,深圳市电子证照库已纳入546种电子证照目录,全市共签发电子证照5107万次,有效期内电子证照存量达2081万张,日均数据交换量超过2000万条。这就是大数据在后面做支撑做服务,才能够实现政务服务更快更便捷。
四是强调“便”。首先,完善网上办服务,现在政务服务事项的网上办理率100%,行政许可事项94.05%实现零次跑动,99.92%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目前,政务办事基本能通过“i深圳”完成,基本做到了网上能办的掌上也能办,深圳市民通过“i深圳”一个APP既能办理政务服务业务,又能享受到各类公共服务,让深圳市民实现“一屏智享生活、一号走遍深圳”。其次,推出就近办服务,推动服务下沉到区、街到社区,同时推动全城通办,也就是福田的事能够在南山办。再次,和相关单位合作,比如说和银行合作,将来,银行网点能够办理政务服务事项。还有,推出实体大厅延时办,原来上午下午上班时间办,现在有午间延时办,还有自助终端24小时不打烊,让大家有空就能去办,尽一切可能为老百姓提供便利。还有推出容缺办理,目前大部分事项都可以进行容缺办理,市民与企业办事时,主要材料齐全非主要材料欠缺的,行政服务大厅可以先受理,领证之前把材料补齐就行了。
今后,我们会继续利用高新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按照广大企业和市民的需求,不断加大改革力度,完善功能、改进服务,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为优化深圳的营商环境做出更大的贡献。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徐局长。感谢各位媒体记者的提问,感谢大家对深圳市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工作的支持,也感谢各位嘉宾参加今天的发布会。由于时间关系,本次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发布会图文实录将在深圳政府在线网站新闻发布栏目发布。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