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口罩销售十大陷阱
2020-03-15 11:48
来源: 深圳新闻网
人工智能朗读:

警惕口罩销售十大陷阱

深圳新闻网2020年3月15日讯 疫情期间,深圳市消委会接到大量消费者购买口罩后的投诉,非常时期,口罩纠纷不仅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也伤害了消费者身体健康。在此,深圳市消委会提醒广大消费者,警惕口罩销售十大陷阱。

一、微商微博卖口罩 收了货款藏猫猫

不法商家在朋友圈、微信群、微博、小程序等平台发布口罩销售广告,宣称口罩来源于库存、国外代购和工厂加工等。付款后一直未收到口罩,消费者发现被商家拉黑、网上店铺改名或关闭等情况,已无法联系商家。

典型案例:消费者2月5日向某商家购买了42个一次性医用口罩,价格174元。消费者付款后商家一直不发货,也无法查看订单的记录,小程序店铺名称也发生了变更,无法联系上商家。

二、广告尽是白富美 货到却变旧损黑

不法商家在疫情期间生产或销售劣质口罩,贴上知名品牌的商标后,通过微商、淘宝等渠道将劣质口罩售卖给消费者。消费者收到口罩,发现口罩为假冒伪劣产品时,商家却将产品下架,无法联系商家。

典型案例:消费者称在淘宝购买口罩,收货后发现口罩外包装上有较多污渍,内包装只有一层胶质塑料包裹50个口罩,没有生产厂家等信息。现商家已下架相关产品,要求商家退款无果。

三、挂羊头卖狗肉 买医用变普通

鉴于病毒的强大传染性,佩戴医用口罩成为消费者自我防护的重要手段。不法分子借机兜售医用口罩,实际却以普通口罩发货,获取非法收益,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

典型案例:消费者称1月25日在某商家处购买医用口罩,售价60元一盒。但收到货后发现,口罩并非医用口罩,而是售价10元内的普通口罩。

四、平价下单等半年 加价购买才有货

不法商家提高口罩价格,对高价购买口罩的消费者先发货,而早期低价购买口罩的订单故意拖延发货时间,并要求消费者取消订单后以目前高价重新购买口罩。

典型案例:消费者1月21日在某商家处购买了100个一次性外科医用口罩,价格53.8元。付款后商家一直未发货,商家以各种理由推延发货,并要求消费者退款重拍高价口罩后,即可按时发货。

五、“公益”人士送口罩 骗取邮费才是真!

披着“公益”外衣,行诈骗的不法商家,以“献爱心”公益送口罩等名义,告知消费者支付少量运费,即可收到口罩。消费者付款后却未收到口罩或只收到劣质口罩,且无法联系上商家。

典型案例:消费者看到商家宣传做公益送口罩,只需付10元邮费。付款后却一直未收到口罩,客服电话无法接通,广告消息仍在不断扩散,众多消费者受骗。

六、下载APP付邮费 医用变成非医用

不法商家以送口罩为名引诱消费者下载APP,宣称下载APP后可免费领取N95口罩。而消费者下载后,收货时却发现需要支付高额邮费,且收到的是售价低廉的普通口罩。

典型案例:商家宣称下载APP后可免费领取价值20元一只的KN95口罩,但消费者实际支付邮费18元后,收到的是市场售价1.5元的普通口罩,并非商家宣称的KN95口罩。

七、捆绑销售有陷阱 缺东少西不退款

商家还利用口罩进行强买强卖,将口罩捆绑店内的其他商品组成高价套餐销售,而购买了口罩套餐的消费者,收到货后发现套餐内其他商品都在,却缺少急需的口罩。

典型案例:消费者为购买口罩支付了商家售价496元包含20个口罩的套餐产品。付款7天商家依然未发货,商家客服敷衍拖延,其他购买相同套餐的消费者,也表示只收到套餐内其它产品没有收到口罩。

八、订购口罩遭限购 退单拒发无理由

疫情的发生,使得口罩等防护物资紧缺。消费者订购的口罩,下单多日后商家公告称口罩限购,拒不发货并要求消费者退款。

典型案例:消费者1月份在某平台下单购买了8盒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并同意商家延迟发货至2月10日。但商家于2月6日在其商城发布限购公告:称口罩限购1盒,超出1盒的订单皆不发货,并要求消费者全部退款。

九、宣称会员有口罩 口罩无货费不退

商家以口罩做噱头盈利,消费者充值会员后却发现口罩无货,或买口罩设限,VIP会员待遇不VIP,会员费用却不退。

典型案例:某公司宣称充值VIP会员后可以买口罩,消费者缴纳380元费用办理VIP会员后,客服告知会员每5天才能购买10支口罩。缴纳会员费用后购买口罩却有诸多限制,消费者要求退费遭商家拒绝。

十、宣称一包为十个 到手一包变一个

商家在网站上的商品信息显示十个口罩为一包,消费者付款购买10包,却只收到10个口罩,商家信息不实拒绝补发口罩。

典型案例:2月12日消费者在某网站上看到商家出售韩国进口KF94口罩的信息,商品信息显示:KF94/KF80十个一包透明袋装,售价24.1元,现货顺丰到付。消费者购买10份,收货后发现只有1份共10个口罩,联系商家补发剩余口罩,商家辩称10份就是10个口罩。(吴艳 通讯员王佳娜)

[编辑:田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