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生将自己的就餐经历发在微博上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0年3月23日讯(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记者 刘梦婷 林玟珊 叶梅 )随着疫情风险逐步降低,深圳的餐饮业逐渐复苏,部分餐饮企业恢复了堂食,消费者入店前皆须测量体温及实名登记。但除了姓名、电话、证件号码,还要上传照片,这样的登记内容是否侵犯了消费者隐私?近日,有网友向深圳新闻网记者反映,自己在一知名品牌连锁餐饮店就餐时遭遇了上述的经历。该网友质疑,商家疑似自行设计二维码,假借防疫之名过度收集客户信息。日前,记者就此事进行了调查。
20日晚上,王先生在餐厅扫码后出现的“网站不完全可信”的提醒。
餐厅扫码出现“网站不完全可信”提醒
据了解,20日晚,网友王先生和朋友前往该餐厅吃饭,餐厅工作人员要求其扫描二维码并录入个人信息,表示该流程系商场要求。但王先生表示,需要扫的二维码并不是深圳统一公布的二维码,而是疑似为餐厅自行设计的二维码——不仅需要填写个人姓名、电话号码、证件号码,还要上传照片。并且,扫码后页面弹出了“网站不完全可信”的提醒,让王先生产生了质疑。
“为什么不能使用统一的’i深圳’等官方平台登记信息呢?”王先生对于在自己不了解的网页填写诸多私人信息感到担忧。他表示,现场工作人员除了展示二维码,也没有任何关于这个二维码的声明。“我认为餐厅是借着防疫的名义,过度收集客户信息”。
而后,王先生将自己的的就餐经历发在微博上并@餐厅,希望得到合理解释。该餐厅回应称,因疫情接近尾声,现餐饮恢复堂食,也是存在非常高的风险,为了顾客就餐安全,餐厅严格按照派出所街道办的要求,对进入门店客人扫码登记。
目前该餐厅进行顾客信息登记的二维码已被替换成深圳统一公布的平台。
餐厅二维码已更换为官方平台
记者就这一问题与餐厅核实,得到的表述则与微博上不同。餐厅工作人员表示二维码是其餐厅所在商场统一发放的,而被问到是否为所在街道办统一发放,工作人员则表示不确定。
记者随即致电商场工作人员,了解到,商场方面并未统一给餐厅发放收集顾客信息的二维码,一般是餐厅自己负责统计餐厅来往客人的信息。
针对餐厅如何规范登记顾客信息,记者了解到,2月26日,深圳市发布《餐饮服务业新冠肺炎防控及复工复产工作指引》,指导餐饮行业逐步恢复堂食服务。在该《指引》中,规定餐饮经营单位应建立用餐人员可追溯制度,每桌至少要求一名就餐客人出示身份证明,或通过采取登记其“i深圳”APP登记信息及联系方式以备查验跟踪。做好用餐台账,对每一桌客人相关信息、用餐时间、消毒记录等做好登记,以备查验、跟踪。
23日,记者前往该餐厅,并未发现网友所反映出现的二维码,目前进行顾客信息登记的平台已被替换成深圳统一公布的“i深圳”app二维码。
走访未发现涉及身份证及照片等信息登记情况
那么其他知名品牌餐饮店是否存在同样的问题?带着这个问题,记者走访了印力中心、华强北九方等多家商场发现,包括凑凑、吉野家、元气寿司、太二、太兴、千味涮、拾味馆在内的餐厅,用餐者在门口都需要进行姓名、电话、用餐人数、体温等信息的纸质化登记;撒椒则需要在门口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号使用无纸化填写,不过填写的信息也是姓名、电话、户籍、用餐人数等,并未出现涉及身份证及照片信息。
律师:未授权的采集主体,公民可拒填个人信息
这类情况是否属于信息过度收集,市民遇到类似情况如何保障自己的隐私和权益?
记者就此采访了广东丹柱律师事务所律师张伟。她表示,此次疫情发生后,进办公楼、餐厅、旅游场所等公众场所都需要扫码登记或者出示个人信息,但像被投诉餐厅一样自己设置二维码的,若未经有权机构的授权及被收集个人信息的个人同意,则可能涉嫌非法采集公民个人信息。
“疫情期间,为保障用餐顾客的安全,商场餐厅进行信息收集的举措没有问题,市民也理当进行配合,但是信息收集的过程需要保护好顾客隐私,不可过度”,张伟表示。
她表示,目前疫情期间具有法定强制收集权限的机构主要有三大类:卫生行政部门、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街道、乡镇以及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制定防疫应急预案中明确的信息收集主体。收集个人信息的范围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方案》中对不同人群的分类为准。
张伟建议,出入公众场合扫码填写个人信息时,须仔细甄别信息采集主体,若是法定的信息采集主体,为配合国家对疫情的控制,建议如实填写申报;若非法定主体,则有权要求对方出示授权采集公民信息的相关文件,若属于未授权的采集主体,则公民可以拒绝填写个人信息,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