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深圳新闻>深圳要闻>

深圳:以最美的城市环境迎接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

条评论立即评论

深圳:以最美的城市环境迎接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7月9日上午,深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联同深圳发布举行城市精细化管理专场新闻发布会,介绍深圳加强城市精细化智慧化管理工作,通报实施《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等有关情况。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0年07月09日讯 7月9日上午,深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联同深圳发布举行城市精细化管理专场新闻发布会,介绍深圳加强城市精细化智慧化管理工作,通报实施《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等有关情况。

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副局长杨雷、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尹杰、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副局长王耀文、宝安区航城街道后瑞社区党委书记吴桂开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加强城市精细化智能化管理“公园里的深圳”全力打造全国最干净城市标杆

发布会现场,市城管局杨雷副局长表示,深圳要以打造全国最干净城市、世界著名花城并全面提升城市环境品质为目标,全力推进城市精细化智能化管理,用“绣花功夫”加强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市容管理、城中村治理等工作,探索超大城市管理的新路径,营造更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致力于打造全国最干净城市标杆,深圳做出了许多努力。作为全国首创环境卫生指数测评的排头兵,深圳建立了近3万个考察点,并由媒体发布每月环卫指数测评。在这样的严于律己之下,深圳的环卫指数从2017年1月的72.3提高至今年5月的83.60。

不仅如此,深圳还以国际一流标准新建改造环卫设施,烟气燃放指标优于欧盟标准。此外,深圳率先全国,全面推进“厕所革命”,并获得了城市开放厕所平衡指数第一。而环卫智慧监管系统也已经在这座城市全面建成,全市环卫作业人员、车辆、设施等悉数纳入智慧环卫系统,通过物联感知设备,全过程、全覆盖、分层次的环境卫生监管终于得以实现。在“争当标杆”这一目标的鞭策下,深圳城市环境卫生精细化智慧化管理水平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此外,深圳精心打造世界著名花城品牌,“公园里的深圳”已经成为城市新样态。五年来,深圳共新建各类公园201个,而许多市民所熟悉的香蜜公园、人才公园、深圳湾休闲带等都在其中。截止去年,全市公园总数达1090个,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0.87%,市民出门500米可达社区公园,2公里可达城市综合公园,5公里可达自然公园。

如今的深圳已经成为了“千园之城”。而深圳的各项“公园文化”也展示着城市的活力——草地音乐会、公园文化季和大型花卉展览,每年都吸引着数千万人次数参与。杨雷副局长还在答记者问时表示,未来深圳将进一步努力,对标世界首座国家公园城市伦敦,从提升公园品质和数量入手,开启打造世界著名花城的“五年成规模”行动,并实施山海连城计划,以粤港澳大湾区为平台,最终建设“世界级公园城市”。

深圳的城市管理水平还体现在规范文明、为民服务的城管执法队伍上。深圳城管队伍首创律师驻队模式——全市74个街道执法队聘请专业律师提供法律服务并随队执法,这一创新模式也获得司法部、住建部联合发文的认可,并在全国推广应用。除此以外,不论是建立市容巡查勤务模式,实现市容环境动态管控,还是建立精准高效的智慧城管综合执法系统,都体现了深圳在城市管理执法的智慧化水平不断提升。

深圳城中村综合治理三年行动收官在即。自2018年启动新一轮城中村综合治理以来,已经有1500余个城中村实现美丽蝶变。相比大拆大建,深圳取而代之的是精细治理,经过消防安全整改、规范用气、出入登记、卫生治理、绿化建设以及搭建基层治理架构等多个方面的治改,深圳各大城中村破除日常安全隐患,保障了生产生活的安全卫生秩序,并一举开创出全新格局。

城中村综合治理 后瑞旧貌换新颜

城市精细化管理具体应用到社区中,便成就了宝安区航城街道后瑞社区翻天覆地的变化。

据后瑞社区党委书记吴桂开介绍,后瑞村曾经一直存在建筑老旧、配套欠缺、环境脏乱差等问题。按照深圳市全面推进城中村综合治理的统一部署,社区开始进行根本性的治理,但也遇到了诸多困难。针对这些困难,后瑞社区选择先划出片区做好治理样板,再走街入户地用样板进行沟通解释,描绘前景,努力动员,最后终于得以顺利开工。面对施工时主巷道过窄、地下工程实施难度巨大等问题,社区工作人员坚持一天16小时,从早到晚地守在施工现场进行调解,尽可能减少施工方与居民的矛盾,降低施工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不负众望,后瑞社区的环境迅速发生了巨大改变。不仅社区中的消防安全得以保证,居民基础设施需求得以满足,社区卫生也焕然一新。除此之外,社区里还筑起了铭刻着当地历史的文化区,建起了妇女儿童友好公园,邻里之间的凝聚力也更强了。后瑞抓住契机,攻坚克难,实施从心出发的精细化城市管理,经过近两年的努力,从里到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旧貌换新颜的后瑞,已经成了“湾区门户、临空都会、山海新城”。

发布会现场,有记者问及城中村治理对基层治理的帮助和影响时,吴桂开这样说:“治理前后的巨大变化只有当地的居民最有感受。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流的汗、做的事,大家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现在大家看到我们,笑脸也多了,走在村里常有街坊热情地招呼我坐下喝杯茶、聊聊家常。”

他表示,城中村综合治理给社区基层治理打开了一个口子,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公共福利,大家都切实感受到政府和社区是为老百姓做好事做实事的,信任度和支持率自然就上来了,其他很多工作也就都顺了。

打造无废城市 垃圾分类深圳先行

即将于今年9月1日正式施行的《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一经发布就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发布会现场,深圳市城管局副局长杨雷、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尹杰对这一条例做出了详细的解读,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据了解,本《条例》按照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的全过程立法思路,共设八章、七十五条,对垃圾分类全过程的职责划分和工作要求作了细致周密的安排。

该《条例》与2015年深圳出台的《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管理办法》相比又有什么样的特点?据悉,新出《条例》将生活垃圾处理的分类操作规定得更加清晰具体,即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类,与2019年12月实施的垃圾分类国家标准保持一致。

此外,在“可回收物”中增加了家具、电器电子产品;在“有害垃圾”中增加了家用化学品,这些规定使居民投放生活垃圾的种类更为完整。《条例》对垃圾投放的要求也更加具体,规定使用一次性收纳袋装纳家庭厨余垃圾者,应将收纳袋另行投放至其他垃圾收集容器,即“拆袋投放”;废弃药品、药具等要对包装物予以毁形或者进行破坏性标记后投放;针对废弃绿化垃圾,主管部门将统一收集处理。

《条例》还规定实行“楼层撤桶”,要求住宅区居住楼层公共区域不得设置生活垃圾收集容器,并要求建立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和分类投放督导员制度。其中,家庭厨余垃圾每日投放时间段原则上不少于两个,市民必须在指定的时间段投放家庭厨余垃圾,指定投放时间段结束后立即密闭存放,并在十二小时内清运。

除了对垃圾投放者做出更详细规定之外,《条例》也体现了对分类工作的支撑。这其中的内容包括,规定建设配套的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建设完善的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将生活垃圾分类要求纳入物业服务合同和绿色物业管理评价体系,建立激励机制,建立社会监督员制度,参加活动抵扣罚款制度以及大型群众性活动分类要求这几个方面。也就是说,该条例从各角度、各层次出发,保障了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

《条例》还规定,将每年11月8日设立为深圳市垃圾减量日,并限购一次性用品。其中,《条例》明文规定了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群团组织不得采购和提供内部办公场所使用的一次性杯具;商品零售场所经营者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旅馆业经营者不得主动提供客房一次性日用品。

杨雷表示,接下来深圳也将继续推动全市的垃圾分类工作,以《条例》出台为契机,全民动员,人人参与。深圳将在之后的几个月中逐步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实施垃圾分类桶点的精细化管理,并充分发动群众,加大执法力度,形成震慑效应,从而推动深圳市的垃圾分类工作驶入快车道。

前端分类好的垃圾如何避免后端处理时被“混装混运”?杨雷表示,目前深圳已初步建成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四分”体系,从制度、监管、执法监督多方面着手,坚决避免垃圾处理后期的“混装混运”问题。其中,不同类别的垃圾将会交由不同企业负责收运,而各区政府也会通过第三方监管等手段,监督收运企业的工作。在执法监督上,政府部门将大幅调整的处罚额度,加强执法力度,形成震慑力。值得广大市民注意的是,根据《条例》第六十九条第四款规定:混合收集、运输已分类的生活垃圾的,处五万元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被处罚的企业将列入黑名单。

发布会现场,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尹杰回答了深圳创建“无废城市”时对生活垃圾分类要求的相关提问。深圳打造“无废城市”的计划是,对标日本东京等标杆城市,打造国际一流水平的“无废城市”,从源头减少固体废物产生量,推动固体废物回收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

深圳设立了打造“无废城市”的四阶段目标,迄今为止,目标里58项指标体系中的28项指标已按要求提前完成。尹杰介绍道:“在深圳‘无废城市’建设过程中,要求开展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管理,收运系统覆盖率要达到100%,2020年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率达到35%,2025年提高到38%以上,2035年要领先国际先进水平。”他同时在发布会现场呼吁每一位市民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全社会共建“无废城市”。

科技赋能用“城市大脑”提供城市智慧化管理能力

发布会上,来自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的王耀文副局长介绍了深圳以“城市大脑”赋能城市智能化、精细化管理的工作。作为广东省“数字政府”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之一,深圳抢抓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基建领域,大力建设了政府管理服务指挥中心,也就是许多人所知道的“城市大脑”,为城市管理提供了智慧化管理服务能力,助力城市治理从“经验治理”向“科学治理”转变。

王耀文表示,经过一年的建设,深圳市政府管理服务指挥中心已经初步具备支撑深圳城市运行的各项基础能力。接入全市系统数据资源和全量三维可视化地图后,指挥中心可实时感知城市的人口热力分布、各类城市部件和服务设施等内容,构建了数据感知和汇聚能力。而通过通信、数据、应用和物理联动的方式,指挥中心架构出一体化指挥平台,保障了指挥调度能力。此外,由于数字政府和指挥中心的支撑,经济运行、生态环境、政务服务、交通运行等14个领域的数据都得以融合,再通过建立城市监测指标体系和数据分析模型,指挥中心拥有了多领域的运行监测和决策分析能力。以抗击新冠疫情为例,“城市大脑”联合公安等部门充分利用起大数据,精确研判重点地区来深人员清单,每天生成核查任务清单。“深i您”健康码也领先全国上线,大大助力了疫情防控。

深圳市民可以在生活中亲身体会到“城市大脑”为自己带来的各种便利。前往政务部门时,市民们可以拥有领先全国的“秒批”、“秒报”办事体验。有了信息共享、自动核验、智能比对的全程无人工干预自动审批,办事人可以告别从前的“办事难”困境,少填表、少跑路,省时又省力。此外,在救灾应急、企业监管、交通评估、环境监测和污染管理等跟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方面,深圳的“城市大脑”也都发挥着卓越的作用。

谈及深圳建设“智慧城市”的规划时,王耀文表示,深圳正在编制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十四五规划,规划将围绕城市发展三大主体“政府、企业、市民”,聚焦“优政、兴业、惠民”,实现便民利企的政务服务、精准精细的城市治理、创新发展的数字经济、安全可靠的数据应用体系,将深圳建成世界一流的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市。

未来深圳也将持续发力,更进一步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其中,建设应用5G数字化城市,构建“云上深圳”;建立城市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等重点行业的智慧化支撑体系;普及每个深圳市民都能用来全城一码通行的一对一“市民码”以及助力数字经济产业蓬勃发展,都会是深圳即将着重发力的“智慧”要点。

资料来源:深圳新闻网 深圳发布

作者:陈彦如 唐娜 张玲

程钰琳 李欣桐 何露茜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编辑:贺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