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圳40年|特区工地上建起的第一所公办中学 红岭39年“变形记”
2020-08-12 14:15
来源: 深圳新闻网

见圳40年|特区工地上建起的第一所公办中学 红岭39年“变形记”

人工智能朗读: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0年8月12日讯(记者 梁榆其 金洪竹 林恒鑫 实习生 李欣桐 王舒蕾)创办于1981年8月的深圳市福田区红岭中学(以下简称“红岭中学”),时称深圳市第三中学,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后建成的第一所公办中学。建校之初,没有校舍,缺乏师资设备,当时只有初中班,附设于深圳罗湖区蔡屋围小学内,教职工只有21人,设初一至初三共5个班,学生人数350人。1984年10月,"深圳市第三中学"改名为"深圳市红岭中学"。从一栋教学楼到现在一校五部,这39年,红岭中学有着怎样的故事?

孩子工地里读书 老师“走南闯北”蹭饭 用“拓荒精神”艰苦创校

1982年的深圳,没有现在的高楼大厦,街道两旁只有农村的平房,整个城市是由脚手架组成的施工工地。同年,红岭中学园岭初中部迎来了第一批高一学生,饶江山是其中一员。“只有一栋教学楼,学生在黄土上上体育课,与脚手架为伴,在工地周围生活,另一栋教学楼和体育馆还在建设中……”回想起自己的高中生活,饶江山印象深刻。热衷于帮助同学的饶江山,马上在同学们的推荐下成为了第一届学生会会长。

1982年,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变化正在快速发生,中建三局一公司在这一年出征深圳,承建了当时的“华夏第一高楼”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大厦,创造了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成为改革开放的代名词。深圳开始喊出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个被认为“知名度最高,对国人最有影响的口号”。为乘上改革开放春风,全国各地的人不断涌到深圳,当时的红岭中学高一本只有3个班级,为新来的学生,红岭组建了第4个班。到1985年,第一届红岭中学高三学生毕业时,红岭的高中已经扩大至6个班级。

image.png

饶江山在时称“深圳市第三中学”首届学生代表大会上发言。

image.png

饶江山被评为全市青年学习标兵,学校领导在建设中的教学楼旁为饶江山颁发奖品。

“走南闯北”是老师吃饭的代名词。“红岭中学可以说是跟着特区一起建立的,在开办初期条件比较艰苦,硬件设施都不足。新分配来的老师和内地调来的老师都没有专门的教工宿舍,住在由木板间隔起来的教室里,没有卫生间和食堂,上个厕所都很不方便。”说起1989年来红岭中学任教的印象,红岭中学石厦初中部安全主任蓝小昌既感慨又激动。“最早的时候老师没有地方吃饭,旁边有个上海时装公司,就在那里蹭饭吃,后来又到后面的一个原野公司蹭饭,再后来又转到四川大厦的一个建筑学校。”

image.png

深圳市福田区红岭中学(红岭教育集团)石厦初中部安全主任蓝小昌1989年任教深圳市红岭中学后与第一届初中毕业生在教学楼前的合影。

在与蓝小昌同年入校的现红岭中学石厦初中部部长彭宾眼中,当年的红岭中学园岭初中就是一所“农村学校”:建筑整体呈现古朴的灰色,布局单一。39年后,当彭宾再回到园岭初中部,教学区、实验区、运动区,还有音体美专用的音美楼,建筑风格、区域布局都焕然一新,连色彩也让人赏心悦目。

image.png

深圳市福田区红岭中学(红岭教育集团)石厦初中部部长彭宾(中)与她带的第1届学生合影。

“那时候还没有电脑,上课、成绩统计都是纯手工。这道题目学生的得分率是多少,我们都是靠画正字,不像现在输进电脑就有了。”红岭中学副校长刘仁淮1992年来到红岭任教,说起当时的教学工作,非常唏嘘。尽管如此,老师和学生依然敢闯敢拼、吃苦耐劳,充分发挥特区独有的开拓创新精神,用行动和实践锻造出了“红岭精神”——求真务实、敢于担当、脚踏实地,这与深圳精神一脉相承,让每一个老师和学生都受用一生。

image.png

深圳市福田区红岭中学85届高中毕业生饶江山接受记者采访。

自带城市创新基因 红岭学子的成长融合于学校建设

2006年,红岭中学高中部建成后,初中、高中分离,现在的高中部三面环山、一面环水,校园环境清幽,硬件设施齐全。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红岭中学高中部4栋宿舍楼闻雨斋、观云轩、依泓居、拥翠阁,这具有传统文化底蕴和内涵的名字是经历了学生征集、语文老师把关最终确定而来的。刘仁淮回忆,当时的领导班子一致认为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学校是教育的场所,通过环境和建筑也能起到教书育人的作用。“我们就想去做这样一种活动,不管是征集宿舍楼的名字还是教学楼的名字,就是想让学生参与到学校的建设中,让学生获得存在感和参与感。在这过程中,学生会内化学校的校园文化,建筑就成为学生与学校连结的载体。”

image.png

深圳市福田区红岭中学高中部4栋宿舍楼从左到右依次为闻雨斋、观云轩、依泓居、拥翠阁。

旗袍、长袍马褂、鹰羽冠头饰、黑长袍……万名造型多样的红岭师生汇聚在高中部运动场。2011年秋季,第一届红岭创意运动会开幕,成为红岭创意校园的一部分。不同于传统的运动会,这个创意运动会相当有新意。刘仁淮指出,若按传统的运动会入场式,局限了学生展示才艺的机会。“我们就框了几个主题,如城市运动会、民族运动会,让学生在指定主题内发挥他们的想象空间,让孩子们的心中有国家,也可以叫做国家认同教育。”

自第一届运动会以来,创意运动会已成为每年红岭中学坚持的传统。2019年,创意运动会加入了小学部,一校五部的学生穿上由各班设计的班服或者代表着城市特色的服装。学生所代表的城市里,不仅有成都、香港、开罗等熟悉的城市,还有如达累斯萨拉姆、金沙萨等罕见的城市。

image.png

深圳市福田区红岭中学创意运动会开幕式。

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 “基础教育旗舰”为特区建设输送人才

随着经济的发展进入快车道,深圳对人才和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升级。“来了就是深圳人”的口号,更是吸引了省内外一批批人才驻扎于深圳进行创业、生活。深圳教育如何支撑特区发展,来满足不断增长的学位和优质教育资源需求?

红岭中学走在深圳前列,于2015年4月整合“一校五部”教育资源,成立了红岭教育集团,开始集团化办学的改革探索。

近年来,在新高考体系的改革推动下,红岭对课程进行了整合及提升,课程得到系统化、模块化发展。红岭中学高中部部长郭树英介绍,学生的课程可分成基础必修课程、拓展延伸课程以及自主特长发展课程三大类型,如在拓展延伸课程方面,学校就开发了无人机课程、走进红树林课程等。

硬件设施方面,学生可在新开设的未来教室用平板电脑与老师的教师端进行多屏幕的互动,学生的相关情况能迅速反馈到老师手上。不满足于课堂实验的学生还能向学校申请在实验室进行完整的操作,去完成对科学的进一步探索。在校园活动方面,每年学校会开设60-80个社团,学生和老师都可根据个人兴趣自主申请开设社团。

image.png

深圳市福田区红岭中学高中部。

学生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多样化的课程和校园活动,更离不开优秀教师的引导。郭树英说,学校创立了全国首个“学生成长支持中心”,从学生品德、生理、心理、特长、未来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定制个性化成长的方案。

红岭的办学规模和师资力量逐年壮大,身处深圳特区的红岭学子有着广阔的见识与多样化的选择。彭宾表示,“以前的学生非常淳朴,家长也不会对孩子的教育有过多的干涉。身处在信息化时代的学生思维活跃、视野宽广,这对老师的要求反而是更高了。”

目前,学校招聘了6位博士,有5位正高级教师、6位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占师资比例一半以上。红岭中学的青年教师占比数量极大,学校对青年教师的培训也是按体系进行。

在教学成果方面,红岭达到高考高分优先投档线以上的学生人数,已经连续7年全市第一,为深圳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

image.png

深圳市福田区红岭中学石厦初中部。

image.png

现在的深圳市福田区红岭中学园岭初中部教学楼。

集团化办学 打造智慧校园 率先回答“教育现代化之问”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年,而红岭陪伴特区走过了39年历程。39年来,红岭从艰苦创业到初具规模,再到优质办学,与深圳教育一同高速成长。

集团化办学5年来,红岭教育集团在整体体制改革、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以及学校管理体制变革方面都取得了高质量发展。在不断的思考和探索后,红岭师生和家长有一个共同的愿景——在2025年实现红岭教育现代化。

image.png

深圳市福田区红岭中学2025年要建成世界一流的设施环境、全国领先的办学体系和深圳派头的质量目标。

红岭中学校长张健说,“红岭已经通过艰苦的创业和规模扩张,为很多深圳孩子提供了个性化的教育,未来我们要参照现代化未来学校的空间设计,建成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校园环境,包括与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环境。此外,要形成一套领先于全国的办学体系,整个课程体系按照跨学科、项目制教学,让学生在体验和探究中学习与成长,给孩子创造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我们还要完成深圳排头的质量目标,这个质量目标的根本就是要从课程体系的不断的建设和完善入手,给孩子们提供一个能个性化自主成长的平台。”

张健向记者描绘了他心中的红岭现代化蓝图:学校将成为一所“互联网+教育”为形式的智慧教育,建造一个一切以师生用户体验为根本、“面向人人”的智慧化校园。学生有大数据的支撑来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跑道”。同时,老师可运用技术手段和大数据来改变教学方式,以提升教学水平,着力提升学生的体育素质、艺术素质和科技素质,并给每一个学生打造独一无二的课程。

image.png

深圳市福田区红岭中学(红岭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校长张健介绍红岭未来2025年的办学目标。

image.png

深圳市福田区红岭中学实验小学航拍图。

爱国,慎独,求实,创新!红岭校训,深刻在每个红岭人心里。红岭中学走过的39年历程,是深圳特区40年教育的一个缩影,也是深圳精神在教书育人方面绽放出的独特光芒。

[编辑:刘诗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