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是一座日新月异包容开放的城市
2020-08-14 07:51
来源: 深圳特区报

深圳是一座日新月异包容开放的城市

人工智能朗读:

原标题:特区40岁生日之际,部分长期居住深圳的老外分享自己的鹏城故事,齐声点赞:

深圳是一座日新月异包容开放的城市

   

“我和深圳”外籍居民圆桌茶叙会上,6位外籍人士分享了自己与深圳的故事,其中一位以现场连线方式分享感受。深圳报业集团记者 李伟文 刘旭东 摄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0年08月14日讯(深圳特区报见习记者 宁若鸿)“深圳是包容开放的”“深圳是一座日新月异的城市”“深圳是充满梦想的地方”……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之际,来自美国、德国、印度、澳大利亚、瑞典的6位“深圳通”相聚“我和深圳”外籍居民圆桌茶叙会,畅谈自己与深圳的故事。

“今天,我们促膝而谈,回忆我们和深圳的点点滴滴,以茶会友,一起为深圳经济特区送上40周年生日祝福!”12日,随着南山区招商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主任魏婷婷致辞结束,6位外籍居民的故事娓娓道来,包容开放、日新月异、舒适宜居的深圳城市风貌在老外的畅谈中逐渐展开、细节生动、引人入胜。

包容开放:来了就是深圳人

加里·伊丝来自美国,曾担任多家国际知名企业商务顾问、培训师。2006年初到中国,他游历了北京、西安、乌鲁木齐等很多城市,深深被中国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所吸引,但与深圳的相见却并非一见钟情。

“实话说,第一次来深圳时并没有特别喜欢这里,因为我从洛杉矶来,这里的高楼大厦没有什么特别的,没有新鲜感。”

加里·伊丝在朋友的建议下再次回到深圳,来到南山区,在几个月的时间内爱上了这座城市,亲身体会到“来了就是深圳人”。2011年,他曾一度去上海工作。“一份不错的工作,可观的薪水,但我怀念深圳这座开放的城市,9个月后我又回到了深圳。”加里·伊丝说。

加里·伊丝热衷于把深圳介绍给更多的人,并帮助他们融入这里的生活。2009年,他惊讶地发现深圳竟有着百余座公园,于是专门编写了一本导游册,介绍深圳的公园。根据外国的习俗,他在圣诞节、复活节、感恩节、万圣节等节日举办文化活动,让在深的外籍居民也能找到归属感。有一次,他被问到哪里可以看“超级碗”橄榄球赛比赛,这个简单的问题让他产生了新的想法,并开始做自媒体Shekou Daily,从到哪里看比赛,到汉堡、披萨等美食的测评介绍,他帮助外国人找到更多休闲娱乐的好地方。渐渐地,他不再满足于简单的生活介绍,并开始翻译一些外国人可能感兴趣的新闻故事,让看不懂中文的外籍人士也能了解这里的新鲜事。

“深圳对于外国人集聚的社区提供了非常多的帮助,比如翻译、法律咨询。这些都有助于文化的交流,让不同的文化融合起来,把人们团结起来,让外国人在这里找到家的感觉,有可以信任的人,有能去的地方。”加里·伊丝说。

来自德国的杰罗姆·沃茨也爱上了深圳包容的氛围。2013年他在深圳开了自己的第一家餐厅,这家餐厅不仅面向外国人,也面向中国顾客。“因为我们想将我们的文化带到这个国家,这个城市。”他说,7年过去,他从没后悔自己当年的决定,并表示在这期间得到了市政府和当地社区的巨大帮助和支持。在他眼中,深圳是一座非常特别的城市,这里有创业精神,欢迎外籍人士,人们在这里可以进行创造并有所作为。

日新月异:名副其实的高科技城市

来自瑞典的福克·恩格霍姆说,自己在深圳从未因语言问题而困扰。“在这里人们有更大的眼界,只要你有能力,你来自哪里并不重要。”他认为这是深圳非常好的城市品质。福克·恩格霍姆也注意到现在国外对中国有一些误解,“人们需要来到这里,看一看真实的中国。”他说:“来到过我的办公室,看到过中国和深圳的人回到欧洲、美国后,没有人会对中国抱有同样的偏见。”

福克·恩格霍姆从小因为功夫而对中国非常感兴趣,一直希望对这个国家有更多了解。之后他在清华读书,并于2006年来到深圳,创建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主营社会营销产品。他认为深圳是一座有着企业家精神的城市,“像我这样热爱商业的人很难不爱上深圳。”

他眼中的深圳是一座快速变化的城市,“现在人们不会再将深圳视为一个有廉价劳动力的城市,而是一个绝佳的售卖产品的地方。”他笑言深圳的变化比瑞典快很多,并相信今天的深圳也会是更多变化的开端,“很难明确地说深圳有什么变化,因为深圳正在改变,但没变的是深圳人的精神,开放而热情。”

来自印度的拉利特·沙玛已在深圳居住22年,是最早来深圳的印度人。疫情并没有阻挡他和深圳的缘分,经过数个月的努力他终于回到中国,目前正在居家隔离,并通过视频和现场的朋友分享了他的故事。作为亲历者,他眼中的深圳已与当年完全不同:1998年来到深圳的时候,深圳还在学习中,而如今,在很多领域,深圳已经走在前面,成为AR和VR开发以及无人机等领域的领军者,成为名副其实的高科技城市。

舒适宜居:深夜走在哪个角落都是安全的

“China中国,China广东,China深圳!”来自澳大利亚的戴夫·雅各布斯今年已经72岁了,第一句发言便庄重有力地表达了自己对中国、广东、深圳的情感。他从2003年就来到深圳,在南山经营着两家特色酒吧,为多个外籍社群提供活动交流场地。

戴夫·雅各布斯从便民设施、医疗卫生、政府政策、公共交通等几个方面分享了20余年来在深圳的各种见闻及感受。他看到了便民设施持续并引人瞩目的提高:建筑物和基础设施风格各异、总体规划清晰有力、综合性的住房、商业、娱乐和健康设施,还有明显改善的空气质量。

医疗卫生系统对于年事已高的戴夫·雅各布斯十分重要,他表示深圳在诊断、治疗、药物等方面有良好配合,医院与诊所高效结合,针对突发事故有更好的应急响应,医疗费用也支付得起。

戴夫·雅各布斯切实感受到了更为高效的政务与法律系统,良好的社会治安,以及愈发便捷的公共交通。“这是一个传奇的故事,深圳有着世界领先的地铁系统、出色的道路网络。”他说,“我爱骑自行车,非常喜欢这个在世界都领先的绿道网络。”

来自美国芝加哥的凯文·艾伦·阿维森同样非常享受自己在深圳的生活。他第一次来深圳就感慨于这里的安全、干净和舒适。“你可以在深夜走在深圳的任何地方,从来没有被骚扰过,这对我来说难以置信。”

阿维森2012年就来到深圳,是第一个在华强北有铺位的外国人。这段经历给他非常大的触动,“我从未因为外国人的身份而被要求支付额外的钱,或者被当地居民侵扰,相反,政府和我身边的人都在鼓励我经商。”他感慨道,“世界上没有哪个地方会像中国和深圳那样鼓励创业精神”。

最后,阿维森动情地说:“共同成长是深圳非常美好的精神,我非常感谢深圳人鼓励外国人来到这里,让我们有机会分享你们的梦想。” 

[编辑:刘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