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荏苒,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已经40年了!
放在人类历史长河中,40年只是短短一瞬,但在深圳经济特区却实现了从一个边陲农业县到现代化大都市的华丽蜕变,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发展史上的“深圳奇迹”。
奇迹从哪里来?
改革开放。今日看来,改革开放早已是共识、是大势,是强国富民的正确之路,但在时常掀起“姓社姓资”争论的年代,推进改革开放并没有想象中那般容易。如果没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特别是关键时刻的领航定向,没有一代代改革家拎着乌纱帽坚定搞改革,深圳也许就是另一番模样。
1987年,深南大道全线贯通。许光明摄
但深圳做到了。从蛇口“开山炮”的历史巨响、发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时代呼声,到敲响新中国土地拍卖“第一槌”、推动劳动用工改革、创建证券交易所,再到新时代践行高质量发展要求、全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40年来,深圳经济特区在解放思想中冲破束缚,在改革实践中敢为人先,闯出了千余项全国“第一”,跑出了令世界惊叹的速度和风采。
只有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才能收获别样风景。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深圳在荆棘丛生的前进道路上“杀出一条血路”,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闯出一条新路”,向世人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勃勃生机和光辉前景。
40年是一个值得回眸的重要节点,也是深圳经济特区继往开来的新起点。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面对日趋复杂的国际环境,面对更加繁重的发展任务,今天的经济特区面临着重起步、新定位、再出发。
如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勇当尖兵,如何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新鲜经验,如何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走在前列并被赋予崇高使命的深圳,有责任也有能力率先破题,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勇毅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勇做驶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辉彼岸的第一艘“冲锋舟”。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下一个40年,深圳经济特区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更大,面临的风险和考验也更大,甚至还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险滩暗礁,只有继续“特”下去,甘当“拓荒牛”,敢于“吃螃蟹”,一直站在时代的潮头,才能避免“特区不特”,再创特区辉煌。
经济特区靠什么继续“特”下去?
答案依旧是改革开放。如今,发展和改革开放已经高度融合,发展前进一步就需要改革开放前进一步,改革开放不断前进,也能为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而现在改革开放已经进入深水区,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一点都不亚于40多年前。一是国内外发展环境已经发生深刻变化,新的问题和矛盾层出不穷,改革开放的“任务单”比较长、“时间表”比较急;二是今天的改革多是难啃的硬骨头,需要刀刃向内、自我革命,需要改革智慧、方法创新,过去一些行之有效的改革路径可能已经不适用了;三是一些人改革动力不足,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沾沾自喜、止步不前,甚至衍变成了改革的阻力,或假改革之名谋集团私益。
在深圳“开门见绿,推窗见园”是生活常态 福田融媒中心拍摄
因循守旧没有出路,畏缩不前坐失良机。面向未来,深圳经济特区必须坚守改革开放的根与魂,牢记党中央创办经济特区的战略意图,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勇于涉险滩、破坚冰、攻堡垒、拔城池,始终站在改革开放最前沿,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先进城市之林,为全国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经验。
四十不惑,重新出发,勇担使命,再立新功!(丁建庭)
作者简介:丁建庭,南方日报评论员,评论专栏作者,南方日报社论主要执笔人,南方+客户端《叮咚快评》栏目主持人,广东广播电视台《民声热线》栏目点评嘉宾。
栏目说明:
深圳,改革开放的最前沿,由一个默默无闻的边陲农业县变成了如今的创新型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这座城市无疑是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辉煌成就的一个缩影。
“评说深圳四十”栏目,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之际,邀请国内外知名媒体评论员,阐述他们对深圳建设历程的观察理解,以此来全方位解读这座奇迹之城的崛起密码,并展望改革开放的伟大新征程。
欢迎投稿,期待社会各界人士的参与、点评和分享。
联系方式:51937737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