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自贸区】江苏三大自贸片区差异化发展 共耕创新开放“高产田”
2020-09-05 17:49
来源: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人工智能朗读:

【行走自贸区】江苏三大自贸片区差异化发展 共耕创新开放“高产田”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5日讯(记者宋雅静)2019年8月30日江苏自贸试验区正式揭牌,强调高标定位、高点起步,推动集成超越、后发先至,努力建设“国内一流、国际公认”的自贸试验区。记者在“行走自贸区”网络主题活动江苏自贸区云座谈会上获悉,一年来,南京、苏州、连云港三个片区着重差异化发展、特色发展,制度创新成果丰硕,各方面都取得了阶段性的重要成效。

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江苏自贸区全力支持三大片区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1-7月,江苏自贸试验区完成进出口总额3207.7亿元,占全省13.3%;自贸试验区实际利用外资15.2亿美元,占全省11.1%。同时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着力打造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为主攻方向,提升创新链、价值链;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推进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南京片区紧扣“两区一平台”

建设“国际重要创新策源地

相关负责人在会上介绍,一年来,南京片区紧扣“两区一平台”定位,把建设“国际重要创新策源地”作为片区的首要任务,在创新要素集聚、知识产权保护、人才高地建设等方面不断深化探索、打造亮点、彰显特色。

加速创新主体集聚。探索新型研发机构特色发展模式,先后引进南京大学祝世宁院士团队等核心专家队伍,累计备案新型研发机构61家,约占全市的四分之一,累计孵化引进科创企业960家,培育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共83家。面向全球定向延揽尖端技术和人才,集聚各类高层次人才及留学归国人员超过5000人。

优化创新平台支撑。集成电路方面,南京片区有国内首个覆盖全生产要素的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华东地区规模最大、标准最高的EDA计算中心。生命健康领域,南京片区有亚洲最大的基因测序中心、质谱分析中心,国内最大的生物样本中心和健康数据中心。片区通过平台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和创新技术支持。

营造一流创新生态。构建“一网一厅”科创企业服务体系,根据企业发展的阶段特点精准推送扶持政策,提供金融、知识产权等服务。加大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力度,针对灵雀企业、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的不同特点,提供“新创融”项目、市级民营企业转贷互助基金等特色服务。打造与“国际等高”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设立首个自贸区原创知识产权保护平台,为片区提供优质服务。

苏州片区强磁力效应加码

国际资本持续看好

相关负责人表示,一年来,苏州片区突出开放合作、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在聚集全产业链集成创新、提升企业获得感、优化营商环境三方面发力。

聚集全产业链,开展制度集成创新。聚焦生物医药“一号产业”,全国首创进口研发(测试)用未注册医疗器械分级管理,被评为国务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最佳实践案例”;推出产业用地分段弹性年期(10+N)出让,支持生物医药企业设立跨境资金池和扩大外债额度,出台生物医药产业专项人才政策。苏州片区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位居全国首位,产业高端人才数等五项核心指标在全国占比超过20%。聚焦集成电路产业,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开展高端制造全产业链保税模式改革试点,今年1-7月,试点企业实现进出口增长211%,拉动片区集成电路进出口增长23%,规模占全国10%。同时,在全国首创保税检测区内外联动模式,加快建设材料科学姑苏实验室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生物医药等三大新兴产业总产值增长20%。

坚持企业需求导向,提升企业获得感。发布全国首个电子劳动合同标准,单家企业年均成本可节省100万元。“空运直通港”快速通关新模式最高可降低企业物流成本1/4。推出“关助融”惠企举措,63家小微外贸企业获得贷款信用额度30亿元。出台高新技术企业奖励操作办法,对经认定的苏州片区高新技术企业,参照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给予奖励。

坚持亲商服务,优化营商环境。一年来,推动“放管服”改革,政务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单事项办理时限压缩35%、材料压缩14%、环节压缩33%。设立全省首个外国人才工作许可证、居留证件办理专窗,办理时间缩短40%。全省首推综保区网上核销电子账册试点,企业核销时间缩短60%。出台“营商环境新30条”,一大批举措属全国首创或领先。

在自贸区强磁力效应和“苏州最舒心”营商环境金字招牌吸引下,国际资本持续看好苏州片区、加码苏州片区。参天全球眼科制药基地等一批重点项目落地,强生超清内窥镜等一批产线首次引入中国,微软研究院二期等一批总部、研发中心和服务业项目在片区落户。其中生物医药产业增速超过20%,产业竞争力在全国高新区名列第一;创新型企业数量等五项指标均占全国20%以上,苏州片区正加速成为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地标核心区。

连云港片区紧紧围绕三大功能定位

发挥海港优势打造开放门户

相关负责人介绍,一年来,自贸试验区连云港片区紧紧围绕建设亚欧重要国际交通枢纽、集聚优质要素的开放门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合作交流平台等三大功能定位,积极抢抓历史机遇,充分发挥制度创新“新高地”、改革开放“试验田”、对外开放“最高平台”作用,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推进、高效率落实,加快打造具有连云港特色的自贸试验片区。

坚持精准高效,务实工作举措。组建了“一带一路”、“中华药港”等11个专题工作组,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印发《促进自贸试验区连云港片区发展的若干意见》,制定“1+8”产业发展政策,新增财力市级留成部分全部用于支持科技创新、港航物流、贸易升级、人才保障等重点领域。海关、市场监管等市级部门出台了22项扶持政策,形成了支持改革试点任务落地落实的政策体系。

探索先行先试,攻坚重点任务。江苏省实施方案明确的132项任务中涉及连云港市的有128项,已完成或正在推进120项,有效实施率达94%。国务院前六批复制推广经验正在全面落地。结合连云港特色制定出台《连云港片区建设实施方案》,明确190项任务。细化年度建设任务,并纳入全市综合目标考核,确保责任落实到位。

围绕企业诉求,持续开展创新。加快建立企业需求征集平台和办理信息反馈制度,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出台《制度创新成果奖励办法》,建立信息收集、总结提炼、协同会商、征求意见、扎口上报的“创新案例”培育流程,同时引入商务部研究院作为第三方,对连云港市制度创新案例进行专业指导。

狠抓重点项目,展露现实模样。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举行自贸试验区推介活动,累计签约过亿元项目103个。先后举办两次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慧智新材料、云汉智能科技、中远海运LNG装备等一批新兴产业项目开工建设。“一带一路”供应链基地、中科院能动中心、“一带一路”大数据共享交换试验区等省级重大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国内首艘南极磷虾专业捕捞加工船已开赴南极,磷虾高值化产业园、自贸试验区医院、国际双语学校等一批配套项目正在推进。

聚焦亲商惠民,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承接省级首批171项管理事项下放权限。开展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改革,企业开办流程、便利度居全省前列,开办耗时已全面压缩至2个工作日。成立自贸试验区巡回法庭,创新推广企业非诉讼纠纷化解“管家服务”,提升片区法治化水平。简化一、二类外贸出口企业出口退税审核流程,实行出口退税“先退后核”。先行先试一般建设工程施工“免许可”、市场监管领域容错免罚等多项举措,创业氛围进一步激发。

[编辑:马静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