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英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的历史,是一部党团结带领人民为推进“伟大社会革命”而接续奋斗的历史。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意味深长地指出:“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今天,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回看近百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接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的光辉历程,有助于弄清“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把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哪里来,要向何处去”这个时代问题,从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不移地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
(一)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不久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党自创建时起就秉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宇宙论和社会革命论”。1921年7月召开的党的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大会通过的党纲明确规定“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因而党天然地肩负着“实行社会革命”的政治使命。此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踏上了为“实行社会革命”而不懈奋斗的历史征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实行社会革命”的主要实践形态和实现方式,用毛泽东的话来说就是:“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
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革命政党,我们党是一个致力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型政党”。然而,我们党诞生于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要完成自身肩负的“实行社会革命”这个政治使命,首先必须完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执政使命。具体来说,就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实行社会革命”进程中,既要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奋斗,又要变革落后的社会制度和生产方式,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奋斗。这个历史重任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就能完成,必然经历一个漫长而艰苦的历史过程,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必须为之砥砺前行、接续奋斗。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经过28年浴血奋战,胜利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解决了近代中国社会面临的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这两大主要矛盾,结束了国家四分五裂和广大人民群众备受剥削奴役的悲惨状况,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从而创造了世界革命历史上的“中国革命胜利奇迹”,使中国社会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
(二)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在这个历史阶段,我们党“实行社会革命”的实践形态和实现方式也随之发生重大变化。
在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过程中,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就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顺利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确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而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1956年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宣告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明确提出了党和国家今后的根本任务和路线方针。这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开始独立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需要强调的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后,虽然作为阶级斗争对象的剥削阶级在社会上已不存在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党肩负的“实行社会革命”的政治使命就已完结,而是意味着我们党领导人民开始了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行社会革命”、大规模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在此过程中,我们党和国家取得了巨大建设成就和重大理论成果。比如:在国家建设成就方面,初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和工业体系,创造了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初步培养了一大批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在治国理政理论探索方面,提出了“论十大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等重大理论观点,积累了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这些重大实践和理论成果,为中华民族实现从根本扭转命运到持续走向繁荣富强,为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理论准备和宝贵经验。
(三)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判断时代大势和中国实际情况,紧扣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既坚持“老祖宗”,又坚持解放思想,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内涵和社会主义发展规律,从而开辟了我们党领导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行社会革命”的新征程。
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真正的革命都是社会革命,社会革命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为基础,不仅仅是一种破除旧的政治上层建筑的社会运动,更是一种新的社会建设运动。我们党秉持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自改革开放之初就郑重宣告: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的、深刻的革命。这意味着进入新时期我们党领导人民“实行社会革命”有了新的实践形态和实现方式。邓小平更是明确提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使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获得解放,这是革命,所以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在新时期,改革开放作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人民“实行社会革命”的实践形态和实现方式,其本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场“新的伟大革命”成功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使我国在短短几十年时间里就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四)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庄严宣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郑重提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场伟大社会革命,要求我们必须时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意味着我们党把“实行社会革命”推进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崭新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四个伟大”全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以强烈的政治勇气和责任担当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我们党在“伟大自我革命”的锻造中变得更加坚强有力;与此同时,以巨大的思想自觉和政治智慧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又一次历史性飞跃,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进程中,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续写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前所未有地接近伟大复兴目标。
回望“伟大社会革命”的光辉历程,我们可以深刻地发现: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到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近百年来我们党的奋斗实践中都贯穿着“实行社会革命”这个鲜明主题;从历史角度来看,这个主题恰是贯穿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大逻辑”。而且,我们从中还可以深刻体悟到: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从胜利不断走向新的胜利的核心奥秘,就是接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
在新时代奋斗征程上,对于9100多万共产党员来说,必须自觉践行初心使命,坚定革命理想和革命斗志,敢于革故鼎新,勇于担当作为,不断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从而把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已经进行了99年的“伟大社会革命”一以贯之地进行下去,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