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网观察 第266期|“我想静静” 总算有希望了
2020-10-28 16:55
来源: 深圳新闻网

深网观察 第266期|“我想静静” 总算有希望了

人工智能朗读:

深网评论员 晓之

近日,上海地铁车厢贴出了“使用电子设备时禁止外放声音”的告示。12月1日,新修订的《上海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以下简称《守则》)将正式实施。此次修订新增了针对手机等电子设备声音外放的禁止条款。

随着短视频的流行,很多人对其爱不释手,往往选择通过外放的形式来观看。夸张的声效、离奇的剧情,电子设备声音外放会对身边的人造成不良影响。在闭密的车厢外放声音,“爽”了自己,“苦”了他人。在乘车时有看视频、听音乐等需求固然可以理解,但车厢属于相对狭小、封闭的公共空间,高峰时段,难免拥挤,任何声音都会被加倍放大,若图一时方便,不戴耳机外放,势必给他人带来烦恼,其他乘客的乘车体验必然大打折扣。

在公共场所尊重、不打扰他人,是个人素养的体现,也是现代城市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营造安静的乘车氛围,大部分乘客有着相同的诉求,从这个角度而言,禁止电子设备外放,既符合公共利益的需要,也让每一位乘客受益。另一方面,文明的习惯在于养成,《守则》的出台,能在一定程度上倒逼市民提升个人素养,培养市民的现代城市文明意识,自觉养成在公共场合不打扰他人的文明习惯。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守则》的出台,绝不能停留在宣传、倡导的层面上。文明素质的提升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在于长久之治,要杜绝列车车厢电子设备外放、大声喧哗等不文明现象,营造安静的乘车环境,更应建立严格的监督和合理的处罚机制,如设置车厢巡查监督员、开通举报通道呼吁群众参与监督,对违反《守则》的乘客进行处罚和教育等,进一步提升《守则》的约束力和震慑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严格执行《守则》的同时,对于老人、小孩、听力障碍等特殊群体的处理,还需因地制宜。对于此类群体,可适当降低处罚力度,以帮助、提醒、教育等手段为主。追根究底,《守则》的出台是为了提升城市文明,而对于特殊群体的照顾与关爱,同样是城市爱心与温度的体现。

《守则》的出台,对于深圳而言,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目前,深圳在地铁与车厢设置了“使用电子设备时禁止外放声音”的语音提示,但由于缺少强制措施,外放声音的现象仍屡见不鲜。

作为一个地铁大市,今日,深圳有4条地铁线同步开通,地铁运营总里程增加到411公里,搭乘地铁已经成为深圳市民日常工作出行的首选方式。希望有更多的城市能借鉴上海的经验,打造“静音车厢”,保障市民“想静静”的基本权利,提升公共交通的文明素养。


相关报道:

武汉地铁新规:车厢内使用电子设备外放声音将被罚200元

一男子被提醒勿外放声音后辱骂列车安全员,被行拘5日!

女子竟在地铁车厢内啃饼、跳操!网友坐不住了…


往期内容:

深网观察 第265期|环境好了,野生动物就“回家”了

深网观察 第264期|日常生活不能被扫码“包圆”了

深网观察 第263期|当心网络招聘“馅饼”成陷阱


[编辑:战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