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滇黔桂石漠化片区县、广西深度贫困县,这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的一顶顶“帽子”。如何让生活在“九山半水半分田”土地上的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全国人大代表、融水县长马空的回答是:大苗山的绿水青山,就是一座挖不尽的金山银山,必须紧紧依靠产业,走出一条生态扶贫产业之路!
到了11月,大苗山的人们穿上了厚厚的衣服。然而,除去凛冽的山风,单是那满眼连绵不绝的绿,很难让人看出冬季已然而至。
融水县成立于1952年,是全国最早成立、广西唯一的苗族自治县,成立之初名为“大苗山苗族自治县”,所以“大苗山”也是融水县的别称。
绿水青山,是大苗山一年四季的风景。良好生态,是大苗山的良好健康状态,也是大苗山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深厚基石。
如何让生活在“九山半水半分田”土地上的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全国人大代表、融水县长马空的回答是:大苗山的绿水青山,就是一座挖不尽的金山银山,必须紧紧依靠产业,走出一条生态扶贫产业之路!
正视短板,主动作为勇担当
由于发展起点低,投入欠账较多,“十三五”期融水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有156646人,198个行政村中有115个是贫困村。
“我们要时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10月17日,在融水县“第七个国家扶贫日”集中宣传活动中,马空掷地有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能守着金山缺吃穿!”
融水20个乡镇数百个村屯,都有马空的足迹。通过一次次调研,一次次思考,马空对融水的短板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基础设施条件差、贫困程度深、部分干部和群众主动意识不强。
面对这些“短板”,马空与四套班子成员充分讨论,形成了破解的共识: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县发展大局,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旅游发展、新型城镇化、生态工业和招商引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有机结合,深入实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农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兜底保障等措施。同时,不断加强整合帮扶力量,将全县优势力量、优质资源向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村聚焦,向解决脱贫攻坚重点难点问题聚焦。
大苗山贫困的最大根源之一是投入不足、历史欠账过多。要想彻底拔除“穷根”,就是要加大发展投入,不断改善发展基础设施。
半水半分田,山高路又险。要致富,先修路!要发展,干项目!然而财政资金就是对于动辄投资亿元的基础设施项目来说,就是杯水车薪,因此项目资金就成为发展的关键。
“不敢和不会融资的县长是不合格的!”面对困难,马空积极主动对接金融有关部门,研究探索规范化的融资方式,推进市场化融资。2017年以来,融水县通过市场化融资等方式获融资36亿元,有效缓解了项目投资资金难、项目推进难的问题。马空还坚持“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充分用足用活各项政策,县财政精准扶贫专项资金每年增长20%,撬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脱贫攻坚。
经过多年努力,脱贫攻坚时期成为融水县农村公路发展史上建设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行业亮点最多的时期,融水县先后荣获“四好农村路自治区示范县”“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称号,发展也步入快车道——2016年至2018年,融水县连续三年荣获“广西科学发展先进县”,是全区唯一获此荣誉的贫困县。
立足生态,突出特色抓发展
“由于‘欠发展’,融水县反而幸运地保留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独具特色的地方民俗文化,有了后发展的空间与优势。”马空清醒认识到,大苗山的绿水青山,就是一座挖不尽的金山银山,融水县必须走一条生态扶贫产业之路。
除了接力发展好竹木产业,马空还结合脱贫攻坚与市场需求,推动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短产快”的特色种、养殖产业,以满足贫困群众增收需要和市民对健康的追求。
“竹韵荪香”之绩充分反映了融水生态之功。元宝山脚的香粉乡“竹韵荪香”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通过发展食用菌繁育、竹荪生产与加工,打造柳州螺蛳粉优质原料木耳生产基地、乡村民宿旅游等休闲农业,带动周边8个贫困村、285户贫困户855名贫困群众参与产业发展,人均月收入稳定达到5000元以上。
撸起袖子加油干,苗山到处笑声传。近年来,融水县以“党支部+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等模式,加快发展杉木、香猪、鱼、优质稻、食用菌等五项优势特色主导产业以及茄果类蔬菜和鸭特色产业。目前全县发展有农民专业合作社916家,家庭农场105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2家。
2019年,融水县入选全国100个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香粉乡入选全国298个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2020年,融水县持续加大特色产业发展力度,安排产业奖补资金1.99亿元,引导2.77万户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特色产业覆盖率达98.2%。
大苗山还有“百节之乡”美誉,芦笙斗马名气海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马空认识到,进一步延长旅游产业链,借助旅游扶贫这面“帆”,优化“旅游+”“+旅游”模式,方可带动贫困群众增收,从中获取更大效益。
“我们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在发展现代农业和文旅产业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突出农民主体地位,把保障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马空表示。
近年来,融水县紧紧抓住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和创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契机,围绕“以一个龙头景区,带动一片乡村旅游,带富一方百姓”的发展思路,加快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全力打造旅游扶贫示范点。
经过不懈努力,成功打造了双龙沟、老君洞、梦呜苗寨、荣地侗寨、七彩农场等一批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精品景点景区、乡村旅游区,以及中国·融水苗族芦笙斗马节、金秋烧鱼季等节庆活动品牌,实现贫困户就业方式和收入来源多元化,引导贫困群众走上了“以旅富民”的新路子。
2019年,融水县接待国内外游客887.85万人次,是2016年的两倍,实现旅游总收入104.39亿元,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6.43%。2016年以来,全县2.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通过旅游实现脱贫致富,旅游业已成为助推融水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
心系群众,坚持奋战在一线
天越冷,越要问冷暖;人越穷,越要强发展。几年来,马空走遍了全县115个贫困村,走访了千余户贫困户,查民情,取民意,谋发展。
马空始终把脱贫攻坚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在联系贫困群众上,他坚持到融水县脱贫攻坚主战场,最边远、最贫困的融江片区挂点联系贫困村和贫困户,尽自己最大力量为贫困群众解决困难。每个月至少抽出5天时间专门用于扶贫工作,除了重要会议、培训和外出招商,他几乎都在基层一线调研、协调工作。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马空还积极履职,发挥代表优势,收集整理出了关于加大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内贫困群众脱贫帮扶力度、加强易地扶贫搬迁点基础设施配套、加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等一系列建议,对做好贫困地区产业脱贫、加强贫困村屯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和建议意见,向国家层面反映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呼声,积极履行了人大代表职责。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全国人大代表,新时期就是要始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脱贫攻坚的工作责任和情怀。”马空表示,虽然融水县深度贫困村地处偏远,山高路陡,条件恶劣,但融水县绝对不会落下一村一户一人,无路修路、无桥架桥、无水引水,一定让穷山僻壤的山村焕然一新,确保每一个贫困群众在全面小康路上不掉队。
近年来,融水县累计实现150012名贫困人口脱贫、89个贫困村出列,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的28.53%下降到目前的1.63%。
马空表示,脱贫只是迈向幸福生活的第一步,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融水将不断探索建立更加有效、更加长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同时推动基层治理水平和能力不断提升,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策划:王萍、于浩、李小健
记者:李小健、杨洁
责编:舒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