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以全周期管理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
探索符合超大型城市特点和规律的治理道路,需要把全周期管理意识贯彻到城市治理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实现全流程管理、全过程联动、全要素整合。
一是要明确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的目的。“全周期管理”所秉持的生命有机体思想要求我们在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过程中,不能只见物不见人。城市不是冷冰的钢筋水泥,而是人们诗意栖居的温馨家园。城市现代化要考虑物的向度,但更要考虑人的向度。为了谁的问题始终是城市治理现代化首要的和基本的问题。当年在深圳设市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要解决人民逃港问题,让人民不用冒生命危险逃港也能过上好日子。今天我们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也必须确立人的主体地位,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突出问题,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衡量城市治理现代化时,要突出人民群众满意度的指标,让城市的规划、建设、运行和管理始终围绕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让城市真正成为人民的城市。
二是要完善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方略。“全周期管理”所秉持的整体思维要求我们把城市的常规治理和非常规治理结合起来,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方面要处理好日常事务,保证城市正常运转;另一方面也要做好应急演练,提升应对潜在突发重大事件的能力。要以常规治理为基础,把问题和矛盾化解在平时,同时要兼顾非常规治理,不能本末倒置,把主要精力放在“迎接”非常规治理上,总想干大事、立奇功。要把局部性治理和全局性治理结合起来,一方面坚持整体思维,着眼大事、把握大势,加强城市发展的顶层设计和宏观规划,为城市发展提供5年、10年,乃至20年、30年的规划和设计;另一方面也要坚持过程思维,着眼小事,立足当下,加强城市发展的过程管理和微观治理,把握城市治理的阶段性要求,推动阶段性任务的落细落小落实,实现积小胜为大胜。要把“治未病”和攻难病结合起来,一方面要从事物发生、发展的全周期出发,把握超大型城市的特点和治理规律,加强研判,增强预见性,防患于未然或者消除隐患于初始,达到“上工治未病”的效果;另一方面针对已经产生和存在的住房、教育、医疗等老大难问题,要迎难而上,下大气力攻克顽障痼疾、打赢攻坚战。要把权力赋予和责任担当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坚持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探索全周期授权,减少不必要的过程性干预,对于城市治理主体给予充分的信任,让其充分行使被赋予的权力;另一方面权责对等,权力授予到哪里责任担当也要跟进到哪里,实行全周期问责,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以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责任担当,在其位、谋其政、干其事、求其效,切实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要把前期规划与预警、中期建设和应对、后期维护和总结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闭环,做到环环相扣、协同配合、权责清晰、系统有序、运转高效。
三是要抓住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的主体。贯彻全周期管理意识以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关键在人。因此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参与到城市治理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在中国,治理共同体集中表现为“一核多元”的城市治理主体体系。“一核”,即坚持党的领导,超大城市应提升社会风险治理“一盘棋”的意识,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明确部门权责,加强分工协调,推进城市社会风险治理综合执法,形成职能优化、协同高效、权责明确、运转灵活的超大城市社会风险治理体制。“多元”,即充分发挥政府、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共同参与超大城市社会风险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四是要优化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工具。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落实全周期管理意识来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也必须选好工具、用好工具,尤其要充分用好两个工具:一是法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强化依法治理,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城市治理顽症难题,让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各环节和全流程建设,不断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增强城市治理能力。二是科技。因此要充分运用5G技术、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建立和完善超大城市社会风险大数据信息监测预警平台,实现信息采集的全面化、实时化、准确化;建立和完善超大城市信息决策系统,从而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建立和完善超大城市政策实施跟踪系统,有效采集反馈信息,为新的决策提供参考。借助科技手段,把城市治理的各个环节打通,将极大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从而让城市运转更聪明、更智慧。
(作者系深圳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研究中心南方科技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