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2020年12月14日讯 12月13日上午,见到4只流浪猫后,兽医志愿者张昕蹲下贴着猫笼观察。很快,他让助手取来毛毯盖在猫笼上,减少猫咪的恐惧感。
当日,上海首辆社区流浪猫移动绝育手术车现身浦东周家渡街道公共绿地。在约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张昕在绝育手术车上为4只公猫完成手术。
澎湃新闻记者 邹桥 柯颖琨 曹俊杰 实习生 吴琪
消毒、麻醉、保暖,再进行手术
澎湃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移动绝育手术车的车身上贴有“社区流浪动物TNR医疗车”的标识。现场志愿者介绍,所谓TNR,是捕捉、绝育、放归这三个词的英文缩写,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控制流浪猫族群,提高其生存质量。
手术进行中,董阿姨观察车内情况。本文图片均由澎湃新闻记者 张慧 摄
张昕介绍,上海不少小区有爱心志愿者,他们在填写TNR申请表后,有兽医志愿者团队根据情况,定期安排绝育手术。
记者看到,绝育车内部改造为手术室,配备手术桌、麻醉监护设备、照明装置、输液泵、器械包、消毒用品等。张昕介绍,车内与正常手术室有差别,但会做好基础的麻醉、监护、消毒等环节。今后,车内设备也会进行升级完善。
据介绍,麻醉状态下,动物体温偏低,手术中会注意给猫咪保暖;此外,流浪猫容易紧张,车内在消毒后会喷洒有助其放松的信息素;每只猫做完绝育手术后,也会进行车内消毒。
张昕说,手术真正进行的时间很短,对成熟兽医来说,公猫绝育手术只需几分钟,但术前准备和术后观察耗时相对较长。
首场绝育手术进行顺利
上午10时左右,4只流浪猫进入手术车。手术进行前,市民董阿姨仍有些不放心,她叮嘱张昕,要小心猫咪逃跑,“这个猫非常犟,要跑的。”
董阿姨和一同前来的王女士介绍,4只流浪猫皆是公猫,由她们从社区带来。董阿姨告诉记者,其中有一只名叫“妹妹”的白猫,她在小区喂养了许久,但抓捕仍颇费功夫。她在昨夜守到11点,等到“妹妹”出来觅食时,才成功抓到。虽然和“妹妹”相熟,她的手上还是留下了被猫抓挠的几道小口子。直到抓住时,她才得知“妹妹”是只公猫。
还有一只橘猫非常活泼,“为了抓它忙了一晚上”,董阿姨描述,橘猫进笼后又趁着清理猫窝的机会逃出,抓它的那位阿姨只好蹲守到凌晨过后,等它再次出现。
绝育车内部。
手术车停放在绿地较为开阔的地方,车里也被阳光照得很暖和。在手术等待时间里,董阿姨和王女士时不时靠在车窗上观察。她们本来担心车内会冷,但看到车内的医生穿着短袖,便放下心来。
王女士说,如果没有这次为流浪猫免费绝育的机会,她和小区的居民只能自掏腰包。据她了解,一些爱猫的居民自己抓猫做绝育,手术费、车费的开支不小,靠居民自发给流浪猫做绝育不是个长远的办法。
“猫照顾得老好的。”约一个半小时后,张昕从车上下来。他说,手术很顺利,可以看得出,这4只猫平时被照顾得很好,身体也很干净。
有一只猫在术后很快醒来。“就像每个人的酒量不一样,他们也有个体差异。”张昕介绍,如果是家养宠物,一般会在术前做凝血检查,流浪猫暂缺了这一环节,为了预防不确定因素发生,会对流浪猫多观察一会,待半小时到一小时后确定没事,才能放心带离。
手术后,猫咪戴上了保护套。王女士说,会为流浪猫改善伙食,“多喂肉”。
兽医志愿者张昕观察待做手术的流浪猫。
流浪猫生存背后的社区之争
流浪猫打斗、发情期嚎叫等问题时常出现,这让一些小区居民对流浪猫的存在持不同观点。
周家渡慧育公益志愿者沈培平介绍,据其过往观察,受卫生之扰,底楼居民对流浪猫可能有更多反对意见,不少高层居民支持流浪猫在小区生活,因为有猫在,老鼠也少了。
在活动现场,皇家宠物食品的志愿者们向市民介绍救助流浪犬猫知识,派发《流浪犬猫知识读本》和《领养指南》。据介绍,作为上海市文明养宠专项基金联盟单位,今后的活动中,他们也将全程参与。据来自该公司科学技术部的王芳介绍,在知识读本小册子里,介绍了如何判断流浪猫犬、如何救助、捉捕及领养,“要让更多人关注流浪猫犬,科学管理流浪动物,而不只是单纯害怕或讨厌它们。”
一只待做手术的流浪猫。
绝育手术车是否还会推广?
上海市志愿服务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周敏介绍,今年11月28日,“上海市文明养宠三年行动”启动,首辆社区流浪猫移动绝育手术车发布。她希望,明年能在上海募集到更多的绝育车。目前,绝育手术费、药品费用等由上海市志愿服务公益基金会文明养宠专项基金支出。(记者 张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