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佳星
中华饮食的平衡构成了一个“宝塔”结构,谷类、蔬菜和水果占最下面两层,支撑居民的健康。然而,12月23日,科技日报记者从国新办就《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以下简称报告)有关情况举行的发布会上获悉,本来在第三层的猪牛羊肉等摄入近年来持续增加,我国居民膳食脂肪供能比已经达到了34.6%,多于整个日常消耗的1/3。
中华饮食结构中段不再“上窄下宽”,竟也有了“直筒腰”!
惊!我国超过一半成年人超重或肥胖
饮食结构的“直筒腰”带来了惊人的影响。
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癌症中心、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等单位开展了2015—2019年的中国居民慢性病与营养监测,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近6亿人口,形成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表明,超重肥胖率继续上升,成年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4.3%和16.4%。
“居民在外就餐比例不断上升,食堂、餐馆、加工食品中的油、盐应引起关注。”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指出,居民不健康生活方式仍然普遍存在。膳食脂肪供能比持续上升,农村首次突破30%推荐上限,家庭人均每日烹调用盐和用油量仍远高于推荐值,这些都是报告提示的健康挑战。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学首席专家赵文华在解读报告时表示,我国成年居民超重肥胖超过50%,6—17岁的儿童青少年接近20%,6岁以下的儿童达到10%。“可以用“超重肥胖上升速度较快、流行水平较高、全人群均受影响”来描述当前人群的超重肥胖形势。”赵文华说。
脂肪“喂肥”了癌细胞?对付癌症需要预防早诊早治
日前,一项刊登在《细胞》杂志的动物研究表明,高脂肪饮食引起的肥胖,会助长癌细胞的生长,而让肿瘤内部的免疫细胞“挨饿”。
此次报告的数据表明,居民超重肥胖问题不断凸显,居民癌症发病率为293.9/100000,仍呈上升趋势。此外高血压患病率为27.5%、糖尿病患病率为11.9%、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为8.2%、0岁及以上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为13.6%,这些结果与2015年发布结果相比均有所上升。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癌症中心主任赫捷表示,我国癌症有自己的特点,发病前几位的恶性肿瘤大部分是预后比较差的,比如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如食管癌、胃癌、肝癌都是预后比较差的。尤其发现癌症时已经到了中晚期,难以获得好的治疗效果。
赫捷呼吁,要想提高癌症生存率,需要预防和早诊早治是比较关键的。应不断扩大筛查服务供给。目前,天津、上海、浙江等地将高危人群结直肠癌等重点癌症筛查纳入地方公共卫生项目或政府民生项目,免费向居民提供。此外,通过不断提升筛查服务能力,积极探索推广筛查适宜技术,探索符合我国国情、适合我国人群的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模式。
全民关注养生,却没全做对
全民关注养生知识,为什么数据还是显示慢性病发病率在增加呢?
“大家现在都非常关注健康知识方面的书或者App等网上知识,但是有些书、有些网上的知识不一定科学。”国家卫生健康委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常继乐介绍,健康要做好几个基本要领,即每天至少要吃够12种以上的东西,包括主食、副食、水果、坚果等,每周应该不少于25种;把零散的时间挤出来运动,不必安排大块时间;放下手机,关上电脑,和同事、家人、孩子面对面的交流,将对减负、减轻心理压力产生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