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评选的第三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名单公布,其中由华侨城集团运营管理的大鹏所城文化旅游区成功入选,为第三批中深圳市唯一的代表。
深圳大鹏所城文化旅游区
落笔大鹏新区书写文旅融合示范
“沿海所城,大鹏为最”,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的大鹏所城是我国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海防军事古城之一,也是深圳别称“鹏城”的由来,被誉为深圳“文化之根”。
顺应文旅融合大势,2016年10月,华侨城集团与大鹏新区管委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大鹏所城为核心打造集文化旅游、休闲旅游、滨海旅游和度假旅游于一体的高端文旅综合体,推动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建设。2017年11月,包括大鹏所城、较场尾及东山寺在内的大鹏所城文化旅游区正式亮相,为大鹏新区文旅融合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占地约10万平方米的大鹏所城,有着丰富的文物古迹资源,这里有21处全国重点文物建筑、11处遗址及73处未定级文物建筑,以及分布于城内的大片明清民居。除了近百处不可移动文物外,大鹏古城博物馆征集和收藏了可移动文物近800件,包括二级文物4件套、三级文物8件套,件件精品。
此外,大鹏所城还曾涌现“三代五将”赖氏家族、刘起龙、刘黑仔等一批民族英雄与抗日英雄;大鹏军语及由军语演绎的大鹏山歌更成为了语言的“活化石”,当地的祈福文化活动——大鹏太平清醮、大鹏凉帽、濑粉仔、绿丸仔、打米饼等也都成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大鹏所城文化旅游区以大鹏所城厚重文化积淀和较场尾的民宿集群为两翼,齐集了吃住行游购娱等元素,也让这一片区连续多年成为大鹏新区人气最旺的旅游区。
着墨文脉提升追寻传统文化张力
近年来,华侨城集团旗下华鹏公司按照“保护为主、活化利用、综合提升”的指导思路,聘请专家为大鹏所城保护与活化“号脉”,量身定制《大鹏所城文旅融合发展总体方案》,提出了“文化引领,形态、业态、文态‘三态合一’”的总体提升策略,着手编制《大鹏所城文物保护规划》,以此为核心开展保护工作。
华鹏公司致力提升所城南门街风貌,坚持“修旧如旧、原真保护、保护优先、合理利用”原则,对建筑外立面进行修缮,通过夜景亮化照明工程,凸显古城建筑形态;打造东北片区“大鹏历史文化美食空间”及“北门文创空间”,结合海防文化与非遗文化推出“文化授课+手工制作+互动体验”的研学课堂,引入方所书店,建成“大鹏所城24小时阅读体验空间”,在文物保护规则的指引下合理利用现有民居建筑,开设“大鹏咖啡故事馆”,推出别具大鹏特色文创产品,形成场景式的综合文化体验空间。
在持续推进景区业态优化、风貌提升、环境整治并协助推进文保规划落地、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等工作的同时,华侨城力求文物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促进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搭建政府、企业、居民与商家共建、共治、共享的平台建设。
如今,大鹏所城在整体保存传统空间风貌的同时,深化拓展公共服务空间,完好延续社区生活环境,在文旅项目打造方面一直遵循“都市风情、文化内涵、产业特色、市场需求”原则,打造出北门广场文创中心、问山茶空间、方知书院等一批精品。
大鹏所城南门灯光亮化
渲染文化意境注入文旅产业动能
2020年10月,大鹏所城在中国文旅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获得“2020年度文旅创新小镇”奖项;11月,成功入选“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并作为深圳唯一代表,成功入选“2020年度广东省文物古迹活化利用典型案例”。同时,由大鹏新区政府与华侨城深东集团携手打造的刘黑仔纪念馆、大鹏所城海防博物馆、《南海风云》光影秀、刘起龙将军第等多项爱国主义文旅项目的呈现,使得大鹏所城在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中国文化、树立国家意识、凝聚中国力量方面发挥了更加独特的作用。2021年初,大鹏所城文化旅游区还相继推出了印章故事馆、“大鹏所城·有集”精品民宿等新业态和新产品。
近年来,华侨城按照“一个基地,两翼发展”的战略方针,积极响应深圳市“东进战略”和“前海整体发展战略”,重点推进以大鹏所城旅游度假区、光明小镇等为代表的“8+1”重点项目建设,不仅着力于产业发展,为深圳“发展更具竞争力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注入动能;还致力于用艺术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用生态连接自然,用公益回馈社会,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构建充满人文关怀、绿色低碳、和谐共处的美好生活。
结合大鹏新区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集中承载区和建设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的定位,大鹏所城文化旅游区提出了“中国海坊文化之最、南海历史文化地标”的定位。华侨城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助力大鹏所城文化旅游区朝着“世界知名的海防文化遗产小镇”的远期发展目标迈进,将其打造成“山—城—海”一体的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
内容来源:光明日报
记者:严圣禾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发布厅推荐
发布厅邀请您关注“i深圳”
“i深圳”app二维码
“i深圳”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