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

新华社:深汕“飞地”助推“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迸发更大动能

新华社:深汕“飞地”助推“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迸发更大动能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区域协调发展的3.0版本

摘 要

从过去落后的粤东“经济洼地”,到历经体制机制调整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深圳的一块“飞地”,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正展现出强劲增长势头,助推深圳这个“引擎”在带动粤港澳大湾区实现高质量发展中迸发更大动能。

应达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设计、生产、销售石英晶体产品和设备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几年前从深圳宝安搬到深汕特别合作区。“新一年愿望,是希望成为深汕特别合作区的第一家上市公司。”公司副总经理张志敏说,公司去年的销售额超过2亿元,发展态势良好。

来自湖南的刘霞,是应达利的人事副主管,公司为她安排的宿舍就位于著名的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深汕西中心学校的学区内。去年9月,学校招收首批学生,刘霞的两个孩子分别就读小一和初一。“幸福来得太突然。”刘霞说,“我和爱人在一个公司。今年在深汕过的年,这里越来越有家的感觉。”

▲深汕特别合作区一隅。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如应达利一样,不少实体企业从深圳中心城区“迁”到了100多公里外的深汕特别合作区。随着产业空间的扩充、教育医疗的完善,成本降下了、人才留住了,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统计数据显示,深汕特别合作区2020年经济总量同比增长5%。随着腾讯云计算数据中心、华润新一代数据中心、哈工大机器人集团(深汕)机器人创新基地等的相继入驻,机器人、大数据、新材料等产业集群在这里正加速集聚。

同时,这里不少规上产业也在“快马加鞭”建设之中。2020年,深汕特别合作区新增供地产业项目7个,新动工15个,新增规上工业企业6个。截至目前,深汕特别合作区供地产业项目累计96个,其中已投产30个,计划总投资超过528亿元,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近千亿元。

让人很难想象的是,这里10多年前还是粤东的“经济洼地”。

▲应达利公司的产线上,工人清洗分选设备。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广东省汕尾市是革命老区,经济底子较弱。10多年前,汕尾海丰县设立了大朗(海丰)产业转移工业园,当时镇域经济强劲的东莞大朗镇,在“腾笼换鸟”政策背景下,将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这里转移。

随后,这里调整为深圳(汕尾)产业转移工业园,但它由深圳、汕尾两市共同管理,传统机制存在不少治理难题。在广东省的不断探索下,2018年12月,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正式挂牌成立,这块距深圳100多公里、中间隔着惠州市的“飞地”,成为深圳市的一个功能区。

在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等专家看来,明晰治权为一方主体的飞地经济模式,将临时性的合作体制转为长效性、可持续的管理体制,从合作建产业园区,再到合作建设一座城市,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3.0版本。

事实上,深圳长期以来面临城市治理承压明显、发展空间不足等挑战。总面积达468.3平方千米的深汕特别合作区,相当于深圳面积的四分之一,也为深圳带来了新的发展承载平台。

▲小漠国际物流港。深汕特别合作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特区来到了家门口。”而对不少汕尾企业家来说,深汕特别合作区更将辐射带动汕尾的制造业、旅游业等产业,架起大湾区与粤东西北的协调发展“桥梁”。

现在,深圳正根据集中连片和产业匹配原则,采取结对帮扶深汕特别合作区4镇30个村的模式,统筹推进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

在深汕特别合作区(南山)高新产业园,通过深圳“创新高地”南山区的结对帮扶,探索出了“总部+基地”“研发+生产”“智慧+运用”的建设思路。

承接这个产业园建设运营工作的深汇通投资控股公司负责人表示,产业园将引进南山具有高新技术、规模品牌、发展前景的产业项目,计划于3月24日启动土方平整工作。产业园已同步开展招商对接工作,意向入园企业3家,预计年产值10亿元、年税收约6000万元。

文/新华社记者 孙飞

来源:新华社深圳3月16日电

往期精选

17 Mar. 2021

深汕合作区亮相央视新闻:稳投资,“新基建”成“新亮点”

国际范儿,深圳味儿,深汕中心区开建!

望鹏山公园开工!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50平方公里中心区启动建设

再过100天,深汕鲘门海滨百安门片区将颠覆你想象

深汕合作区首个人才公共住房项目按计划按节点有序加快建设

官宣!深汕高铁今年开建,预计5年建成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