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科技大学教育集团(南山)第二实验学校的办学宗旨——“让每个孩子都出彩”,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面向未来的关键能力。为达到这一宗旨,学校始终坚持统整项目课程的体系建构和持续创新。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从2019年起,南科大二实验把PBL(项目式学习)嵌入到统整课程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基于问题的深度学习,推进PBL常态化全员实施,让探究精神成为儿童的生命底色。
上学期,南科大集团第二实验学校3-6年级的同学们通过统整项目课程的PBL小组学习,集结出一批优秀的学习成果及科技作品。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与分享机会,2021年3月8日-12日,学校举办了为期一周的科技节作品展暨PBL项目学习成果路演活动,1-6年级的学生陆续参与,让孩子们在思维的碰撞中收获,在项目的反思中成长。
校长唐晓勇
“我们生活的世界非常奇妙,我们需要用探究的方式去理解它,认识它。我们用实践的方法去感知世界,用探究的方法去理解未来。让探究成为儿童生命的底色,也就是要让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我们最基本的学习方式。从今天开始,周一到周五都有各年级的PBL项目式学习展演,希望我们所有的同学到各个展位中去体验发现,感受科技的力量。”
第一天
●2021/3/8科技节 ●
科技教育是南科大集团第二实验学校的办学特色之一,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本次成果展第一天展示了学校1-8年级的科技成果,包括科学小发明、科学小制作、科学小实验、乐高积木、电子绘画(小报)和中国传统工艺展,通过作品展示、实验演示,互动问答、动手体验等活动充分让学生充分体验科学之美,感受科技魅力。
科技节在创意的帽子秀活动中正式开场
《永动机水循环水车》:基于“水的世界”统整项目课程,三年级的孩子给大家演示了许多与水有关的实验,其中最受欢迎之一的就是永动机水循环水车了。该水车是由若干个废旧塑料瓶回收利用而制成,利用瓶子间空气和水的关系,从而推动小水轮转动。
遥控飞机模型
《遥控飞机模型》:由泡沫板制作机身,机翼较短,尾翼差不多105度,转向原理是双舵机联动两个舵翼。马达17,000转速,1公里的遥控距离,1千克重,三根轨加固杆,前轮可转向可改装摄像头。
《中国传统工艺展》:鱼洗盆,物理学中的共振原理可以解释这一现象。当用双手迅速而规律地摩擦鱼洗盆的双耳时,会产生两个振源。振波在水中传播时,相互间会干涉。这样一来经过多次叠加,能量较大的水珠就会跳出水面。
《搭建创新校园》:由乐高搭建的校园主要建筑,由教学楼、艺术楼和综合楼组成。教学楼借鉴了我们自主研发歼20的外形,艺术楼包括影音、音乐、舞蹈、绘画、雕塑课室,综合楼包括图书馆以及STEM教室,楼顶还配备一个游泳池,这也是我们心目中的美好校园。
《飞往MG星球》:这是学生自己设计的一种锻炼手部平衡能力的一个小游戏,通过旋转小制作底部的两个平衡手柄,旋转到你想要投射的圆圈前面时,可以把游戏机前后摇动让球滑入小孔内,球从左边滑出是失败,从右边滑出是成功。每人有5次机会,3次成功就算赢。
同学们对这些作品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在一片点赞声中落下帷幕。
接下来的四天里,分别进行了三——六年级PBL优秀学习项目专题展演,孩子们在热火朝天的讨论、对话、交流中收获和成长。
第二天
●2021/3/9六年级学科主题 ●
2021
03·09
课程简介
六年级采取分学科定主题的形式开展统整课程教学,立足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学科,以教师自己任教的学科为核心,确立主体目标,链接建筑、美术、地理、历史、礼乐及饮食文化等多个领域,多角度深度探究,从而帮助学生提升读写、逻辑、动手、合作、批判性思维等综合能力。学科统整项目式学习,既实现了课程之间的融合,又保留了分学科的优势,拓宽视野,变革思维,让学生学会学习,爱上学习,为培养学生的全球胜任力奠定基础。
当天活动围绕七个主题项目,12个展位,通过专题讲解、百科问答、制作体验等活动展示了多个领域、多个角度的探究成果。
2021
03·09
项目介绍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展位编号
A1/B2《邂逅传统遇见未来——走进故宫博物院》
学生成员
薛胜宇、陈钰蓉等
指导教师
赖一虹
活动
介绍
以故宫博物院为载体,通过路演的专题讲解、互动问答、传统游戏等活动,展示了语文项目式学习过程中的阅读写作、艺术创作等探究成果,现场还与参观者们一同探讨故宫博物院的不同形态与未来。在学生的心里,搭建起传统与未来的文化桥梁。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展位编号
A2/B2《中国传统文化》
学生成员
毕梓茗等
指导教师
许杰莉
活动
介绍
学生代表向大家整体介绍我们的学习探究活动,然后进行现场互动,提问及答疑。接着,参观学生参与现场游戏,智解鲁班锁,品评美食等。现场气氛热烈,学生参与热情高。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展位编号
A3/B3 《竹节人》
学生成员
郭嘉铭、李木子等
指导教师
付蕾
活动
介绍
《竹节人》学科统整路演活动中,主要有两个展示内容:30年时代特色、玩具变迁史以及竹节人的制作和创意玩法。30年时代特色展示组的活动有时代背景和年代特色玩具介绍、互动问答、玩具体验;竹节人制作和创意玩法展示组则进行了竹节人材料、制作方法介绍、剧本表演、参与游戏、闯关答题等活动。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展位编号
A4/B4 《人物·苏轼》
学生成员
詹成蹊、康若琳
指导教师
付育仲
活动
介绍
每个展位由4位同学负责,一位向参观者介绍我们的学习探究活动,两位负责知识问答,还有一位负责奖品发放。参观者先参观展位,了解苏轼的生平概况,再了解其著名的二十五首诗词,加深印象,最后进行知识问答。既能让学生更加丰富、全面地了解苏轼的相关知识,又能有效提升学生的信息提取、人际沟通与交往等能力,并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与构建。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展位编号
A5/B5 《Animals in danger》
学生成员
李鑫玉、匡予辰、
张馨元等
指导教师
刘瑞草
活动
介绍
在路演中,孩子们先是利用PPT简单介绍了我们的课程内容。随后,在体验环节,设计了以濒危动物为主题的闯关游戏,包括crossword单词游戏、濒危动物主题quiz、你演我猜大挑战以及动物3D模型拼图PK,在游戏中同学们保护动物、爱护大自然的意识得到了提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展位编号
A6 《密铺的奥秘》
学生成员
吴扬禾、林晋等
指导教师
程嘉敏 、刘柳丹
活动
介绍
由学生代表向大家介绍整个密铺学习探究活动规划,并从发现-寻找-探索-创造密铺四个板块进行互动交流。活动中,同学们积极思考,大胆猜想,敢于质疑,充分展现了学生思维活跃、热爱数学学习并积极投身数学学习的优秀品质。在活动最后,让学生在密铺游戏中感受数学的神奇和数学的“好玩”,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展位编号
B6 《桥梁建造》
学生成员
陈秋彤,曹励成,
马楚阳,康芮兮
指导教师
孙志业
活动
介绍
学生代表向大家整体介绍我们的学习探究活动,然后进行现场互动,提问及答疑。接着,参观学生参与现场木棍桥梁搭建等。现场气氛热烈,学生参与热情高。
第三天
●2021/3/10三年级《一棵树的价值》 ●
课程简介
三年级《一棵树的价值》PBL统整项目课程从绿色STEM视角出发,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老师为指导者,带领学生从人文与艺术、生态、经济三个方面系统地学习了树的相关知识,研究树在不同领域中的价值。以这些知识为基础,学生从生活出发,从兴趣出发,提出了各式各样的问题,从而形成了各个项目小组,进行PBL探究性学习,在理论课和实践活动课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及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树立爱护树木,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地球的意识。
项目介绍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展位编号
A1 《探究树的光合作用》
学生成员
蔡雨辰、黎笑宇、李国民、方嘉琪、陈萌
指导教师
覃萍
活动介绍
此次路演活动以“探究树的光合作用”题目为研究计划的核心。在路演进行过程中,我们为同学们介绍了树的光合作用是通过叶子进行的,光合作用需要水、叶绿体、阳光和二氧化碳等条件。邀请同学们进行互动游戏让同学们随机抽题“考一考”与树相关的小知识。我们希望从身边做起,让大家都知道树木的重要性,去保护和珍惜树木。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展位编号
A2 《探究榫卯结构》
学生成员
谢林夕、单丽媛、李俊杰、朱宸毓、柴煊杰
指导教师
覃萍
活动介绍
我们是榫卯结构小组。路演中我们向同学们介绍了榫卯结构。比如,北京的故宫,我们的家具,以及鲁班锁、立体拼图等都是简单的榫卯结构原理。榫卯结构的原理是通过榫和卯的环环相扣、无缝连接,形成相互咬合、相互支撑的结构框架,不仅结实实用,还具有一定的抗震能力。我们还邀请同学们挑战了闯关小游戏“拼一拼”鲁班锁。希望能引起同学们对探究榫卯结构的兴趣,同时了解我们祖先的智慧,传承历史文明。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展位编号
A3《树与碳循环》
学生成员
孙雨杨、丁元博、曾令轩、罗振轩、刘星语
指导教师
路维
活动介绍
此次路演活动以“树与碳循环”题目为研究计划的核心。在路演进行过程中,小组成员为同学们介绍了碳的作用、植物固碳、生物起源等知识,并邀请同学们进行了显微镜观察叶绿素实验的参观学习活动,让大家都认识到树木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对人类生命的必要性。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展位编号
A4 《一棵柚子树的价值》
学生成员
包祖爰,陆海瑶,余宇恒,丁孔捷,刘泊麟
指导教师
陈佳丽
活动介绍
在此次路演活动中,小组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认真为前来参观的同学们做讲解和答疑解惑。同学们为大家介绍他们的思维导图、绘画作品、手工制作的柚子糖、柚子菜品及柚子花的生长过程。展示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在寓教于乐的路演活动中,同学们参与其中,乐在其中,收获其中。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展位编号
A5《树与树的沟通》
学生成员
郑德熠、张元泽、曹永贞、张逸辰、钟驿
指导教师
贾雅婷
活动介绍
305第二小组——树与树之间的沟通
树和树之间会聊天吗?我们小组研究的正是这个主题。通过互联网、户外实践和制作树木模型等方式,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树与树之间的沟通”主题的认识。
经过学习和实践,我们不但知道了在树木世界也存在像人类社会一样的“地下社交网”,还较深入的探究了影响树与树之间沟通的重要因素——真菌菌丝的形态和特性及其作用。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展位编号
A6《树木对社区生活环境的影响》
学生成员
程奕潼 丁辰夏、潘景然、梁梓琪、罗景天
指导教师
韩晓雪
活动介绍
305第五小组——树木对社区生活环境的影响
我们小组探究的主题是“树木对社区生活环境的影响”。小组成员通过合理分工,以所住小区为基本模型,针对影响树木的成长因素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通过实地的噪音试验来证实树木对噪音的影响;针对人们日常行为对树木的危害发出倡议书。此次主题探究成果告诉我们,社区的树木对我们的生活有很重要的影响。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展位编号
A7 《水土保持与城市生态探究》
学生成员
欧博文,黄晶茗,严海琳,倪明瑞,曾奕博
指导教师
陈昭纯
活动介绍
我们所在的城市是一座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号称“科技创新之城”,“现代花园之城”。深圳的生态建设借助其雄厚经济实力和超前的城市建设管理理念,取得了瞩目的成绩,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在此次路演活动当中,我们小组围绕“植物对水土保持的作用”和“深圳生态建设的方法和成果”进行展开,为大家带来了精彩丰富的展示。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展位编号
B1 《沙漠中的树》
学生成员
秦凯文、党慕宸、王晞菡、丘紫钰、王赫舞、张皓兮
指导教师
王丹
活动介绍
在路演过程中,我们小组主要围绕驱动性问题“在沙漠里种树”展开。我们为同学们介绍了中国沙漠,在塘朗山脚下的小沙丘模拟沙漠实验,风扇和螺丝刀等小工具实地挖开沙堆了解沙漠中植物根系特点和地下水分深浅等,并给同学们总结出沙漠里种树的一些结论。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展位编号
B2 《寻找生活中的叶绿素》
学生成员
李文佳、李海阳、王汝钰、林凡、方怡君、潘语辰、吴雨玲
指导教师
刘桂琦
活动介绍
小组成员为了更直观了解叶绿素形态,确定了提取不同植物叶片中叶绿素的目标,大家各自分工在小区中采集多种植物叶片,并成功提取叶绿素进行观察研究。通过对不同植物蕴含叶绿素的研究,发现叶绿素广泛存在于不同植物中,并且对植物本身以及人类生存和世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展位编号
B3《树木的感觉研究》
学生成员
刘景林、蔡雨轩、刘宇轩、张思成、刘炼、梁熙若、何开来
指导教师
刘桂琦、赵艳丽
活动介绍
通过观察不同环境下树木、植物的差异性,记录树木对阳光照射的反应和树木对外界伤害的反应,发现树木虽然没有发达的大脑或神经系统,但也是有感觉的,这种感觉不同于人类和动物的五感,通过流经体内的元素,通过自身的一些触觉机体,能够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当感应到一些外界的刺激行为时,不同的树木会以不同的形式展现出它们的感觉。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展位编号
B4《树木如何防止水土流失》
学生成员
黄若昕、罗梓琳、陈舒淼、郭璟熙、许家铭、张轩豪
指导教师
黄俊丽
活动介绍
此次路演活动小组成员向同学们介绍了他们探究这个主题的初衷,分享了他们在研究过程中,去了深圳市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进行实地考查,也观看了浙江卫视《奔跑吧,黄河》感受治理黄河水过程中种树人的辛苦。呼吁同学们从现在起养成爱护环境,保护大自然的习惯。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展位编号
B5 《探索园林养树新方法—给大树看病打针》
学生成员
罗雪香、何梓铭、郭雅淇、曾珑郅、程熙芸、蔡知涵
指导教师
张晓琴
活动介绍
此次路演活动在一棵树的价值课程中,小组成员向同学们展示了他们在生活中对一些行道树和公园内的树的打针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实地观察,查阅资料以及模拟实验得出了结论:对于新移栽,营养不良,需要防治病虫害以及特殊生长调节的树都可以打针,并且这种新型的方法相比传统的施肥更容易促进树木生长。现场还进行了实物展示。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展位编号
B6 《树的构造与仿生应用》
学生成员
梁书涵、凌子汐、王馨泽、易衍锦、吴宇轩
指导教师
戴静
活动介绍
此次路演活动以“树的构造与仿生应用”题目为研究计划的核心。以团队的方式介绍树的构造;树的构造在生活中的仿生应用;树的仿生应用原理以及我们运用树的构造和仿生原理进行的发明创造。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展位编号
B7 《探究树木的环保价值——防治噪音》
学生成员
周浩天、杨紫瑄、沈艺涵、莫琪峰、林昔橦
指导教师
戴静、郑诗莹
活动介绍
我们是302班的环保特工组。因为我们南科大第二实验小学坐落在留仙大道旁,路上车流量大加上地铁来回穿梭,噪音十分大,影响到同学们的学习了,因此我们就结合统整项目课程《一颗树的价值》,制定了研究方向。今天,我们就为在场的同学们介绍了我们此次研究的项目内容,同时也为大家展示了我们的手工作品。
第四天
●2021/3/11五年级《自然之道》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课程简介
五年级的绿色STEM课程《自然之道》源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地球生物”主题,引领学生在之前课程的基础上,聚焦城市与自然生态的依存共生关系,开展关于自然之道的深度学习。
课程以“自然与城市”为主题,围绕“动植物如何适应城市环境?”“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共处?”等驱动问题,引领学生通过PBL学习,探寻大自然的丰富的多元样态,动植物生存独特智慧,以及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课程旨在培养孩子们的问题意识、合作探究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也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环保意识和能力。
当天活动共设置11个展位,围绕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城市与自然如何互利共生,以及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进行深度探究。通过讨论、对话、交流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探究精神。
项目介绍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展位展号
A1《如何建一所防洪的房子》
学生成员
邓聂昕、邢颂佳、陈哲瀚、宋昱辰、邓浚毅、邹乐轩、熊艺霖、李俊贤、赖雨帆
指导教师
周慧娟
活动介绍
我们的PBL主题是《如何建一个防洪的房子》,希望可以建造一个能够有效防洪,帮助人们不受洪水危害的房子。在本次路演活动中,我们详细介绍了本组PBL项目的研究目的和研究过程,并通过视频欣赏和问答游戏让更多的人了解洪水的危害;我们还展示了我们根据研究结果设想并做出来的防洪房车模型,并阐述了我们的设计理念。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展位展号
A2《泥石流多发地区如何设计工程保护家园?》
学生成员
欧阳思晨、李佳琦、张可轩、杨雅旭、刘书桦、邱晋朗
指导教师
曹雪、孙志业
活动介绍
学习了“自然之道-自然与城市工程”统整课之后,我们了解到很多农村地区建在山坡脚下,多数地区泥石流高发,而且摧毁力量大,是我国的一个重大灾害。我们希望能够弄清楚泥石流发生的原因以及尽我们所能设计工程预防这种灾害的发生。通过查找资料,我们小组做了各种模拟实验我们找到了相关的影响因素,并且做了相关的报告。并期望通过我们学习的设置工程来削弱泥石流活动,引导泥石流流动路径和范围来保护我们的家园。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展位展号
A3《朗麓家园规划》
学生成员
郭博琛、陈卓、周绎非、易子晴、颜雅雯、刘宇轩
指导教师
黄希曦
活动介绍
《朗麓家园规划》小组分工合作,规划明确。首先向参观的同学们介绍了自己小组的探究过程并展示了探究结果,再带领同学们参观本组摊位并一一介绍每一处照片背后的故事,随后是激动人心的抽奖问答环节。每一个参观的同学都可以获得一次抽问机会,通过转转盘抽取即将回答的问题,答对了就可以再转一次转盘,根据转得的结果得到奖品。通过这种奖问结合的方式,朗麓家园规划小组的成员给每一个参观的同学都带去了知识与快乐。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展位展号
A4《城市中的森林幼儿园建设研究》
学生成员
卢炫辰、于思远、曾烁然、陈韵羽、黄雯欣、李嘉杰、叶绍楷
指导教师
吴航
活动介绍
小组成员基于本学期“自然与城市规划”的统整主题,深入探究身边将自然与幼儿园建设融为一体的典型案例——南科大二实验御景峰幼儿园。在此次路演中,首先将探究的成果一一向参观者介绍。其次开展“找一找”和“说一说”两个互动环节,引导其他参观者自己发现该幼儿园身上“自然因素”的影子,同时也鼓励参观者与小组成员展开关于未来森林幼儿园建设的探讨。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展位展号
A6《如何在教室建设一个生态系》
学生成员
傅思涵、唐梓阳、徐素妍、谢天宇、王尔逸、曾子墨、梁艺萱
指导教师
朱思思
活动介绍
《如何在教室建设一个生态系统》小组分工合作,在路演中首先介绍了他们一个多月的学习和探究,分享——在华侨城湿地是如何学习给一个空间进行环境改造的?实地探访不同学校,是怎样调查不同教室的环境布置情况的?并为参观的同学们讲解了自然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异、同,以及城市中自然植物、动物对于人类生存、活动的重要意义。
他们还设置了互动问答环节和有奖竞猜游戏,和所有参观的同学共同探讨——我们能否更有创意地运用植物和动物改善教室环境?进一步了解当前教室所存在的问题和同学们对于教室改造的意见,以此来帮助小组继续深入探究这个项目。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展位展号
B1《城之鸟》
学生成员
刘存航、张智涵、吴柏庚、黄天琪、王墨、韦泓妤、郭子萱
指导教师
罗兴豪、刘儒
活动介绍
当天该小组通过鸟类角色扮演的形式,向参观学生介绍了他们所探究的鸟类知识,并设置了问答环节,向参观学生进行有奖提问。同时小组内还设置了有趣的“捏鸟“小活动,参观学生可以使用粘土来创作他们所学习到的鸟类。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展位展号
B2《校园中的生物入侵者》
学生成员
詹马峻、陶珂淼、李若凝、梁睿轩、邹观礽、胡海岚
指导教师
罗兴豪
活动介绍
本小组以校园内的生物入侵者为切入点,在活动当天以科普讲解的形式为参观的学生们讲解了什么是生物入侵,校园里的生物入侵者有哪些等关于生物入侵的知识,同时还设置了有奖问答环节让参与的学生们热情高涨,学习积极性十分踊跃。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展位展号
B3《城市中的宠物遗弃问题》
学生成员
周一诺、江语、肖梓淳、牛梓萌、单思景、谭皓文、张浩轩
指导教师
罗兴豪、刘儒
活动介绍
本小组以城市内的流浪猫与流浪狗为切入点来探究城市中的宠物遗弃问题,小组讲解与游戏结合,设置了问答抽奖环节,吸引了许多参观的学生前来。在与同学的互动交流中,小组成员锻炼了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而参观的学生则学习到了许多关于宠物遗弃的知识。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展位展号
B4《垃圾分类》
学生成员
王梓涵、周起贤、苏紫炀、刘智渊、杨琦睿、万紫婷、王昊奇
指导教师
苏畅
活动介绍
学生代表向大家整体介绍我们的学习探究活动,然后进行现场互动,提问及答疑。接着,参观学生参与现场游戏,垃圾车运作、垃圾分类等。现场气氛热烈,学生参与热情高。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展位展号
B5《水污染》
学生成员
席圣清、衡善美、徐佩绮、刘志杰、王梓锐、梁昊泽
指导教师
苏畅
活动介绍
学生代表向大家整体介绍我们的学习探究活动,然后进行现场互动,提问及答疑。接着,参观学生参与现场游戏,污染原理、污染治理等。现场气氛热烈,学生参与热情高。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展位展号
A5《自然与城市生态——如何在教室建一个菜园》
学生成员
黄可妍、周子娇、何东柔、刘喆兢、熊子乐、黎卓峰
指导教师
陈晓粧
活动介绍
通过介绍以改善班级生态环境的菜园种植构思,以及如何实施种植,从种植的布置,选种、播种、照养等细节介绍,分享种植注意事项,与同学互动分辨种子、幼苗的种类等,在学习中积累生活经验,鼓励大家共同携手改善班级环境。发挥生态系统的优势,净化空气、改善环境质量。
第五天
●2021/3/12四年级《逐日——探索太阳的奥秘》●
课程简介
源自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清洁能源”主题,引领学生将视野从地球出发,投向更为广阔的茫茫宇宙。
课程围绕“太阳是什么?如何起源?”“如何利用太阳能?”“太阳对人类到底意味着什么”等驱动问题,引领学生对太阳从天文、科学和文化等不同视角进行主题式学习和项目式探究,既开阔学生的视野,又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观念、科学探究意识和动手能力。
本次路演活动中,共设置了10个展台,孩子们带着学习单走进这十个优秀小组,认真倾听他们介绍自己的学习过程以及学习成果,再通过问答方式进行交流,提出自己的问题与思考,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闪光点!
项目介绍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1
展号编号
A1 《太阳为什么会发热》
2
学生成员
金韩豫、陈雨萱、何雨盈、杨若雨、陈笑妍、刘征羽、包祖聿
3
指导教师
詹雅雯
4
活动介绍
此次路演活动以“太阳为什么会发热”题目为研究计划的核心。在路演进行过程中,我们为同学们介绍了太阳发热是核聚变的结论,并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核聚变表演,邀请同学们进行互动游戏让同学们随机抽题“考一考”与太阳发热相关的小知识。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1
展号编号
A2 《太阳光的颜色》
2
小组成员
杨溢泉、景易、杨涵、韦果豆、杨杰熙、黄圳轩、李欣洁
3
指导教师
欧子钰
4
活动介绍
我们是彩虹组。路演中我们向同学们介绍了太阳光的颜色。
通过一系列的实验为来参展的小朋友详细介绍太阳光色彩的奥秘。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1
展号编号
A3《为什么人类最早的崇拜形式是太阳崇拜》
2
小组成员
张谦牧、赖麒升、徐婧雯、邓梓丞、万景霖、胡芷晴
3
指导教师
聂余香
4
活动介绍
在路演过程中,我们小组主要围绕驱动性问题“为什么人类最早的崇拜形式是太阳崇拜”展开。我们为同学们介绍了人类的崇拜形式,什么是太阳崇拜以及如何进行太阳崇拜,我们还为小朋友们表演了舞台剧,小朋友们喜欢极了。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1
展号编号
A4 《人们如何在生活中更好地使用太阳能》
2
小组成员
韩卓熹、陈曦、李佳轩、瞿羽希、夏若曦、高翊赫
3
指导教师
王静
4
活动介绍
在此次路演活动中,小组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认真为前来参观的同学们做讲解和答疑解惑。同学们为大家介绍他们的研究过程,展示了他们的研究成果,用实验证明人们如何在生活中更好地使用太阳能。在寓教于乐的路演活动中,同学们参与其中,乐在其中,收获其中。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1
展号编号
A5《太阳能的利用》
2
小组成员
康孝程、方媛、张泓裕、李亦卓、赖致远、王浩图
3
指导教师
陈美君
4
活动介绍
在这次路演活动中,阳光四射组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认真准备。小组成员分工合作,从项目准备、起源、驱动问题、探究过程和总结反思几个方面,为前来参观的同学讲解和答疑解惑。并展示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包括思维导图、绘画作品、“向日葵太阳能装置”等,还进行了现场模拟实验,测量不同角度的太阳能喷泉高度,让同学们参与其中,在实践体验中加深对太阳能利用的认识。本小组深入的研究、丰富的作品和有趣的体验令同学们受益匪浅,流连忘返。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1
展号编号
A6 《探究如何更好地收集太阳能》
2
小组成员
李锦澎、宾恬、李灿、胡心凯、李潍妙、陈言烁、白益宁
3
指导教师
吴镁镁
4
活动介绍
在这次PBL路演中,Sunshine小组全员积极参与,为前来参观的同学们耐心讲解了准备的实验。Sunshine组准备了简易太阳能灶加热水的实验、不同颜色吸收太阳能效率对比的实验、还展示了小组在探究过程中组装的太阳能水车风车等作品。在此次路演活动中,Sunshine组的同学们感觉自己的演讲讲解等能力得到了很大的锻炼,路演结束时纷纷表示希望下一次统整课程结束后还有机会参与路演活动。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1
展号编号
B1 《太阳光辉下的民俗文化》
2
小组成员
舒子涵、杨舒雯、张荷淼、肖芷萱、黄梓轩、陈衍宇、陈思宇
3
指导教师
胡相林
4
活动介绍
此次路演活动以“太阳光辉下的民俗文化”为主题,为参展的小朋友们介绍了太阳文化有关的传统节日,为同学们答疑解惑,还演唱了歌曲《种太阳》。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1
展号编号
B2 《太阳光对地球上的植物和人类生活有什么影响》
2
小组成员
肖宇轩、张泽升、张浚峰、熊哲卿、吴杰煊、李卓鸿、周子涵
3
指导教师
吴微
4
活动介绍
此次路演,小组成员们积极配合、团结合作。通过小组现场讲解、有奖知识问答、太阳光色散实验等小活动,用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方式,为同学们详细介绍了相关科学知识,展示了小组研究成果,让同学们真正“乐在其中,收获其中”。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1
展号编号
B3 《月球是怎么形成的》
2
小组成员
何长风、李博容、许馨、詹丽娜、卢语墨、宋清扬、王乐天
3
指导教师
吴微
4
活动介绍
此次路演,小组成员都认真准备,积极参与。大家先给同学们讲解介绍了小组的项目报告,并给大家展示了月球环形山形成的模拟试验,还利用水、洒精和油的比重不同的试验展示了月球在宇宙中悬浮的情景,同学们都积极参与试验。问答环节更是精彩纷呈,同学们踊跃提问把展台围的水泄不通,在这次路演中同学们锻炼了自已的组织能力,动手能力,现场的问答互动环节也让所有同学都互相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1
展号编号
B4 《为什么不能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太阳》
2
小组成员
皮哲铭、崔君熙、胡奕鹏、李紫盈、刘瑾萱、许哲、李青凌
3
指导教师
吴微
4
活动介绍
在此次《逐日》PBL路演活动,全组成员积极做准备,精心布置展位,准备活动物料。路演当天通过分工合作,一部分组员负责演讲答疑,为前来参观的同学们介绍本组课题内容,拓展课外知识;一部分组员负责实验演示,证实太阳的威力;一部分组员负责知识有奖问答,让同学们学有所获。组员们通过路演,既巩固所知所学,同时组织能力、动手能力、沟通能力也得到锻炼。前来参观学习的同学也收获满满。
优秀
学习单
学校教学科研中心统一规划,根据学生的学龄特点,分层研究设计路演学习单,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分享和交流。
优秀学习单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路演活动虽然结束了,但这种与国际接轨的PBL探究式学习方式,已成为南科大二实验学生学习的行走方式,在这样的真实情境交流中,学生们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是知识的分享者、探究者。学生们对学习充满了兴趣,充满了求知的欲望,也使学校的课改理念落地生根。为培养面向未来的全球胜任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南科大二实验在教育改革方面的大胆尝试与实践,不仅为师生成长和学校发展搭建了创新的平台,为STEM、课程统整、研学旅行等领域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也为全国“互联网+教育”提供了实践样本。6年多来,学校课程团队共发表130多篇学术论文,专著《中小学在线教育指南》已正式出版。学校课程入选国家精准扶贫项目——乡村青年教师公益培训计划;学校发起“统整项目课程全国教师培养计划”,通过网络直播,辐射到全国20个省市150多所学校;连续两年入选“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现场会”优秀案例和基础教育信息化典型案例,并在全国推广。
6年前,南科大二实验先行先试;6年后,南科大二实验初心未改。如今,南科大二实验不仅成为家长心目中的好学校,更为深圳“双区驱动”提供了一份面向未来、富有创新精神、全国一流的基础教育新锐派学校样本。
深圳特区报、深圳新闻网、香港大公报、中小学信息技术杂志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深度报道。
来源:南科大教育集团第二实验学校
转载请注明以上信息
投稿请联系我们
邮箱:244298376@qq.com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第一时间获取最权威的南山教育资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