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余载风雨兼程,从坐落在南海边的边陲小镇成长为如今的国际化都市,深圳大胆探索、大胆实践,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创造了世界现代化城市化历史上的发展奇迹。
为全面呈现深圳经济特区天翻地覆的历史变迁,献礼建党百年。5月10日,由深圳市档案局、深圳市档案馆主办的《先行之路——深圳经济特区档案文献展》将正式面向社会公众开放。深晚记者了解到,本次展览共展出文件、图片、实物、视频等档案资料近1400件,用档案文献串联起别样“特区记忆”,让市民一览波澜壮阔的“深圳篇章”。
展览采用了大量珍贵档案资料,再现经济特区建设历史场景。
历时1年系统梳理特区档案文献
本次展览从前期策划、资料梳理、档案征集、脚本撰写到内容设计、展厅搭建等环节,历时一年之久。策展团队从众多历史文献中逐一甄别,结合特区发展历史,系统全面梳理匹配,最终通过声、光、电、实物等多样化展示方式,将特区历史翔实地展现在观众眼前。
展览内容主创团队驻点市档案馆数月,与市档案局、市档案馆工作人员一道,通过邀请专家召开主题研讨会、现场调阅档案资料、查阅相关资料核实史实、采访历史亲历者等方式,不断充实和提升展览内容,先后形成十余版展览脚本,在完善展览内容的同时,也增加了展览的丰富性和趣味性。
全方位展现40多年发展辉煌历程
走进展厅,观众彷佛踏入特区发展的时空长廊。从改革开放前的宝安县,到特区的由来、对外开放,再到深圳全方位全面发展,新时代“双区”建设,深圳再次屹立改革潮头,特区发展的各个阶段和重要节点清晰直观地展现在眼前。
据悉,本次展览共分序厅“历史选择了深圳”和主厅“艰难破冰 锐意改革”“打开国门 对外开放”“大鹏展翅 辉煌蝶变”“先行示范 谱写新篇”四个部分,展现了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多年来的壮阔历程和辉煌成就。
市民应邀参观“先行之路——深圳经济特区档案文献展”。
其中,序厅“历史选择了深圳”介绍了在改革开放大历史背景下,深圳如何在全国众多区域中脱颖而出,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的历史选择,以一手珍贵档案资料还原了深圳建市和深圳经济特区建立的来龙去脉,为特区建设发展刻画出了清晰的历史坐标。
展览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则分别从“改革”和“开放”两方面展现特区初创时期的发展情况。第一部分 “艰难破冰、锐意改革”讲述了特区建立初期在制度改革、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创举。第二部分“打开国门、对外开放”着重展示了深圳作为经济特区,早期对外合作、“三来一补”及重大合作项目建设等方面的成果。
第三部分以“大鹏展翅、辉煌蝶变”为主题,从经济发展、科创先锋、法治建设、城市建设、文化建设、社会民生、生态文明建设、对口帮扶和党建引领等9个方面展现了深圳经济特区全面建设过程中的创新举措和发展成就。
第四部分“先行示范、谱写新篇”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肩负新的历史定位和使命,在新时代勇立潮头,奋力进行“双区”建设的重要举措和未来城市发展的美好蓝图。
展览精彩看点
展览中首次公布的档案
本次展览中展出的“1978年习仲勋同志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的任职文件”“1978年关于宝安县改为深圳市建制的报告”“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的决议”“1984年国务院《关于改革深圳市银行体制问题的批复》”等档案,均为首次在深圳展出。
聆听展品背后的故事,了解深圳经济特区发展历史。
首次以档案文献方式
系统呈现深圳经济特区发展历程
本次展览是深圳市档案馆系统梳理馆藏档案,首次以档案文献展现深圳经济特区发展历史,旨在向市民打开“档案库”,通过第一手文献资料,向观众还原历史事实,总结特区建设发展经验,传承特区精神,激发广大市民为特区建设再立新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办展
本次展览,市档案局、市档案馆通过与深圳晚报协同合作,充分发挥媒体优势,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办展,为展览提供了大量珍贵文献资料。自2020年4月份起,面向社会广泛开展档案资料征集,共收到90位市民捐赠的档案资料22879件,同时定向征集到110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档案资料5082件,有力支撑了展览内容,勾起市民生活记忆。
原创内容活化档案文献
“让历史活起来”是学习历史传承精神的重要内容和举措。本次展览以此为着力点,从策划之初就力争还原更多历史场景,带观众走进历史现场,活化档案文献来强化市民记忆。展览通过筛选重要历史事件,采访亲历者,形成文字稿件,并邀请专业配音进行录制,观众在参展过程中,只需要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就可以聆听展品背后的故事,回到历史场景,更加生动地了解特区历史。
声音力量为内容传播赋能
作为本次展览的一大亮点,喜马拉雅平台为展览传播增加了新的力量。除了在展厅内部,结合具体展品配备相应的故事二维码之外,展览还在互动部分设置了特别环节,只要戴起耳机,就能听见与深圳相关的诗歌、故事和歌曲,听深圳的历史。此外,主办方还在喜马拉雅平台搭建了“深圳档案”专题,市民只需要在喜马拉雅上搜索就可以随时听见档案故事。
小专题展现重要历史节点
除了展示宏大历史之外,设置小专题展示是本次展览另一个创新点。对于在经济特区建设进程中发生的重要事件,展览着重进行了特别呈现,以便于参观者更加深入了解。如“深圳建市”“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国贸大厦与深圳速度”“深圳证券交易所的诞生”“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等。
观众互动强化记忆连接
为了避免单调的参观学习,让观众与展览有更多互动沟通,本次展览在通过档案呈现历史的同时,更加注重和观众的互动。除了设置通过声音聆听经济特区的专门区域之外,在展览结尾部分,还特别设计了观众留言,观众可通过手写留言,把自身经历的“小历史”与经济特区发展的“大历史”交融在一起,让每个人在展览中找到自身的特区记忆。
珍贵视频再现历史场景
除了展示大量文献和图片之外,展览还采用了大量珍贵影视资料,再现了特区建设历史场景。
通过挖掘市档案馆馆藏资料、与珠江电影制片厂等权威媒体机构协同合作,新中国土地拍卖“第一槌”现场视频、《今日深圳》等影视资料均在展览中与观众见面,通过观看视频,观众可更加直观认识了解特区历史。
参展部分档案推荐
1980年
竹园宾馆:打破铁饭碗,全国首推“炒鱿鱼”
1980年起,深圳率先在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中进行劳动合同制度改革试点。劳动用工由政府行为转变为企业行为,劳动关系也由政府与工人确立转变为企业与工人确立,企业员工双向选择。
1980年10月,深圳在竹园宾馆、友谊餐厅率先试行劳动合同制。
1980年
曾经的记忆:一张边防证的故事
1980年以及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凡是进入深圳经济特区的人,均须出示特区身份证或边防证。1980年9月,年仅17岁、刚中专毕业的热血青年凌晓,只身从陕西汉中出发,踏上了南下的绿皮火车,经过七八次的辗转,他在广州凭借边防证买到了开往深圳经济特区的火车票,这次旅途耗费了他大半个月的时间。如今,这张保存完好、微微泛黄的边防证,成为深圳经济特区一个独特的历史印记。
1981年
百事可乐与罐头厂签约
1981年2月,百事可乐和深圳罐头厂正式签约,合作建起了中美合作企业——深圳市饮乐汽水厂。百事可乐成为投资深圳的第一家世界500强企业。
1982年,深圳市饮乐汽水厂开业。
全国第一家律师事务所:蛇口律师事务所
1983年7月15日,深圳市蛇口律师事务所挂牌成立,这是改革开放后全国首家挂牌称为“律师事务所”的律师执业机构,实现律师执业机构名称与国际接轨,标志着新中国律师业一个新纪元的开始。
1983年7月,深圳市蛇口律师事务所成立。
1985年
国贸大厦图及工程竣工验收档案
深圳国贸大厦位于罗湖商业中心嘉宾路与人民南路交会处。1981年5月,深圳决定集资在罗湖商业中心区建一座 “神州第一楼”,作为对外开放的商业窗口。这是深圳市首次公开进行设计方案竞标的项目。6月筹款、7月招标,次年5月正式动工。
承建方中建三局一公司采用滑模工艺,创造了“三天一层楼”的施工速度,一时成为“深圳速度”的象征。1985年12月29日,高160米、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的国贸大厦竣工,成为深圳经济特区上世纪八十年代标志性建筑。
1985年,建设中的国贸大厦。孙成毅 摄
1987年
华为公司“出生证”
1987年,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成立,这是一家生产用户程控交换机(PBX)的香港公司的销售代理。从两间简易房里走出来的华为,如今已经成长为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全球最大的通讯设备供应商。
上世纪80年代初
梁振英在深圳讲课
从宝安县村民过境香港耕作到港商来深圳投资兴业,合作开发深圳香蜜湖和福田新市区,再到香港官员、专业人士与深圳交流互访,深港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覆盖了各个层面,彰显深港关系一衣带水,血脉相连。
上世纪80年代初,当时还是香港一名专业测量师的梁振英应深圳邀请,利用周末来蛇口工业区技术干部培训班讲课。
1990年
深交所开市
1990年12月1日,深交所开始集中交易,深圳成为中国证券市场第一个“吃螃蟹者”,此时深交所并未领到国家的“准生证”。1991年4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给深交所补发“出生证”,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
2005年
全国率先划定“基本生态控制线”
2005年,深圳市率先在国内建立起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制度,同时出台了《深圳市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规定》。
参展指南
展览地址:
深圳市福田区上梅林林丰路2号档案中心B座二楼
预约方式:
1.通过微信“深i档”小程序——展览预约;
2.通过“深圳档案”微信公众号——档案服务——展览预约。
咨询电话:88125292
穿越奋斗的时光长廊
奋斗是奇迹的别名,是诠释非凡时光的独一无二的注脚。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际,为全面呈现深圳经济特区天翻地覆的历史变迁,献礼建党百年,5月10日,由深圳市档案局、深圳市档案馆主办的《先行之路——深圳经济特区档案文献展》正式面向社会公众开放。
一件件珍贵的档案文献,满载时光记忆,记录了“深圳奇迹”“深圳传奇”的前世今生,浸润着沧桑巨变的历史感、敢闯敢试的开拓豪情、改革发展的成就感获得感、先行示范的意气风发,写满了奋斗的故事。深圳速度、深圳质量、深圳创造,特区精神、特区担当、特区情怀,就这样亲切而厚重地展示在我们面前,带来弥足珍贵的启示与思考。
“关于宝安县改为深圳市建制的报告”“国贸大厦图及工程竣工验收档案”“深圳市支援湖北医疗队队旗”……这些档案文献,不仅是特区发展大事件的真实记录、岁月风采的定格、时代强音的传播,还镌刻着每个平凡人深深的奋斗印记。走入展览,映入眼帘的是档案文献,串起一步一步走来的历史思绪,不由浮现在心中的,是这座城市里改革的人、奋斗的人、冲锋的人、领跑的人。通过展览,我们更能深刻明白,“深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凝聚了一代又一代特区建设者的心血和付出。
读懂奋斗,读懂这儿激扬“四气”的人,读懂这片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创新力的土地,读懂梦想之花竞相绽放的未来,这是我们共同拥有的感受。正因为此,这场展览注定吸引目光、震撼人心。
深圳奇迹,从何而来?先行示范,深圳靠什么?在观展过程中,这个主题会不断触动观众的心灵,引发阵阵涟漪。这是时光的惊叹,也是奋斗的感染。
本次展览从策划之初就力争还原更多历史场景,带观众走进历史现场,活化档案文献来强化市民记忆。让历史变得鲜活起来,是为了让过往更加具象而生动,更旨在让未来更加明亮而清晰。当前,深圳进入了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深圳经济特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叠加的黄金发展期。厚望重托催人奋进,广阔舞台大有可为,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必将催生于新征程上更加火热的奋斗实践之中。
《先行之路——深圳经济特区档案文献展》是波澜壮阔的时代故事,是千千万万个努力追梦的故事,是关于初心与使命的故事。奋斗的篇章还在演绎,实干、智慧、勇气、开拓,这些更加激越的旋律,正在谱写新的厚重辉煌的“特区记忆”。
来源 | 深圳晚报记者 王博 袁晔/文 陈玉/图、部分资料图片由深圳市档案馆提供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长按图片中的小程序码
或点此进入“文博会+”
了解更多,请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