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史爱党,树起成长的精神坐标
2021-06-03 11:09
来源: 光明日报
人工智能朗读:

知史爱党,树起成长的精神坐标

6月1日上午,江苏省淮安市新安小学五年级8班的53名学生,分别连线了远在上海和北京的“新安旅行团”团员华棣、张承明,两位老人向孩子们生动讲述了“新安旅行团”的往事。“两位爷爷回忆,在旅途中,他们能吃上一个鸡蛋,或者一勺甜酱,那就跟过节一样。现在我们和他们比起来,生活太幸福了。”五(8)班学生杨路然告诉记者。

眼前这个秀气文静的女孩,正是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的执笔人。这两天她特别激动:“习爷爷在‘六一’前夕给我们回信,这是最珍贵、最特殊的儿童节礼物。习爷爷嘱咐我们结合自身成长实际学好党史,以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从小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刻苦学习,树立理想,砥砺品格,增长本领,努力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们把习爷爷的话牢牢地记在心里,传承红色基因,学好本领,做一名新时代的好少年。”

如何做好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成为党史教育专家和广大教育界人士热衷探讨的一个课题。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教授齐彪认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少年儿童在这一时期心智逐渐健全,思维进入最活跃状态,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传承红色基因、红色传统、红色精神,必须从娃娃的教育抓起,从小就打下对党、对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这是长大后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可靠接班人的重要前提。

身边的党史滋养一代代少年

淮安市新安小学由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创办,是南京晓庄师范的一个实验基地,以实践陶行知的新教育主张和教育方法为办学宗旨。学校十分重视以时事形势为主的爱国政治课。1935年10月,新安小学14名学生组成“新安旅行团”。在党的关怀和领导下,“新安旅行团”不怕艰苦,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以文艺为武器,唤起民众抗日救亡,宣传党的主张,展现了爱国奋进的精神风貌。此后,“新安旅行团”历时17年,行程5万余里,足迹遍及全国22个省市,沿途吸纳了600余位团员,在中国少年儿童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记者在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新安旅行团团员风采录》一书中看到,光明日报原总编辑姚锡华也于1944年参加新安旅行团,当时他才15岁,从事抗日宣传和组织儿童团工作。

黄洁是淮安区委宣传部的一名工作人员,1988年,她进入新安小学读书,1993年毕业。“我对这段历史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由于工作的关系,我开始从一个成人的角度,更加深入地理解这段历史。”黄洁告诉记者。

2015年,淮安区委宣传部和淮安日报社联合组织了“重走新旅抗战路”活动,黄洁先期到北京,见到了新旅团团员、中国福利儿童艺术剧院导演张承明。“长大后,我真正意识到,加入了新旅团,在战火中磨炼自己,使我逐渐形成了革命的人生观。”张承明的话让黄洁恍然大悟——新旅团团员们从小就有一种家国情怀,他们被强烈的责任感支撑着,这正是当下青少年需要具备的“底气”。

“‘新安旅行团’是我校宝贵的红色教育资源和精神财富,我们充分利用新旅教育资源,广泛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新安小学校长张大冬说。

学校充分发挥新安旅行团历史纪念馆作为育人基地的作用。“每年从二年级到六年级学生中选拔培养六七十名小讲解员。”新安旅行团历史纪念馆馆长顾学让告诉记者,纪念馆每年接待游客4万至5万人次,其中一半的讲解任务都由新安小学的学生讲解员担任。

新安小学的同学们在耳濡目染中形成了自己的精神坐标。“‘新安旅行团’在艰苦的环境下,一边卖报筹钱,一边宣传抗日思想,我觉得他们太了不起了。我们要学习他们这种不怕苦不怕累、遇到困难不退缩、忧国忧民的精神,做一名新时期的‘小好汉’。”这是杨路然和同学们的集体感受。

把根牢牢地扎在“四史”学习中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徐川认为,在青少年党史教育方面要实现“两个下功夫”:一是在内容方面下功夫,根据青少年的特点,设计针对性强的内容,重点讲人物、讲故事、讲艰苦奋斗、讲伟大变化,增强代入感和针对性;二是在话语方面下功夫,要用切合青少年的话语特色和接受习惯,推出青少年喜闻乐见的作品和产品,让故事和思想飞入少年儿童的心灵。

在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副校长曾峻看来,过去党史教育得不到年轻人青睐,主要是没有立足他们所处的现实环境去阐释党史。“话说得太满,反而不真实。平凡人做出伟大的事,更显得伟大。”曾峻说,年轻人思想活跃,有好奇心,生硬灌输往往适得其反,在党史教育过程中强调“就现在讲当时”,青少年的接受程度才会高。

自2019年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就策划推出“话说一大:听00后讲建党故事”中小学生研学活动,学生实地走访红色地标、学习调研、收集资料、撰写文章,在研学中与红色历史“对话”。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副馆长徐明表示,研学活动鼓励孩子们融入自己的思考和爱国情感,成为青少年的政治启蒙,有利于流淌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

东南大学经管学院党委书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袁健红认为,党史教育需要工作在一线的中小学老师开动脑筋、勇于创新,主动提高自己的党史教育水平和党史知识,尊重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秉持为党和国家培养好接班人和建设者的信念,做好青少年党史教育第一关。

6月1日,在江苏省教育厅举行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座谈会”上,苏州科技城实验小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徐瑛认为,新时代的儿童要把根牢牢地扎在“四史”的学习中。“我们在少先队这个工作阵地中,开展了‘百名少儿讲党史’、看红军英雄战斗电影、寻访周边老红军和老革命等活动。”徐瑛介绍,学生们对丰富多彩的活动十分感兴趣,在潜移默化中了解了党史知识。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宋学勤表示,“四史”教育蕴含丰富故事资源,是做好政治引导、启发青少年确立信仰启蒙工作的宝库,值得进一步挖掘。在政治引导的重要启蒙期中小学阶段,可以“四史”教育为切入点,深入挖掘“四史”中丰富的故事资源,将其中的重大人物与重大事件以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故事形式写进教材,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趣味性与吸引力,让中小学生听得懂,愿意听,并在“四史”故事中,潜移默化地产生对党与国家的热爱。

(本报记者 苏雁)

[编辑:马静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