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高华:顺民意开放义乌市场
2021-06-06 15:40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人工智能朗读:

谢高华:顺民意开放义乌市场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数风流人物】

正在浙江巡演的婺剧现代戏《义乌高华》受到观众热捧。剧中主人公的原型谢高华曾任改革开放初期的义乌县委书记,他坚持群众需求就是第一导向,冒着丢官的风险,打破条条框框,毅然拍板给路边摊市场“开绿灯”,催生了义乌这一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他2018年荣获“改革先锋”称号、2019年荣获“最美奋斗者”称号。

 谢高华,1931年出生,浙江衢州人。1982年5月至1984年12月期间任义乌县委书记。

当时的义乌是“一条马路七盏灯,一个喇叭响全城”的贫困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已经包产到户的义乌农民开始从事各种副业,在城里逐渐自发形成小规模的路边摊市场。

当地一些部门因上级对能不能搞商品市场还没有明确定论,仍把这些路边摊市场视为“投机倒把,走资本主义道路”进行打击。

1982年6月的一天,在县城摆摊经常被有关部门“围堵”的农妇冯爱倩,在县机关大院外拦住了谢高华,责问政府为什么不让老百姓摆地摊。当时,谢高华到任义乌才一个多月,冯爱倩的话让他深受触动。

谢高华开始对义乌群众摆地摊等经商情况进行调研,又带队到温州考察,越调研越觉得搞活市场符合中央的精神原则,政府需要顺应民意给地摊市场松绑。

在当时历史环境下,要为市场松绑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当地不少干部怕担责任,顾虑重重。对此,谢高华在一次县机关大会上明确表态:“开放义乌小商品市场,出了问题我负责!”

1982年9月5日,义乌县委作出决定,开放稠城镇湖清门小商品市场。一时间,周边县市被“围堵”的摆摊人像潮水一般涌到义乌。

在此基础上,义乌县委、县政府又发出“四个允许”通告:允许农民经商,允许农民进城,允许长途贩运,允许多渠道竞争,进一步为城乡经济松绑。

1984年,谢高华结合义乌实际首创“兴商建县”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带领全县干部勇敢坚持、积极作为、精心培育,从而催生了这一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为全国小商品市场的改革发展树立了榜样。

谢高华曾坦言:“当时,只想着对老百姓有益就好,要打破条条框框,我们干部自己的得失又有什么关系?”

“他开创的良好营商环境,是义乌成功的一大秘诀。”谢高华曾经的同事、金华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杨守春说,谢高华眼里只有工作,工作特点就是吃透上头精神实质,潜心研究当地实际,创造性地贯彻上级指示,干出地方特色。“他用白天80%以上的时间跑基层,用每晚近5个小时的时间在办公室吸收消化各种信息,笔记本上都是五颜六色的备注。”

“谢高华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作为开创义乌市场的功臣,他在义乌没有一处房产,没有一间商铺,也未持有任何义乌企业的股票。”杨守春回忆说。

《义乌不能忘记谢高华》一书的作者之一何建农说,“要致富,到义乌”成了当时各地供销人员的口头禅。谢高华勇于担当积极作为的精神,激励着后来义乌历届班子接力探索、赓续奋斗,成就了今天的义乌市场。

1995年,谢高华在衢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岗位上退休。富裕起来的义乌百姓也从未忘记他,从1995年起,每年的义乌小商品博览会期间,众多市民自发组成车队在义乌高速公路出口处,举着横幅、手摇拨浪鼓欢迎谢书记“回家”,以此表达感激之情。

“飞鸡毛引银练无愧先锋,生于斯长于斯情系金衢”。2019年10月23日,谢高华因病抢救无效,在杭州逝世,享年88岁。灵堂现场,这副挽联概括了谢高华的一生。

(新华社杭州6月5日电记者谢云挺)

《光明日报》(2021年06月06日03版)

[编辑:战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