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5日是第50个“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推出特别节目《绿色答卷》,呈现一个新时代的绿色中国。
其中,6月6日晚播出的第二期节目就聚焦深圳:《一座可以深呼吸的城市》。
节目中称,作为一个人口密度高、发展快速的一线超大城市——深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不仅仅是经济增速,还有环境质量改善增速。
“深圳蓝”是如何形成的?
在大气治理方面,“深圳蓝”这张环保名片备受关注。在2020年全年深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55天,占总有效天数的97%。城市PM2.5的浓度为19微克/立方米,是我国大城市中第一个达标的。
“深圳也不是一直这么好,在2004年的时候它的灰霾天数达到了187天。”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环境与能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黄晓峰在节目中说。
黄晓峰曾参与深圳大气雾霾的研究课题。2008年,深圳市政府投资3000千万在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开始筹建深圳大气监测超级站,并为他们配备了一系列国际先进的大气污染观测仪器,很多仪器在当时为全国首台,为彻底解决大气环境治理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依托科学研究,用精准的数据说话。2014年超级站在深圳开始进行全天候运行,高精度、立体化地监测深圳大气中各种气态污染物。
十余年来,大气观测超级站每年提供深圳大气污染过程分析快报、月报、年报四十余份,为今后《深圳大气质量提升行动计划》、《深圳蓝可持续行动计划》等一系列重要大气污染治理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为深圳制度创新发挥效力提供了保障。
2018年4月,深圳市启动“深圳蓝”可持续行动计划,对电厂排放标准升级,要求妈湾电厂提高燃煤品质,强化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维护管理,确保脱硫效率98%以上,综合脱销效率88%以上,脱硫脱硝设备投运率99.8%以上,全年污染物排放总量同比下降20%。
一连串的数字给妈湾电厂的职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而深圳市政府给出的时间只有6个月。
经过数月的奋战,妈湾电厂当年就实现了全部6台机组脱硝提效技改,污染物总量同比减排超20%,按时完成了高标准地减排目标!
如今,妈湾电厂的燃料系统实现了从煤场到皮带再到锅炉的全封闭运转,扬尘问题得到了彻底的解决。不但改善了电厂厂区景观,也成为这片海岸线一道清新的风景。
运行六年来,妈湾电厂煤码头船舶岸电运行稳定可靠,是目前我国建设最成功、使用率最高的码头岸电之一。
妈湾电厂总经理王庆表示:在实施“深圳蓝”行动中,我们一方面对厂内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另一方面采购更环保的燃料,虽然增加了企业成本但我们认为是值得的。
结合产业升级 优化能源结构
节目中称,深圳市结合产业升级,落后产能坚决清退,形成以电和LNG等清洁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
数据显示,深圳市机动车每公里道路的车辆密度约750辆,居全国前列,机动车已成为深圳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全面推行新能源汽车迫在眉睫。
截至2021年3月底,仅深圳巴士集团就拥有纯电动公交车5966辆,纯电动巡游出租车4731辆,而深圳也在全市范围内实现了百分百公交、出租全面电动化。
深圳注重运用经济手段、通过持续大量的财政资金投入促进污染治理,实现空气质量全面达标。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奖补政策,促进老旧车提前淘汰,推广新能源汽车。
截至2020年,深圳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9.7万辆,居全球城市前列;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新能源汽车之城。
深圳市新能源车辆应用推广中心主任王向山告诉记者,深圳新能源汽车占全市机动车保有量的14%,研究发现新能源车保有量10%左右是相对来说比较普遍的现象,20%就是一个大规模快速发展期,深圳已经接近快速发展期了。
“政府对充电桩的建设只要手续合规都不干预,所以配套设施能快速建立起来。”
节目报道的民乐充电站位于深圳龙华区,由南方电网公司投资运营,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公共快充站,共有充电桩637个,每天能为近5000辆电动车提供充电服务。
政府指导 全民参与
走出大气环境治理“深圳路径”
从2014年深圳提出建设美丽深圳的决定,到2017年发布《深圳市大气环境质量提升计划》,再到2018年连续三年每年发布的“深圳蓝”可持续行动计划。
节目最后评价深圳: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大气环境还能得以持续改善,这离不开前瞻的科学研究、污染的协同治理、社会的积极参与,这里走出了一条大气环境治理的“深圳路径”。
深圳正以全新的姿态迎接全球优秀人才到这里定居和创业,因为这里天更蓝、水更清、万物更有生机!(记者 李天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