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北京、上海、湖北武汉、江苏南京等地陆续出台了暑期托管服务政策。有学校将参与暑期托管服务工作量、教研创新等情况纳入教职工工作评价考核。另有地方要求,暑期托管班报名后应每日坚持参加,无故连续三次不参加托管,将被取消参与资格。
让孩子们怎么过暑假,是这些年来困扰着很多家长的难题。孩子放假了,家长却没有假期,监管难题始终难解。正是因此,许多家长才不得不把孩子送进培训班度日。然而,培训经济的兴起又导致“内卷”,一些家长陷入了“囚徒困境”,看到别人家孩子报各种培训班,就担心自己孩子不报会落后。有些家长在“抢跑思维”的裹挟下,渴望利用暑假让孩子“弯道超车”。这些提供课程学习等服务的培训,占据了孩子本应有的轻松时光,教育效果却一言难尽。
让小学生度过健康、快乐的暑假,事关千万家庭,表面上看是私事,实际上是公共问题。公共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市场和社会三方协同发力。暑期监管的难题,如果将压力全部交给以家庭,难免会不堪重负;如果将压力全部交给市场力量,不仅会加剧家长们的经济负担,也会激化教育竞争、损伤教育公平。只有让政府、市场和社会三方在有机衔接、良性互动中分担责任,满足差异化、个性化的利益诉求,孩子们的暑假才会过得更有意义。
“暑期托管服务”有助于提高学校闲置资源的利用效率,这也是其“适当收取费用”区别于培训机构高收费的关键。要将一件初衷良善的好事做好,需要建立强有力的实施操作系统。例如师资问题,必须尊重小学教师暑期休息休假的权利,也必须通过各种有效手段召集征募足够数量和质量的师资。小学一到五年级的学生具有鲜明的异质性,“暑期托管服务”不能一刀切地将孩子们关在学校里,而是要想方设法拓展形式和内容。“暑期托管服务”不能全部将责任转嫁给学校,公益组织、志愿者等第三方力量也可以参与其中……说到底,“暑期托管服务”要将好事做好,除了好心和善意之外,还离不开“绣花功夫”。
让学生们的暑假更有安全感、获得感与幸福感,需要家长、学校、公共部门和全社会共同参与。只有在“各美其美”的基础上实现“美人之美”,才能“美美与共”,才能让“暑期托管服务”的制度善意落到实处。
作者:慧言(高校教师)
编辑:武堂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