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桑花盛开在玉麦河谷(逐梦·致敬功勋党员②)
2021-07-19 14:47
来源: 人民日报
人工智能朗读:

格桑花盛开在玉麦河谷(逐梦·致敬功勋党员②)

金色的油菜花和葱郁的青稞将大地染得愈加鲜亮。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与千年左旋柳咫尺相望。白鸽蹁跹在祥和欢乐间,雄鹰在茫茫雪原上空翱翔。伴着雅鲁藏布江的涛声、东山顶上的暖阳,我走进了玉麦。玉麦是卓嘎与央宗的故乡,在这里,我听到了卓嘎、央宗一家人的感人故事。

玉麦乡隶属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市隆子县,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受印度洋暖湿气流影响,植物垂直分布明显。杜鹃花从南开到北,山下是花的海洋,山上却只长枝干不开花。原始森林遮天蔽日,松萝随风飘扬。这里一年到头只有两个季节,半年雪,半年雨,一年260多天的雨雪天气让这里常年云雾缭绕。青稞只长苗不结穗,土豆只有拇指大,水草太丰美,羊蹄子会泡坏,所以这里的牧民只养牦牛犏牛不养羊。

那是1960年的春天,民主改革工作组来到绿雾一般的玉麦河谷,讲山外的变化,教村民识字,还建议桑杰曲巴担任乡长。桑杰曲巴是卓嘎与央宗的阿爸,那时候他还不明白“乡长”是什么意思。工作组告诉他,乡长就是为全乡人民办事的,同时强调,乡长责任重大,国土也需要乡长带着牧民一起来守护。桑杰曲巴问,“国土”又是啥?工作组说,国土就是咱们世世代代生活的这片土地,是我们共同的家,哪一座雪山,哪一个牧场,都不能丢失。从此,正值壮年的桑杰曲巴记住了国土就是家园,是不能丢失的最宝贵的东西。玉麦乡人民政府第一任乡长桑杰曲巴,就这样雄赳赳地站立在了玉麦的森林与雪山之间。

日拉山的冬天,冰雪能淹没牦牛的脊背。每年大雪封山之前,玉麦人要花上10多天时间,翻越两座5000米以上的雪山,跨过陡峭的山谷,穿越沼泽森林,把羊毛、酥油、奶渣、竹编运出去,换回青稞、盐巴、土豆、砖茶、火柴。这些物资要用到来年铃铛花开满山坡、道路通行之时。整个冬季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山外人进不了玉麦,玉麦人也出不去大山。后来,为了改善牧民的生活,政府在日拉山另一侧的曲桑村,给玉麦人盖起了新房,发了粮食和牲畜,人们纷纷搬进了曲桑村。桑杰曲巴一家也跟着搬了过去。曲桑村的生活虽然惬意,桑杰曲巴的心里却始终牵挂着玉麦。3个月以后,他赶着牛群,返回玉麦。通往老屋的道路已经被绿草覆盖,家里的东西都被邻国人拿空了。桑杰曲巴对家人说,必须得有人在,这块土地才能守得住。

独自一家住在大山深处,见不到国旗,桑杰曲巴感到心里不踏实。到哪里找国旗呢?来到县城后,桑杰曲巴在街上一边走一边想办法,猛一抬头,看到县委大院的上空,五星红旗正迎风招展。他停住脚步,心想,国旗是布做的,可以自己做。孩子们见阿爸回来,以为鼓鼓囊囊的包里的布料是用来缝制衣服的,围着火塘高兴地跑来跑去,可是阿爸最后却剪出了一大四小5颗黄色星星,又将星星缝在红布上。阿爸严肃地说,这是最宝贵的东西,是我们的国旗。就是那一次,卓嘎和央宗第一次见到了五星红旗,懵懂地懂得了国旗的意义。

那一天,五星红旗飘扬在了桑杰曲巴家的屋顶上。后来,去山外开会,领导问有没有要解决的困难,桑杰曲巴说,那就送我一面国旗吧。他渐渐地得到了很多面五星红旗。他把这些国旗插在近处的放牧点上,插在高高的山头,插在路边的高山松上……看着比朝霞还要夺目的旗帜,桑杰曲巴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力量。

玉麦乡的条件实在太艰苦了,没有医生,不通公路。自从桑杰曲巴的小儿子去了山外读书,空阔的玉麦林莽间,就只剩下卓嘎与央宗,还有她们并不高大的阿爸了。山外人把这里称为“三人乡”,乡政府就设在桑杰曲巴的家里。

除了放牧,就是看雨雪更迭,彩虹变幻,采摘比星星还要繁盛的报春花。一人抱不住的木灵芝随处可见,狼、黑熊、岩羊也常常不期而遇。每年转场两次,冬牧场转到夏牧场,夏牧场转到冬牧场。有的牛倔强不好赶,有的则钻进森林,掉进石头缝隙里,姐妹俩得费力一头一头去找回。她们把拌有盐巴的青稞粉喂进牛嘴里,算是对听话的牛儿的一种奖励。没有熟悉的面孔,成天只能跟牛儿说话。根据牛的毛色和犄角不同,她们给牛取了各种各样的名字,有的叫昂珠(白色小鸭子)、邦金(草坪上生的)、查果(黑白色),有的还取上亲近人的名字,高兴的时候,会和牦牛额头抵着额头玩耍。

桑杰曲巴巡山或者外出开会换粮食的时候,会让猎犬“支莫”和藏獒“雷索”陪伴姐妹俩。一旦听到外面有动静,“支莫”与“雷索”就会吼叫起来,姐妹俩感到特别害怕,盼望着阿爸赶快回家。有一次,她们对阿爸说,搬出去吧,搬出去就能看见人了,就有人说话了。阿爸说,这是国家的土地,我们不能走。央宗说,国家的土地就让国家的人来守吧。阿爸说,我们就是国家的人啊,如果我们走了,这块国土上就没有我们的人了。

上世纪80年代,白玛坚参成为定期进出玉麦的邮递员。当白玛坚参翻山越岭把邮件送到玉麦时,桑杰曲巴的眼里总会闪烁起欣喜的光芒。他迫不及待地展开报纸,一篇一篇读下去,重要新闻还要给孩子们诵读。姐妹俩逐渐懂得了放牧就是巡逻,在边疆放牧就是守护国土。牦牛和犏牛已经超过100头了,今天把牛赶到这座山上,明天赶到另一座山上,冬季会赶到南面的山谷里。有的牛儿跑得远,就任其游走在山峦草甸之间。

日子再苦,定期巡山是桑杰曲巴雷打不动的工作。一袋熟土豆,一把开山刀,就是巡山的全部装备。白天,用刀劈开密不透风的荆棘和灌木,在青苔泥泞的林间冒雨穿行;夜晚,在石缝树洞里躲避野兽。饿了吃点土豆,渴了掬一捧溪水,累了靠在树下休息。每次巡山前,桑杰曲巴总要叮嘱姐妹俩,两天就能回来,如果第三天还没回来,赶紧出山去曲桑报信。巡山路上,桑杰曲巴检查着自己以前楔下的木桩、挂上的国旗、刻下的文字。木桩如果被人拔掉了,他就重新楔上。国旗不见了,他就再次挂上。

卓嘎、央宗姐妹长大后也开始巡山,她们背上阿爸背过的糌粑土豆袋子,带上阿爸用过的砍刀,一次次跋山涉水。只要看见自家牦牛的蹄印,闻到熟悉的菌菇清香,她们就感到无比踏实和亲切。巡山时,不少陡坡在70度以上,上去要借助绑在树上的绳索,一点点往前挪。她们走遍了玉麦的深山老林,一路走一路挂国旗,用最纯粹的方式给这片土地赋予“家”的意义。卓嘎逐渐成为玉麦乡的活地图,玉麦有多少个通道、多少座山口,没有人比她更清楚了。甚至卫星都探测不清楚的地方,她却能描述得很准确,解放军官兵有时也会来向她请教。

1988年,卓嘎接替父亲当了乡长,央宗担任副乡长兼妇女主任。1996年,卓嘎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央宗随后也入了党。时间一年一年过去,桑杰曲巴的身体大不如前,他开始为女儿的婚事操心了。

这时候,一位叫巴桑的青年来到玉麦。憨厚的巴桑不但是放牧的好手,还赢得了卓嘎的芳心,最后与卓嘎走到了一起,3个女儿也相继出生。有了巴桑的加入,玉麦乡的巡逻队伍壮大了。

1994年,西藏自治区组织相关部门,对玉麦乡的居住条件、配套设施进行考察调研,精心选择了新的乡址,提出了扩建方案。搬到新乡址以后,桑杰曲巴一家人的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1996年,邮递员白玛坚参和另外一家搬进了玉麦,玉麦乡终于结束了34年只有一家人的历史。桑杰曲巴在有生之年看到玉麦河谷人口的增加,放牧巡山的人越来越多,他的心情格外高兴。

上世纪90年代末,桑杰曲巴家里装上了太阳能发电装置和电视接收器,灯泡可以亮上几个小时,如果阳光充足,还能看上一两个小时电视。2001年9月,玉麦乡通往山外的公路修通了,当第一辆汽车开进玉麦的时候,桑杰曲巴高兴地给这个“铁牦牛”献上了哈达。沿着这条公路,他去了一次向往已久的拉萨。这年冬天,77岁的桑杰曲巴在大雪纷飞中,安详地离开了坚守一生的土地。临终前,他把全乡人叫到床前,对大家说,不要因为玉麦苦就离开这里,这是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是国家的土地,一定要看好守好。

2011年,新的玉麦乡政府成立,卓嘎、央宗姐妹分别从乡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边防派出所进驻玉麦,军警民共同守边固土成为现实。

公路彻底改变了玉麦人的生活,全乡9户人家有7辆汽车,边民补贴、生态补偿和草场补助等政策性收入节节攀高,每户人家一年能拿到4万多元。来玉麦的游客也多了起来,有4户人家开起了餐馆和家庭旅馆,村民自制的竹器、鸡心藤手镯、奶渣深受游客喜欢。家家户户都装上了WiFi,不论给孩子寄零花钱还是在商店买东西,人们都开始网上支付。

日子一天比一天美好,卓嘎和央宗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她们从电视上看到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基层访寒问暖,于是萌生了把家乡的变化汇报给习近平总书记的想法。她们给总书记写了一封信,让全村人惊喜的是,党的十九大闭幕后第四天,习近平总书记就回信了,这一天是2017年10月28日。平日里雨雪不停的玉麦,这一天却是金色的阳光洒满了山谷。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说:“看了来信,我很感动”“希望你们继续传承爱国守边的精神,带动更多牧民群众像格桑花一样扎根在雪域边陲,做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幸福家园的建设者……”喜讯传来,玉麦乡的人们奔走相告,卓嘎哽咽地说,要是阿爸能看到这封回信,该有多好啊!

2018年,卓嘎、央宗姐妹俩被中央宣传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以表彰她们半个多世纪以牧带巡、爱国守边、守护祖国神圣领土的事迹。今年6月29日,卓嘎又荣获“七一勋章”,更多人知道了卓嘎、央宗一家人的感人故事与可贵精神。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期间,卓嘎用实际行动带动更多牧民群众扎根雪域边陲。她结合自身守边经历,在党员中开展宣讲教育10多次,还带头参加“重走桑杰曲巴巡边路”、向党旗宣誓等活动,引导牧民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令卓嘎和央宗倍感欣慰的是,虽然自己没有上过一天学,但她们的孩子都能到山外读书了。央宗的儿子索朗顿珠是玉麦乡的第一位大学生,2018年从西藏大学毕业后,在成都找到一份高山滑雪教练工作。阿妈央宗给他打电话说,难道你忘了波啦(爷爷)临终前的话吗?爷爷的话,他当然不会忘。索朗顿珠立即回藏参加了公务员考试,成为玉麦乡政府的一名工作人员。小伙子深情地告诉我们,波啦是他人生道路上的启蒙老师,小时候跟着波啦一起放牧巡山,波啦给他买了玩具枪,还给他做了刀削的竹子枪和木枪。有一次天气太冷,波啦取下牦牛鞍子下的护垫裹住了他。作为玉麦人的后代,他说,会继承波啦的遗愿,守好祖国的边疆,建设好家乡。

“西藏山南玉麦线”在2018年2月被国家旅游局、国务院扶贫办列入“西部行”十大自驾游精品线路。在湖南省对口援建的大力支持下,如今,玉麦边境小康示范村已经建成。2019年4月,又有47户人家迁入玉麦,玉麦乡常住人口达到56户。56户人家如同格桑花一般,盛开在玉麦河谷间,盛开在高高的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盛开在祖国960多万平方公里大地上的西南一隅,共同建设和谐安宁的美好边疆,谱写守边固土的新篇章。

[编辑:黄春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