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期观测情况来看,出没大鹏湾捕食的布氏鲸“小布”目前在近岸水域停留时间有所减少。这是否意味着“小布”即将离开大鹏湾呢?
7月16日,在大鹏新区科创经服局会同市规自局大鹏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局大鹏管理局联合召开的专家座谈会上,专家认为,大鹏湾夏季的优势种群正好是布氏鲸的食物资源,待夏季过了,大鹏湾优势种群改变了,由于食物资源减少,“小布”可能就自主离开了。
7月初,布氏鲸“小布”捕食时吸引了大量燕鸥(李博 拍摄)
谋划成立大鹏新区
海洋生物保护专家咨询委员会
座谈会现场(黎恩 拍摄)
此次专家座谈会采用“线上”+“线下”方式举行,邀请了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深圳华大海洋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深圳大学、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南京师范大学、珠海长隆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香港中文大学等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发挥专家智库的作用,开展海洋生物保护和科学研究工作,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良好局面。
“小布”发现以来,新区已联合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南京师范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等单位,整合生态环境、规划和自然资源、海事等部门力量,成立“护鲸”工作组,加强船舶管控、水质检测,并对布氏鲸进行科学观察。
据了解,新区以此次“护鲸”行动为契机,邀请国内外鲸豚研究专家来深,成立科研工作小组,编制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预测大型水生野生动物可能出现的危险状况,提前做好应对措施。同时,对当地物种资源进行摸底,掌握本底数据,对当地水生种群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作出科学判断,以利于管理部门依据数据实施更科学的保护举措。为引导各界更科学地开展海洋生物科研和保护工作,新区科创和经服局会同相关部门、相关科研单位正积极谋划成立“大鹏新区海洋生物保护专家咨询委员会”。
专家担心“小布”长时间逗留
危险性增加
科研团队观测结果显示,“小布”体长约8米,是一头亚成体的布氏鲸。
布氏鲸是一种须鲸类动物,全世界已发现生存的须鲸类动物共15种,其中在中国发现的有9种。须鲸类动物是动物界的“庞然大物”,蓝鲸不仅是地球上现存最大的动物,也是人类已知的最大动物;布氏鲸已属于须鲸类动物中个头偏小的,成年后的布氏鲸长度约10米。
“小布”上颚顶部两排鲸须板上沾满了小鱼(李博 拍摄)
鲸豚类动物可分为须鲸和齿鲸两种,须鲸和齿鲸区别之一就是其口中没有牙齿。须鲸的“牙齿”就是鲸须,每次“小布”张大嘴捕食时,人们就能见到它上颚顶部的两排鲸须板。须鲸正是依靠这样的“毛牙”捕获猎物。
“小布”的喉腹折(陈宇譞、刘耀中 拍摄)
“小布”进食时,张开大嘴,一口吞下大量海水。它会借着扩张喉腹折来增加口腔的容积,每次“小布”捕食后翻身一跃,人们就能看到粉红色的部位,这就是它的喉腹折。须鲸的进食动作被称之为“鲸吞”,当它闭上嘴巴后,会将水吐出,而鱼类等食物便会被鲸须挡住而留在口中。近距离观测可看到“小布”每次张开大嘴时,鲸须上沾满了小鱼。
有机会在深圳近岸观鲸,不少市民表示很兴奋。可专家却表示有点担心。大鹏湾始终不是布氏鲸惯常出没的海域,有很多未知的突发情况需要应对。虽然相关部门正在积极应对,但民众也要有心理准备,万一“小布”出现险情,要有心理预期。
“小布”体长约8米(陈宇譞、刘耀中 拍摄)
针对一些市民利用无人机拍摄布氏鲸。专家指出,无人机产生的噪音主要是中低频噪声,正处于许多须鲸物种的听觉阈范围内,特别是500至1500赫兹范围的噪声成分,将可能对“小布”造成生理和行为学影响,具体表现为鲸吞或连续浅呼吸被打断、提前潜水、逃逸、呼吸次数减少、呼吸间隔变长等等,将影响“小布”捕食效率,更可能危及健康。
专家建议,小型无人机在“小布”正上方时拍摄时,应保持10至30米距离;在前/侧/后方拍摄时,最少保持10米的海拔距离,最好大于30米;更大型的无人机则应保持至少50米距离。同一时间航拍的无人机不要超过两架。
休渔期结束后管控压力增大
布氏鲸以小型鱼类为主要食物。而夏季的大鹏湾,活跃着魣科、鲱科和鳀科鱼类,这些种类的鱼群恰恰都是布氏鲸的“主粮”。因此,在座谈会上,专家判断“小布”进入大鹏海域有可能是因为自然吸引,也可能是迷路了,既有偶然性又有必然性。因为大鹏湾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种群越来越丰富,布氏鲸可能随着暖流变化,被食物吸引而来。
科研团队发现“小布”最爱4种鱼类(从左至右,油魣、俗称“海狼”;斑鰶;沙丁鱼(上)和 棱鳀(下))
正因如此,大鹏湾夏季的优势种群正好是布氏鲸的食物资源,夏季过后,优势种群改变,“小布”可能会自主离开。
专家也提醒,目前大鹏湾食物充足,鲸鱼捕食频率也很正常,需要做好长时间停留的准备。
2021年,北纬12度以北的南海(含北部湾)海域的海洋伏季休渔从5月1日12时起至8月16日12时止。目前距离休渔期结束还不到一个月时间,休渔期结束后,管控压力会很大。专家指出,要做好相关预案,特别是“小布”体积和体重都较为庞大,一旦出现险情,救助难度和应急压力会很大,需要提前做好应急准备。
新区是深圳海洋资源最丰富的区域,既是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又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从2017年3月的抹香鲸,到此后的江豚、绿海龟等,在大鹏新区海域曾发生过多起需救助的水生野生动物事件,救助经验相对丰富。但对于布氏鲸这样大型的海洋动物,新区还要加强受伤或搁浅的应急救助预案。
演练现场(林宏松 拍摄)
7月16日,新区在玫瑰海岸沙滩,进行了多部门联动的鲸豚救护应急预案演练,采取海陆结合的方式进行,海上主要依托于海洋综合执法,海警、海事等力量做好外围巡逻以及海上的救助;如果鲸豚类动物发生搁浅,陆上将主要依托公安外围保障,以消防队员、志愿者等力量为主,在尽可能短时间内合力救助。
内容来源:深圳商报
记者:张妍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发布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