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四清(深圳市宝安区西乡实验学校校长)
我问小宝,你最喜欢什么?长大了想做什么?他说:“我最喜欢象棋,长大了要当一名飞行员!”有意思吧,孩子说话时,常常直奔结果,也不管是否符合逻辑。很多时候,大人觉得跟孩子交流费劲,其实是孩子不知道怎么清晰、准确、有条理地说出想法。
说话,是我们每个人的本能。表达流畅、逻辑清晰,才能让别人接收到准确的信息。怎么引导孩子说得清楚,说得简洁,说得有序?就是要培养孩子有条理地说话,有根据地思考。
提出问题,发散思维
用结构组织语言的方法之一,就是问题先行。在语言表达中,提问是发散性思维的好方法。
问出创新
“这是一种解决办法,还有其他办法吗?”家长可以鼓励孩子随时用这样的问题问自己,引导孩子灵活思考,使孩子的思维富于创造性。生活中,大部分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常常会放弃再多问孩子一个问题的机会。
问出预案
“如果那样做,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这个问题可以帮助孩子在做计划时,能预想到最终的结果,并以此指导当前的行动。家长逐步训练孩子养成行动前思考后果的习惯,孩子会更具有预见性,能看到事态的发展方向,更有远见。
问出关怀
“如果那样做,对方的感受如何?”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如果无视他人的情感和利益,社会交往就会出现问题。相反,如果孩子善于与人相处,就能成为团队里的优秀成员或优秀的团队领导者。思考“别人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别人会有怎样的感受”,可以帮助孩子认识到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如果一味地以自我为中心,会有碍自己的发展。
问出思路
例如在解决每一道数学练习题后,家长都可以引导孩子回顾以下问题:
(1)本题最重要的特点是什么?
(2)需要用到哪些基本知识与基本图形?
(3)你是怎样观察、联想、变换来实现转化的?
(4)解题时用了哪些数学思维、方法?
(5)本题最关键的一步在哪里?
(6)你做过类似的题目吗?在解法、思路上有什么异同?
(7)你能发现几种解法?其中哪一种最优?
把这一连串问题贯穿于解题的各环节中,逐步完善,持之以恒,孩子解题的心理稳定性和应变能力就可以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就会得到锻炼和发展。
问出阳光
很多家长都觉得自己每天的工作非常忙,很多教育理念都懂,就是没有时间落实。其实,和孩子沟通时,家长只需要问孩子4个问题——一是“学校有什么好事情发生”,这个问题是引导孩子的价值观,让孩子学会寻找正能量;二是“你在学校有什么好的表现”,这是让孩子勇于展示自己并自我评价;三是“你今天有什么收获”,这是让孩子学会回顾总结;四是“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吗”,这是让孩子明白,遇到困难可以向家长寻求帮助。这4个问题能让孩子将一天的所思所想都告诉家长,有了良好的亲子关系,孩子学习的状态也会变得积极。
引出结论,有理有据
用结构组织语言的方法之二,就是在与孩子的问答互动之后,结论先行,引导孩子给出答案。为什么要结论先行呢?这是为了不给听众增加思维负担,尤其是在听众比较忙时,先说结论是大家所期待的。
家长一开始引出疑问,让孩子聚焦到你期待的观点中来,接着引导他说出看法或结论,之后是论证他的看法,也就是所说的有理有据。需要注意的是,各论据之间必须是没有交叉的,就像超市里的物品分类一样,零食、蔬菜、水果等等。然后,家长引导孩子将各个论据或理由写在卡片上,再进行排序,这样讲述时就容易把顺序说清楚。
排序可以按照因果关系进行,从头到尾,按照一件事情的发生过程纵向排序,比如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纵向模式;还可以按照结构关系进行,也就是讲述某地点或场景的横向排序,比如讲旅游景点时先从一个景点再到下一个景点,听众的思维才会随着讲述前进。当然,时间和空间也可以交叉讲,比如在某个时间点,参观了哪个地方等。
六个实用金句
Six practical golden sentences
是真的吗?
遇到任何之前未知的概念、理论、现象、转述等,问别人、问自己。求真,必须成为一种基础习惯。
从本质上来看……
穿过表象看透实质,是最重要的思维本领。经常正确地使用这个句型,会不由自主地强迫自己多想想——“看起来是这么回事儿……可实际上呢?”抑或,“那是肤浅的理解,本质上是怎么回事儿呢?”
没那么简单吧?
有些事确实很简单,但更多时候,人们喜欢过分简单化。如果一切过于顺利,问自己一句“没那么简单吧”,常常可能有意外收获。
还有什么……?
还有什么没考虑到?还有什么理由?还有什么结论?还有什么事实……多问几次,绝对不吃亏。不仅要多问几次,还要反复问,隔几天问,隔几年问。这个句型,会让人不由自主地“思考更为全面”。
此外,反复回答“还有什么”之后,要逐一排查,找到那个原本可能没有考虑到,但却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每次能够正确使用这个句型,就意味着大脑完成了一系列的头脑风暴。
不一定吧?
不确定性是这个世界的本质与真相。这世界惟一不变的是变化永在,惟一确定的是不确定性永存。这个句型在处理因果逻辑的时候格外重要。当有人断定A之所以发生是因为B的时候,不妨用“不一定吧”作为起点,然后就可以接着思考“还可能因为什么”。
最重要的是……
反复使用这个句型,甚至可以锤炼自己的价值观。在因果关系分析中,要找到众多理由中最重要的理由;在概念的使用中,要找到最不应该犯的错误;在比较中,要知道最重要的判断标准是什么;在分析现象的时候,要看到最本质的内容……
脑力和体力一样,可以通过大量“运动”,获得更多能量。培养孩子想得清楚,说得明白,做得有序,可以结合实践体验来巩固,在实践中学,效果更好。
作者简介
林四清
深圳市宝安区西乡实验学校校长,深圳市好课程主持人,发表文章100多篇,《化学小子》等多部著作出版发行。
编辑 | 黄秋碧
每天更新教育资讯
了解更多教育相关话题
-扫码下载深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