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

家庭教育惩戒的边界在何处?

家庭教育惩戒的边界在何处?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刘蔓萍(福田区天健小学教师)思考2021年3月1日《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开始全面实施。一时间,“教育惩戒”不仅成为教育界热议的话题之一,也引发了很多家长的思考。三字经有言,“养不教,父之过”,因此不少家长认为“惩戒是父母的权利”“父母惩戒孩子是理所应当的”

□ 刘蔓萍 (福田区天健小学教师)

思 考

2021年3月1日《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开始全面实施。一时间,“教育惩戒”不仅成为教育界热议的话题之一,也引发了很多家长的思考。

三字经有言,“养不教,父之过”,因此不少家长认为“惩戒是父母的权利”“父母惩戒孩子是理所应当的”。某调查问卷显示,有55%的家长表示“控制不住脾气,老想发火”,而家长因焦虑燃起的怒火又会引发家庭惩戒的“战火”。惩戒是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家庭中,教育惩戒的边界在何处?家长该如何科学实施教育惩戒,浸润孩子身心成长?笔者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想为焦虑的家长朋友们支招。

坚持教育惩戒的科学性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用殴打来教育孩子,不过和类人猿教养它的后代相类似。”可见,科学的教育惩戒方式对孩子成长有重要影响,如果家长管理不好自己的怒火,就会一不小心使用“类人猿教子方式”。

教育惩戒应当可行有效,符合教育规律,要以儿童发展为根本目的。有效的惩戒能起到及时止损和纠正的效果,让孩子在惩罚中认识错误,并养成自省的好习惯;不恰当的惩戒方式则会直接伤害孩子的自尊,让孩子变得胆小、自卑,甚至养成撒谎、逃避等坏的行为习惯,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其实,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预定好的成长密码,家长应当解锁其背后的奥秘,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比如,处于“动作精细期”的孩子对于撕纸由衷热爱,他们通过撕纸满足好奇心,锻炼手指抓握能力;处于“自我建构期”的孩子,他们会认为“世界是我的,别人也是我的”,因此,这个时期的撒谎不涉及道德问题;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正从儿童向成人过渡,性格冲动,存在许多心理矛盾,叛逆正是他们心理矛盾的表现……在这些特殊时期,如果只是简单粗暴地要求孩子“听话”,极易导致家庭育人的挫败感,甚至引发父母以表达不满为目的的所谓的“惩戒”。只有采用相应的教育方式,满足孩子成长的需求,才能帮助他们顺利度过每一个重要的成长阶段。

此外,教育惩戒还应当遵守法律的相关规定,正确适度。每个生命个体都属于社会,受到法律的保护,家庭对于孩子的教育惩戒同样受法律约束,必须区分家庭惩戒和家庭暴力的本质内涵。201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已明确提出“不得有任何形式家庭暴力”。但这并不表示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放弃惩戒权,而是要把握好家庭惩戒的边界。从一些新闻上可见,有些家长秉持着“我都是为了孩子好”的观点,用难以自控的不良情绪为火种,点燃了过度惩戒的火把,使孩子的身心受到极大创伤,这种伤害可能伴随着孩子的一生。

保持教育惩戒的统一性

教育的一致性原则要求家庭和社会要与学校教育相互配合,步调统一。教育惩戒作为教育的一部分,也须遵从一致性原则,让孩子在成长道路上接受时间和空间相统一的教育观念。英国教育家赫伯特·斯宾塞说:“前后不一致是教育中最严重的错误之一。”可见,教育者的观念及做法的统一性对孩子的认知、行为会产生较大影响。

教育惩戒的统一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家庭和学校教育惩戒的统一性,二是家庭成员间教育惩戒的统一性。

孩子的成长需要两只翅膀,一是老师,二是家长。家校合作,协调统一,是孩子成长的催化剂。教育惩戒同样需要家校统一步调。在家里和学校,学生的行为表现大体上是一致的。例如,一个学生在家里不善于管理自己的物品,房间一团乱,那么他在学校里学习用品的收纳能力也会相对比较弱,家长和老师应在同一时间段内,规定孩子近期学习习惯训练重点为“学习物品的收纳与整理”,关注其存在的问题,加以引导,督促他及时改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家长与老师应保持教育方向的统一性,家长对老师采取的教育惩戒表示理解和支持,并在家庭中积极配合,加以强化,方能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孩子年纪尚幼,习惯于服从,缺乏主见,在他们心中长辈有很高的威信,家长对孩子教育惩戒观念或方式的统一,就意味着相同信息的重复,能够促进孩子向同一方向发展,使孩子易于接受。反之,如果家长之间意见有分歧,不同的教育信息会互相干扰,孩子便无所适从,很自然地倾向于保护他们的一方,那么持正确观点的家庭成员所做的努力也就无济于事了。因此,在家庭中实施教育惩戒时,每位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要做到前后统一,夫妻双方、祖辈与父辈对孩子的教育惩戒观念也要保持一致。

追求教育惩戒的巧妙性

鲁迅说:“中国中流的家庭,教孩子大抵只有两种方法。其一,是任其跋扈,一点也不管,骂人固可,打人亦无不可,在门内或门前是暴主,是霸王,但到外面,便如失了网的蜘蛛一般,立刻毫无能力。其二,是终日给以冷遇或呵斥,使他畏葸退缩,仿佛一个奴才,一个傀儡,然而父母却美其名曰‘听话’,自以为是教育的成功,待到放他到外面来,则如暂出樊笼的小禽,他绝不会飞鸣,也不会跳跃。”中国大部分家庭采用“打骂”或“冷处理”的惩戒方式,只会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暴脾气和被抛弃的恐惧感,从而与父母产生心理隔阂。

育人才是教育惩戒的真正目的,巧妙的惩戒能促进儿童的长远发展。教育惩戒的巧妙性是教育智慧的体现。叶澜教授在《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中提到:“我把教育智慧归结为解决教育教学的新情况、新问题的能力,转化教育矛盾和冲突的教育机智,及时选择、调节教育行为的魄力,促进学生积极发展和创造魅力等几个方面。”

家长和老师作为教育者,应巧妙地实施教育惩戒,让教育充满爱的气息。例如,当一个语文基础知识较薄弱的孩子每次都为字词需重新听写而苦恼时,家长和教师便可悄悄为这位孩子开启教育惩戒的“绿色通道”。教师可以提前将听写的字词发给家长,家长可配合老师帮助孩子在家复习、巩固,让孩子借由惩戒提前接触教师考查的知识,降低难度,减少孩子对于生字词听写的恐惧感,增加学习的信心。育人者,要做孩子的引路人。因此,真正的关心会让家长和老师更及时、更精准地发现孩子的困难,除了直接给予帮助,有时给惩戒装上“提前助力”的内核,让孩子悄悄地获取力量,未尝不是一种可行的办法。

编辑 | 黄秋碧

每天更新教育资讯

了解更多教育相关话题

-扫码下载深学-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