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上看起来“高大上”的网红景点,实地探访发现原来只是长满杂草的荒地。
10月17日,社交软件“小红书”为平台上名不副实的“滤镜景点”现象向网友道歉,发出倡议希望用户不要过度美化图片,并表示会优化软件,帮助用户避免“掉坑”。
值得一提的是,这并非小红书第一次遭遇信任危机。“滤镜景点”议题爆发之前,“滤镜美妆”“滤镜美食”等现象就已饱受诟病。滤镜成风的表象之下,暗藏的是小红书上软文广告众多且虚假广告泛滥的本质问题。小红书与其在道歉中把锅暗戳戳甩给用户,其实更应该瞄准平台上的“金主爸爸”广告商们。
作为一个“带货”属性极强的社交软件,用户的期望值很明确,那就是获得消费时的决策帮助。说白了,人们是不太介意在小红书上看广告的,或者说就是来看广告的。广告商们青睐小红书就是看中这一点。而且为了让广告看起来没那么硬,它们还会找到所谓KOL,也就是舆论领袖,把宣传包装成日常生活经验,来进行“软文”推广。这样做,无可厚非,毕竟新媒体有自己的叙述方式和逻辑,广告形式总要与时俱进。种草经济一时风靡,说明这种商业模式确实行得通。
可问题是,大家不介意看广告,但都介意看了广告,买了产品,却没有“疗效”。过度滤镜、夸张美颜,图文不符、虚假宣传,坑人钱财又坑人精力,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实是一大公害。
面对“雾里看花”的小红书,人们真的会想起那首为315晚会谱写的经典歌曲,唱出这句歌词:“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谁借大家一双慧眼?小红书这样的平台应该担负责任。根据《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软文间接推销了商品和服务也属于一种广告,同样该受相关法律约束,不能因为它软就可以绕过硬规则。硬广也罢,软文也好,都得遵守真实性原则,尊重法律底线。作为广告的载体,要积极履行义务,帮助有关部门落实广告管理。如果不这么做,放任虚假成风,无疑会成为小红书的“阿喀琉斯之踵”,酿成被用户抛弃的苦酒。
文字:王森
主播:金洪竹
剪辑:战旗
相关报道:
往期内容:
深网观察 第503期|冷眼旁观、怂恿喝药,一个网红的非正常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