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家民法主题公园——深圳民法公园。
福城特色公园——竹公园,以竹子为主要景观。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1年10月25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方慕冰 杨明铭)行走在全国首家民法主题公园,边亲近自然边学习民法知识;穿梭在山间林海的九龙山绿道,沿着绿意“扶摇直上”;忙碌工作之余,可以在城市公园、社区公园“推窗见绿”;闲暇时光,可以在街头巷尾的口袋公园、街心公园休憩玩耍……
漫步龙华区福城街道,一副山清水秀、绿意萦绕的生态宜居画卷徐徐展开,让市民真切感受到生态优美、环境宜居的绿色生活。
公园、绿道、绿地不仅是城市里赏心悦目的景色,更是基于绿色发展理念而创新的一种城市建设新模式。目前,福城街道已有社区公园21个,口袋公园36个,初步形成城市公园-社区公园-街心公园三级公园景观格局,实现“5分钟有街角或街心公园、10分钟内有社区公园、半小时内有大型市政公园或绿道”的目标,既实现了城市土地资源的精细化利用,又有效激发了社区活力,为市民营造可参与、可进入、可共享的城市休闲生活空间,为产业发展增添活力,也为“数字龙华、都市核心”高质量发展奠定夯实的生态之基。
从滩涂荒地到“网红”公园,见缝插绿打造群众家门口的好风景
一场阵雨过后,天空放晴,龙华区福城街道田背公园绿草如茵,三三两两的市民在步道上悠闲漫步,享受着这片“城市绿肺”带来的惬意生活。刚刚竣工的田背公园位于福城街道茜坑社区北临田背一村,是一座从宗祠、碉楼提取的岭南民间艺术文化特色,具有“客家文化”的公园。园中,不同季节盛放着各类繁花,溪床在绿树的掩映下,呈现出晴雨两季的特色景观。
谁能想到,舒适的公园“前身”竟是一片荒草丛生的臭水沟?早些年,田背一村附近有一条沟渠,由于城市管网不健全,污水散排、蝇虫乱飞,居民经常“吐槽”。福城街道经过反复商讨,决定对沟渠进行修整,让明沟变暗渠,并在此处修建田背公园,给附近的居民和企业员工提供休闲场所。福城街道城管科项目负责人凌志昌告诉笔者,常年的污水把泥土都泡烂了,他们采取抛石挤淤的方法,把淤泥替换成石头,再修成结实、漂亮的园路。
“以前每到夏季,老远就能闻到臭气,臭水沟里黑乎乎的,遇到下大雨,污水漫上路面,到处都是又脏又臭。”家住田背一村的居民李先生说,眼看着臭水沟治理好了,还种上了各类花苗,臭味变花香,真切地感受到生态美带来的幸福生活。
同样由滩涂荒地改造为公园的还有观澜河湿地公园。经过整治,贯穿龙华新城中轴走廊的观澜河从“黑水河”变身“清溪川”,并在位于福城街道的河流中游建设观澜河人工湿地。目前,湿地系统与河道两岸的公共绿地相互协调,融为一体,形成集观赏、亲水等公共休闲活动为一体的生态功能区,在提高河道自净能力的同时为居民提供滨河休闲空间,成为网红打卡地。
田背公园、观澜河湿地公园的前后“蝶变”只是福城街道推进污染防治、全面提升辖区居民生活品质的一个缩影。荒地变花园,老村换新颜,不仅丰富了市民的休闲生活,还改善了城市的生态和人居环境。景美水净、空气清新,正是得益于福城大力推进水污染治理,改善市容市貌,这些成效也正是回应群众诉求的具体体现。
今年以来,福城街道推动九龙山城市公园、光明郊野公园、象山公园和狮径公园二期等大型城市公园建设,建成福安雅园街心公园、田背公园、茜坑老村带状街心公园二期3个公园以及环富士康片区奋斗者广场等……在街边拐角、被垃圾占据的墙角边、城中村小块违建地等处,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绿、提升品质、经济实用”的原则,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从而打造出集休息、健身、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小公园,见缝插绿打造群众家门口的好风景,让惠民工程惠及更多居民。
主题公园内涵丰富,告别“千园一面”秀出个性美
在着力打造“群众身边的绿意”外,福城街道还深入挖掘各个公园特色,注重园林景观和文化内涵的有机融合,辅以齐全的配套设施,打破“千园一面”,构建“一园一品”,从不同角度向市民展示福城特色,彰显公园的个性美。
正值周末,结伴走在深圳民法公园的市民络绎不绝,享受着秋日的静谧。市民张小姐带着上小学的女儿也来此“寓教于乐”。张小姐说,民法纪年轴贯穿整个公园,分别对应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法起草期、民法典前序时期以及民法典时代,以一个轴线形式延展手法,记录民法发展历程,形成一个直观的民法沿革体系。漫步其间,仿佛进入民法发展的每一时代,倾听每一段故事。对孩子来说,能“散着步就把这些知识熟悉了”。
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展现法治文化内涵,让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是民法主题公园的独特魅力。整个民法公园占地面积15.6万平方米,由“一环一轴一馆四分区”组成。四个各有主题特色的分区,镌刻着民法典内容的民法墙、栩栩如生的法学家雕像,庄严肃穆的民法气息与休闲自然的生活气息交织融合。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0月1日,龙华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在民法公园开设新馆,让新人们在庄严的《民法典》下,见证和捍卫美好婚姻。
民法主题公园让市民在潜移默化中知法懂法,竹文化为主题的公园则让附近的居民推开家门,转角遇见绿。
龙澜大道与茜坑路交会处,本是一片荒地、菜地,一度成为社区环境、城市品质的“小伤疤”。为了给居民提供更多休闲娱乐的场所,福城街道将4500平方米的竹公园打造成以生态修复、康体休闲、文娱活动为主要功能,以竹子为主要景观的特色社区公园。园内种植毛竹、刚竹、紫竹、佛肚竹、青皮竹以及凤尾竹等竹木,搭配多年生植物组团及诗意景墙,尽显“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的主题氛围。
去年以来,福城街道持续巩固提升水环境质量,也打造了一批颇具特色的滨河主题公园。其中,茜坑带状街心公园原本只有一条狭窄的水泥路,居民通行不便。修建后的公园增种开花乔木,将水的形态融入其中,衍生到流线型的空间布局、组团式的植物群落,寓意水与环境的融合,营造四季有花可赏,开阔舒适的植物景观。该公园充分体现场地的多样性,为居民营造起伏、舒适的活动空间。
优化生态产业发展,打造通山达水的多廊道生态格局
在数字龙华“一圈一区三廊”发展格局中,“一圈”(北部数字经济圈)占地约60平方公里、产值超万亿,其中福城的九龙山数字城正位于中心。这里未来将打造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数字经济集聚区,以及粤港澳大湾区技术创新的梦工厂和未来产业的策源地。
产业发展从来不能单打独斗,只有构筑健康协同的产业发展生态,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才会更稳固。做大、做强数字经济产业集群的福城,坚持“城区品质也是营商环境”理念,为企业家和逐梦者营造最优的市容环境,一面强化产业发展的“硬实力”,一面提供更加优质的“软环境”,涵养良好生态,为产业发展注入更多源头活水。
除了拥有优越的区位、产业、交通等优势,九龙山片区生态本底优渥,拥有九龙山、大水坑、茜坑水库等山水生态景观资源,北临白花河,东临观澜河,龙华环城绿道大水坑段坐落在片区内,未来片区将依托全市稀缺的生态景观资源,打造通山达水的多廊道生态格局。
作为龙华区加速构建“一圈一区三廊”发展格局中数字经济圈的重要发展片区,福城地处梅观创新产业走廊和龙澜智造走廊的重要节点,占据了龙华发展数字经济的C位,是万亿级数字经济圈重要一环。未来,福城公园体系将依靠龙澜大道贯穿南北的基础优势,强化沿线绿道与周边山体水系、城市公园的链接,形成既有依靠茜坑河、大水坑河、白花河等水体资源规划建设的“近水”河畔公园,也有结合九龙山等自然山体规划建设的“亲山”公园,打造具有福城特色的城市绿轴。
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依托,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福城正编织一幅产业兴、城市美、人民乐的美丽图景,优良的生态环境必将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和优秀人才落户,让每一位在福城工作、创业、生活的人拥有更多美好生态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