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对方身份证信息
仅凭聊天和微信转账记录
可以起诉对方还钱吗?
最近坪地在线有不少网友
在咨询上述问题
我们根据下列案例来进行剖析解答
↓ ↓ ↓
乙因生意周转等原因向甲借款45000元,甲通过微信转账的方式分四次将钱转给对方。随后半年时间里,乙陆续向甲转账偿还部分款项。2020年4月19日,双方结算后在微信上以文字形式确认:“今借到甲人民币35000元整用于生意周转,2020年7月15日前归还1.5万元,剩余2万元于2020年10月31日前归还完”。
然而借款到期后,乙并未按照约定偿还借款,甚至玩起了“失踪”。甲联系不上对方,想诉至法院又无乙的身份信息,几经波折立案成功后,甲向法院提供了微信转账记录、微信转账电子凭证、微信实名认证和微信聊天记录,法官在查明事实的情况下支持了甲的诉讼请求。
看完上述的案例
想必上述的问题
大家心中已有大致的答案了
律师说法
民间借贷相较于银行贷款,具有流程简单、手续简便、低门槛、周转快、随需随借、灵活性强等优势,因此很多人选择通过民间借贷的方式进行资金融通。但是民间借贷相比银行贷款,存在利息高、风险大等劣势。而电子支付功能的普及,使得民间借贷的形式更加丰富,无纸化支付的手段无疑是最受欢迎的方式。
如果遇到有人遇到上述案例同样的情形,该如何处理呢?在此,我们应当在内心中自问:
(一)如何证明“***”是“甲”?
在新型的电子化民间借贷关系中,不存在纸质借条原件,既无可直接辨认的借条内容和借款人,也无法在发生争议的情况下对借条的字迹进行笔迹鉴定,故此类案件中电子账号的持有人身份的证明就异常重要。
我们可以向法院提出调取“甲”的微信实名认证材料,但此法存在风险,若“甲”微信号实名认证所有人与借款人不一致,则存在败诉的风险,建议在借款之前,还是尽量多了解借款人的基本情况。
(二)如何证明双方之间存在借贷关系?
在无借条、借据、收据等书面证据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借贷双方之间的微信聊天记录、转账记录、微信(支付宝)电子支付凭证。微信现在推出“电子签”小程序,在朋友间借款时可生成收据,具有法律效力。
生活中,人们通过现金借贷的形式还是比较常见。近年来因借条书写不规范或是借条约定内容不明确等情况导致借贷双方权益受损,进而引发各类矛盾纠纷,因此我们在民间借贷中,书写规范、内容明确的借条能更好地保护借贷双方的合法权益。
为避免以上法律风险发生
律师建议
↓ ↓ ↓
1、尽量通过签字、盖章达成书面协议,如果只有微信聊天记录等电子证据,要借机向对方索要身份证、营业执照、银行卡、手机号码等可以证明对方真实身份的信息。
2、翻阅聊天记录,查看双方之前的聊天记录能否固定案件事实。如果不能固定案件事实,可以通过微信聊天或者电话录音等方式再次确认借款事实的存在。
2021年9月22日起
坪地在线法律服务平台升级为
“坪地司法所法律服务平台”
坪地居民遇到纠纷后
可直接线上进行法律咨询
或者申请人民调解
可点坪地在线菜单“民生服务”
进入“法律服务”申请调解或咨询
坪地说法栏目第10期
来源:坪地司法所